高一成绩不好高二可能变好吗

高一成绩不好高二可能变好吗,第1张

高年级的起伏主要是因为学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考试方式、自我心理都处于磨合期。这是一种正常的“痛苦现象”,但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就有可能影响整个高中学业。

案例:第一个学年月考完试崩溃。梁老师初中努力,以全校第8名,全县第54名的成绩进了一所民办学校。三年免学费住宿费,每个月补助150元生活费。当时我信心满满,觉得从此一切困难都不在话下。

高中第一个月,和初中一样,还是每天上课,课后做作业,然后去打球。我记得很清楚,高中数学前半个月学不等式很简单;不等式结束后,立即进入函数。从此,梁老师的数学噩梦开始了。

第一个月考试,班里有50个学生。梁老师考了第43名,数学课最后一名。其他来自同一个县的小伙伴在班级和水平都是前几名,成绩一直领先全校。结果梁老师差点崩溃。从天上掉到地上的感觉,对于我这个自信又自尊心很强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毁灭性的折磨。

这一次,梁老师的记忆特别鲜活,每次回忆起来都是既痛又富。还好我当时考的早,还好我有一颗不服输的心,让我能从痛苦中走出来。从那以后,梁老师认真观察别人的学习,买辅导资料补充数学,买复读机反复练习英语,最终达到了全年级领先的水平。

大一新生与学业“磨合”的“痛苦”主要来自四个方面。梁老师在进入教师行业,观察每个大一新生的情况后,总结出大一新生与学业“磨合”的四个常见“痛苦”现象。

第一,学习内容的难度和强度激增,学生无法兼顾所有。

目前初中课程和高中课程在科目数量上基本持平,但部分科目的难度和每节课容量的强度都在激增。

进入高一,数理化难度激增;中英文班容量激增;很多地区初中二年级的地理和生物考试结束,到了初三就不再学习这两门了。高中一年级加进去,学生几乎忘记了初中知识,进入零基础学习模式。

很多同学在高一会被数理化作业打败。其他科目要花很多时间整理和记忆。很多同学没有自我规划时间的能力和自我总结的习惯。他们往往想把各科都学好,却往往忽略了头和尾。哪怕是曾经的学霸,面对高一的高考九科,想要完全啃下来也是非常困难的。

第二,初中的学习方法不适合高中的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虽然要学的科目很多,但是每天安排上课还是比较轻松的。学生们有充足的时间做作业,有时间和朋友一起玩。因为考试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在考前听听课,做做作业,稍微复习一下,就可以在基础尺寸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受高考影响,高中各学科老师对学生课业提出了严格的高标准,一节额外课的学习内容剧增。如果还是沿用初中“听课做作业”的学习方法,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可能根本消化不了,作业也不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有的同学天天“生米煮成熟饭”,到了最后期限也不会抄别人的作业,课前提问也不会偷偷翻书。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热情大打折扣。

第三,考试频率增加,考试难度陡增,很多学生受到打击。

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相对来说比较难。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多考一些基础内容是不可能有太频繁的考试的。所以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痛苦都很小。

高中阶段,除了期末考试,很多学校还有月考和周考,考试频率激增。考虑到试题的效度和信度,命题老师往往会把题的难度定为0.7,有些地区甚至是0.6。于是,过去100、98分的现象不复存在,70、80分被认为高,50、60分成为普遍。

从那以后,很多同学开始怀疑自己。有的人把这种怀疑转化为动力,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学得更好。大部分人都陷入了这种疑惑,觉得身边的人都那么优秀,不能互相比较,是不是不适合读书。

往往在高一上学期期末,学生密集退学。根本原因是这种自我怀疑没有得到自我调整。不管别人有多积极,学生永远放弃自己。

第四,面对各种变化,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缺失,很多人迷茫。

面对新的学校,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新的课程,那些“自知”和“动手”的学生是绝对的少数。大部分学生都会有一段心理适应期,从一个月到半个学期到三年不等。

有些孩子没有准备好进入高中,他们总是在自己之上,没有准备好有一天会跌倒。进入高中后,经常被各种情绪困扰。同学的一个动作,老师的一句话,一道题的一个错误,都会让他觉得这个世界并不美好。经常焦虑不安的上课自习,学习效率很低;我越想学习,就越焦虑。不知不觉一两个月就过去了。

其实高一的成绩起伏大,最终的原因还是因为孩子自我心理调节的不足。整个高一处于琐碎的烦恼和巨大的迷茫状态。

高年级波动大,学生要做到“三个转变”,保持“一个心态”;

第一,改变学科的自我期望目标,聚焦重点学科,兼顾所有学科。

小学,每门都想考100分,初中,每门都想考80分以上,而到了高中,如果所有同学还抱着这个目标,大部分肯定会被一次次打击。

上高中之前,一定要知道高考的分数比例。语文、数学、英语最重要,各占150分。新高考如火如荼的时候,其他科目只占100分。各科老师要求严格,高一前半学期很难面面俱到。

