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发展价值的学科

最有发展价值的学科,第1张

现代年鉴出现在16世纪的欧洲,英文名为almanac,yearbook或annual。而在中国,年鉴是20世纪初才开始编纂的,时断时续。改革开放后,年鉴事业开始取得长足发展。“年”是指以年为单位,具有连续性;“鉴”是指镜子、照明、观察、总结经验教训等。年鉴是对前一年的回顾和总结。学术年鉴又称学术年鉴,是记录和反映某一特定学科或学科分支前一年的重大事件、学术进展、学术成果及相关资料的工具书。它是鉴定学术成果好坏的权威学术公报,具有公信力。一般是逐年编辑,连续出版。

最有发展价值的学科,第2张

2022年1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编撰的《中国古代史年鉴(2020)》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学科年鉴家族再添新成员,这也是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的第一本学科年鉴。

经过长期的学科年鉴编纂实践,学术界认识到,学科年鉴对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那么,应该如何认识学科年鉴的作用呢?我认为它有以下四个作用。

第一,编写学科年鉴的基本功能是保存历史和育人。学科性和工具性是学科年鉴的基本属性。学科年鉴的连续出版可以同时从“点”和“面”两个方面反映学科的发展,方便读者了解和认识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查阅相关资料。

其次,学科年鉴的编写可以用于学术评价。每年都会出现大量的学术成果。选择哪些研究成果纳入年鉴,本身就是一个鉴别学术成果好坏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科年鉴中往往有一个基础栏目“学术综述”,它不是对上一年学术成果的简单罗列,而是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对相关研究成果的进展和未来趋势的合理评价。

第三,学科年鉴具有高级管理的功能。国家重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赖于可靠的信息和科学依据,学科年鉴可以为各级机关和领导提供专门的决策参考。

第四,学科年鉴具有学术交流的功能。一方面,学术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专业化。如果某一学科的研究者想全面了解其他学科的发展和进步,查阅学科年鉴是最方便有效的途径之一。另一方面,西方国家的学科年鉴编纂已经相当成熟。中国学科年鉴的编纂和建设可以与其形成有效对话,推动中国学术界“走出去”,有利于学术传播,有助于提高中国学术界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40年来,我国学科年鉴发展迅速,目前正面临从增加数量到提高质量的关键转型期。如何优化学科年鉴的编写,推出更高水平的中文学科年鉴,是一个亟待回答和解决的问题。目前如《中国考古年鉴》和《世界经济年鉴》等。,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我们应及时总结经验,推动学科年鉴编纂的创新与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促进年鉴编纂更好的发展。

一是保证学科年鉴编纂的全面性,增强其准确性和权威性。目前各学科发展迅速且多样化,但学术成果相对零散分散。比如,近年来,中国古代史的学术问题不断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不断更新,传统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取得新进展,社会史、文化史、环境史等新兴领域快速成长。在编写学科年鉴的过程中,需要依托学科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一定程度的延伸,对学术成果进行总结、综合、选择和优化,以平衡年鉴内容的“完善”和“抽象”。此外,学科分支众多,呈现精细化发展。一级学科年鉴往往从大处着眼,不能深刻反映二级甚至三级学科的最新进展。例如,史志不能全面具体地反映中国古代史学的最新发展。推动二级、三级学科年鉴的建立,可以促进学科年鉴的系统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学科年鉴的信息服务功能,就必须增强其权威性,这主要取决于投稿者的学术水平。在编写学科年鉴的过程中,应尽量邀请来自一线的权威专家学者作为投稿人,以保证内容的科学权威性,实现知识服务的功能。

第二,重视学科年鉴的评价功能,将其纳入学术评价机制。目前,中国学科年鉴总体上能起到保存历史、育人的基础作用,但学术评价功能不足。对一本学科年鉴的评价包括学术成果、学者和机构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学术综述”一栏的学术成果评价。目前,我国学科年鉴中的综合类文章仍然面临着水平低下的问题。编写学科年鉴时,要全面地、描述性地、评价性地分析学科的发展,尤其要重视评价,这是发挥学科年鉴评价功能的基础。除了学术评论,还可以通过开设专题、十大杰出成就等专题栏目、评选年度人物杰出成就、举办新书发布会等方式,进一步发挥学科年鉴的评价功能。

第三,相关部门和机构应提升学科年鉴在学科发展建设中的地位,并给予相关人员、经费和政策支持。目前大多数学科年鉴编纂团队以兼职人员为主,年鉴文章尤其是综合类文章、专题类文章不被视为投稿人的研究成果,学术评价机制也相对忽视年鉴中发表的重要文献,严重影响了投稿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只有建设专门的学科年鉴编写和编辑队伍,给予经费支持,承认年鉴文章是重要的学术成果,并纳入学术评价体系,才能使学科年鉴成为学术出版的载体和阵地,进一步提高学科年鉴的学术质量。

第四,建立学术年鉴与学术界、期刊界的交流平台和联合机制,相互促进发展。学术期刊社区是学术年鉴的主要信息源,为学术期刊社区建设提供服务平台,引导学术发展方向,促进学术规范形成,方便学术社区治理。它们之间是共生共存、相互依存的关系。要实现前三个目标,必须利用好学术期刊社区的资源,使之成为学术网络建设的重要中介,从而促进学术整合。

五是建设和完善学科年鉴数据库,推出年鉴数字化产品,扩大学科年鉴影响力。年鉴的根本目的体现在“用”字上,就是为用户服务。面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年鉴作为一种重要而有价值的信息资源,需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在资源数字化、信息组织、信息挖掘、信息展示和信息传播利用等方面努力有所作为。

第六,学科年鉴的编写和发展不能局限于中国。要有国际视野,既要注意“引进来”,也要注意“走出去”。一方面,编写学科年鉴时要考虑到国外学术界的最新研究动态;另一方面,要推动中国学科年鉴“走出去”,编写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学科年鉴,与其他国家的学科年鉴进行对话与交流,充分利用年鉴的务实特点,真正让中国学术走向世界。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期刊作者:汪正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0999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6
下一篇 2022-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