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轮效应是什么意思

晕轮效应是什么意思,第1张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德戴克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在他看来,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是从局部出发,传播开来,得到整体的印象,也就是往往以偏概全。如果一个人被标记为好,他就会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记为坏,他就会被负面光环笼罩,被认为具有各种不好的品质。就像刮风天气前夕月亮上的一圈。实际上,光环只是月亮光线的放大。因此,桑代克给这种心理现象起了一个专有名词“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心理学家戴恩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他让受试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中的人有些很吸引人,有些不吸引人,有些很普通。然后,受试者被要求根据与魅力无关的特征给这些人打分。结果显示,受试者给予有魅力的人比没有魅力的人更多的理想人格特征,比如善良、沉着和善于交际。光环效应往往不仅表现在以貌取人上,还表现在以衣定身、以言定才、以言定德等方面。这种效果在评价不熟悉的人时尤其明显。从认知的角度来说,晕轮效应只是根据事物的个体特征来把握事物的本质或全部特征并得出结论,这是非常片面的。所以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告诉自己不要被别人的光环效应影响,陷入光环效应的误区。晕轮效应: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我们在媒体上看到某个明星的一些丑闻时,我们总是很惊讶。其实这个明星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根本就是她在屏幕上或者媒体上给我们展示的“月亮的光环”。它的真实个性我们不得而知,只能推测。刻板印象效应:曾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齐名的庞统去见孙权,说“权见一人浓眉短髯,形容怪异,不喜”;庞统也见刘备,曰:“玄德见其丑,不乐。”。孙权和刘备都认为庞统这样的丑人不会有什么才华,导致不幸福,这其实是刻板印象效应在起作用的负面影响。对比效果:一个长相中等的女人,和一个不认识的美女走在一起,会显得很丑,会降低自己的自尊。在心理学上,我们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为对比效应,即我们感受到与比较目标的差距,从而产生负面的情绪体验。投影效果:在日本,娃娃代表小女孩长大后想成为的形象。芭比娃娃刚引进日本的时候,在青少年眼里,她的胸太大,腿太长,蓝眼睛一点也不像日本女孩,所以卖得不好。公司矫正了芭比的胸部和腿部,把她的眼睛改成了棕色。两年内售出了近200万个芭比娃娃。像《金利来,一个男人的世界》一样征服了广大消费者。前几年流行的“流氓兔”就是利用青少年的投射心理取得成功的。原始效应:原始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影响很大,是交往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术语。与人的第一次交往留下的印象就形成了,并在对方心目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就是首因效应。我们常说的“留下好印象”一般是指第一印象,这里有首因效应的作用。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向人们展示一个优秀的形象,为以后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这只是社交活动中的暂时行为,更深层次的交流需要你完备的硬件。这就需要你在谈吐、举止、修养、仪态等方面加强自己的素质,否则会导致另一个负面效应,即近因效应。近因效应: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与首因效应相反,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是指沟通中最后一次见面留下的印象,会在对方的脑海中停留很长时间。多年不见的朋友,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其实是我离开时的场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但生气的理由只有两三个,这也是近因效应的表现。利用最近效应,把你的朋友分开,给他美好的祝愿,你的形象会在他心中得到美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6401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9
下一篇 2022-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