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在二战后迅速崛起

日本为什么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第1张

有一个类似的问题,就是东线德军是从哪一场战役失去战略主动权,开始“走下坡路”的?当然只有两个选项:斯大林格勒会战和库尔斯克会战,但标准答案是后者。不要被“二战转折点”的结论所迷惑。所谓转折点,是法西斯轴心国军队失去了可能的胜利,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开始失败。

换句话说,斯大林格勒战役只是止住了德军战略进攻的势头,双方进入了实力相当的对抗时期。库尔斯克战役的失败是德军“走下坡路”的开始。从此,苏军一路追到柏林,再也翻不了身。同样,在太平洋战争中,虽然日军在中途岛战役中损失惨重,但陆海军仍有能力与美军抗衡,在军事武器上仍略占优势。

在中途岛战役中,日本的联合舰队损失了4艘大型航空母舰,但其水面舰队和准备登岛的陆军部队损失较小。约克镇号失守后,暂时只剩下两艘大型航母。由于大型航母建造周期长,加上“地狱猫”等新型飞机尚未列装,美军尚无法进行大规模反击。因此,中途岛战役只是结束了日军的进攻势头,却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战局。

真正让日军“走下坡路”、最终永无翻身之日的是“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全称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美军称之为“守望者行动”。这场战役从1942年8月(中途岛战役两个月后)开始,一直持续到1943年2月。可以称之为“新年战争”。本来只是美军的小规模登陆作战。结果双方互不相让,纷纷增兵,最后演变成陆海全面大决战空。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起因是尼米兹(美军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和麦克阿瑟(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达成共识,认为扭转战局的关键是尽快夺取日本海空的核心基地拉包尔。因为日军还在试图向澳大利亚推进,这也说明中途岛战役并没有完全阻止日军的攻势,拉包尔已经成为日军向西南太平洋推进的重要基地。日军甚至出到了瓜岛,离澳大利亚本土越来越近。

在反攻的具体战术上,麦克阿瑟主张直接登陆俾斯麦群岛一举攻占拉包尔港,而尼米兹则认为日军在拉包尔有700架作战飞机,联合舰队也有4艘大型航母随时可以支援。当时美国海军在太平洋只有三艘大型航母,贸然进攻拉包尔很容易吃亏。所以尼米兹主张先在所罗门群岛登陆,占领岛屿后建立机场和前进基地,然后在航空兵空士兵的支援下逐步推进,最后攻占拉包尔。

最终尼米兹的计划在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支持下取得了胜利,于是美军决定先攻占所罗门群岛的第一大岛和第二大岛:图拉吉岛和瓜达尔卡纳尔岛,因为日军其实已经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建了一个机场,就是为了使用它。而且两个岛上的日军人数不多。比如瓜岛上只有一个中队240人的作战部队和2700多名工兵,总共不超过3000人的武装力量。

1942年8月7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和第2师共18000余人在海军空陆军的掩护下开始夺岛。其中两个主力团负责攻占瓜岛,另一个加强团攻占图拉吉岛。这也是美军首次在太平洋战场上进行大规模两栖登陆。对瓜达尔卡纳尔岛的进攻进行得很顺利,但日军在图拉吉岛上遇到了顽强的抵抗。毕竟美军实力绝对占优,所以直到第二天晚上美军基本控制了这两个岛。

日军立即调动陆军和海军力量进行反击,随后美军不得不增兵,演变成持续半年的大规模战斗。这期间只举行了五次大海战,岛上的陆军战斗更是此起彼伏。在整个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先后有6万多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参战,伤亡15000多人,而日军第17军出动兵力32000多人,仅阵亡16000人(其中不少人病死饿死)。另外,你们这些该死的笨蛋在海军的总人数超过了19000人。

在几个月的苦海空战争中,日军还损失了24艘军舰、16艘运输舰和892架作战飞机,另有1200名飞行员死亡。联合舰队的水面力量和HNA力量损失惨重,其中大型战舰、作战飞机和训练有素的飞行员的损失更是日军短时间内难以弥补的。到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结束,日本海军在舰艇和飞机数量上的优势不复存在。

而且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之前,日本南方军的陆军部队从未遭遇重大失败,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直接重创了精锐的第2师团等部门。为了堵塞由此产生的漏洞,日本大本营不得不从关东军和大陆调集陆军师团增援太平洋战场。瓜岛之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着整个亚洲战场的局势。就连侵华日军进攻川陕的“五号计划”也放弃了,因为太平洋战场更急需物资、油料和兵员。

结论应该是这样的:日军在中途岛战役的失败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日军的进攻第一次吃了大败仗,但还是保持了一定的战略主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失败,标志着日军战略主动权的彻底丧失,陆海空军事实力被严重削弱,不得不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这才是真正衰落的开始。

从此,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转入攻防。由于实力较弱,只能处处设防,导致行动被动,直至最终被击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1702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6
下一篇 2022-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