一定要记住,语文、数学、英语是重点学科,你要更加努力学习,每天多花时间,问题不会过夜。你要跟上总结,考试目标要在80分以上。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如果能兼顾,就能兼顾。如果不能兼顾,最起码可以保证听课和作业的质量。考试的目标是通过。如果学生已经有明确的选考科目目标,那么选考科目应该和重点科目相同。

有了这样一颗学习的心,心态才能在各种级别的考试中保持稳定。如果考试出了问题,你也要知道先重点做什么。

第二,改变学习方法,养成校准、量化、定时的习惯。

1.校准

人的一生是否过得充实,是否快乐,主要看有没有目标,有没有实现,学习也是如此。高中生的迷茫和成绩的大起大落,大多是因为每天学习的目标不明确,每天积累的成就感不够。

高中教学的出发点是每节课的学习目标。专业老师会在上课前一天给学生看,让他们预习使用。一般老师也会在课堂教学的第一部分展示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不需要在每天的上课时间给自己设定目标。老师带学生学习,学生能认真听讲,积极配合。

所谓“校准”中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课后两到三分钟内,闭上眼睛,把刚才老师讲的内容复习一遍,从而知道自己有哪些没听懂,哪些需要背,哪些需要整理总结。思考三分钟后,写下一两件你想做的具体事情,用一本小册子专门记录你这一天的目标。本着不熬夜的原则,利用一天的业余时间和自习时间,通过和同学讨论,请教老师,自己背,整理笔记,来完成这些学习后续的事情。

2.以数量表示

定量是指做额外的练习。目的是提高学习能力,保证学习质量。

第一节课安排基本上每天都有5-6门涉及高考的科目,每天的自习时间比较充裕。学生在及时完成相应的学科作业后,往往会有一些空的空余时间。这时候往往需要练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科目的附加题目来巩固知识,自我延伸,学习新知识。建议同学们提前为自己的习题设定额外的学习量,当天完成,结合当天的时间安排,避免混乱,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3.时机

指的是你给作业设定时间限制的那种,有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懒惰思维,杜绝拖延症。

学生必须明白,写作业不是向老师要学分,更多的是向老师“暴露”自己的缺点。老师最想看到的是真实的学习情况,而不是全班100分的“盛况”。如果全班都得满分,老师就会对自己的作业质量产生自我怀疑。所以作业要避免一定要写对,不要抄袭的错误。只有把自己的错误充分暴露给老师,老师才会关注你,才会对你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每天各科的作业时间,都是根据班主任说的话,自己的理解,以及查阅参考书所学,独立而有规律地完成的。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能重新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改正。

步入高中,少一些乐趣,多一些学习的毅力。合在一起,日常的“三定”尤为重要。只要学生能做到这“三定”,其他的方法和策略都是小细节。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形成一套轻松、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第三,转变考试观念,注重排名,注重纠错和反思。

小学生只看分数,“大”学生更看重综合排名和学科排名。

如果考题有难度系数,太难了,大家都做不好;如果太简单,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很好,所以没有区分,这样的考试也就失去了意义。作为一名高中生,一定要改掉小学和初中时比较注重分数的习惯,转而更加注重自己的分数在班级和年级的排名。排名是最客观的反映一个人学习情况的数据。

在关注考试排名的同时,也要尽快纠正和反思结果。理清自己的疏忽错误和知识技能错误,积累经验,在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中逐步完善和弥补。

二、“一个心态”——时刻保持一个“解决问题”的心态。

面对成绩大起大落,人际关系紧张,情绪崩溃,说自己正常大多没用,越挫越勇。该难过的还是会难过,该郁闷的还是会郁闷。建议每个学生都练习一种心态——“解决问题”的心态。

有世俗欲望的人,失意时当然会难过,但很多人容易沉浸在悲伤中,容易被悲伤所伤,不知道前路在何方。“解决问题”的头脑,是指当你难过时或难过后,采取相应措施摆脱这种不良情绪的意识和行动。

遇到困难时,允许自己悲伤,但要强迫自己花更多的精力在“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上,因为悲伤、抱怨、借口都是在试图解释自己过去的失败,对自己未来的方向毫无用处。难过一段时间,不抱怨,不找借口,能解决的尽快解决,列出措施努力去做;如果自己解决不了,要找朋友、家长、老师寻求安慰和指导。

总之,高一年级成绩波动大不一定是坏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准备、自我改造、自我调节,都是一种成长。父母能做的就是陪伴,缓解,偶尔给予力所能及的指导。家长不用担心。毕竟你不能给孩子上学,也不能帮他们解决所有的问题。想的太多,做的太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以上是梁老师的一些经验和看法。希望他们能有所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6887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0
下一篇 2022-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