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题金山寺的原文

折桂令·题金山寺的原文,第1张

折桂令·题金山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②,山上楼台。

山水相辉,楼台相映,天与安排。③

诗句就云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④

醉眼睁开,遥望蓬莱。⑤

一半儿烟遮,一半儿烟霾。

下面链接还有更多的哦。

回文诗,如

其一: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吐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其二: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培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这是两首通体回文诗。又可倒读出下面两首,极为别致。

其一:

岩空落雪松惊梦,院静凝云水咽歌。

衫碧吐花余点乱,纤纤捧碗五颜鸵。

其二:

窗晴斗碾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

江涨雪融山上日,缸倾酒尽落花空。

清代的黄伯权(清本着名诗人黄遵宪之侄)还创作过一首《茶壶回文诗》。其诗如下:

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

薄月迷香雾,流风舞艳花。

其诗又可回读为:

花艳舞风流,雾香迷月薄。

霞淡雨红幽,树芳飞雪落。

此外,清代诗人陈琼仙曾以秋天的景物为名创作27首回文诗,其中《秋月》一首,算是首茶诗,它写诗人于月下泛舟,树木与山峦在模糊的月光下移动着,诗人品茗弹琴,在竹声中诗兴颇浓。诗云:

轻舟一泛晚霞残,洁汉银蟾玉吐寒。

楹倚静荫移沼树,阁涵虚白失霜峦。

清琴瀹茗和心洗,韵竹敲诗入梦刊。

惊鹊绕枝风叶坠,声飘桂冷露浸浸。

其诗可回读为:

浸浸露冷桂飘声,坠叶风枝绕鹊惊。

刊梦入诗敲竹韵,洗心和茗瀹琴清。

峦霜失白虚涵阁,树沼移荫静倚楹。

寒吐玉蟾银汉洁,残霞晚泛一舟轻。

在回文茶诗中,最有名的要数清代张奕光的《梅》:

香暗绕窗纱,半帘疏影遮。

霜枝一挺干,玉树几开花。

傍水笼烟薄,隙墙穿月斜。

芳梅喜淡雅,永日伴清茶。

其诗倒读为:

茶清伴日永,雅淡喜梅芳。

斜月穿墙隙,薄烟笼水傍。

花开几树玉,干挺一枝霜。

遮影疏帘半,纱窗绕暗香。

我的家乡地处长江初始发生之源头, 为官出游却随江水滚滚飘然东入海。 听说此地大潮打起浪头足足一丈高, 即使天寒地冻还有沙痕印迹之存在。 中泠泉畔南面巨大石山名号称盘陀, 自古以来出没水中追随浪涛和江波。 尝试登上绝高山顶遥望万里外家园, 无论江南江北看看都是青山格外多。 羁旅在外乡愁只恐难寻回家之归舟, 山上圣僧苦苦挽留欣赏山中之落日。 微微风里波涛万顷阵阵荡漾起细鳞, 半天晚霞空中恰似排排鱼尾血样红。 正当此时江中月亮刚刚还在初升起, 二更时辰月儿下山天空一片深漆黑。 静静长江江心好似有着一炬火大明, 飞腾火焰照得山中栖息鸟儿纷纷惊。 惆怅失然归卧僧舍心中也莫能辨识, 不是鬼魂不是生人究竟何处之事物。 江山弥幻而今如此为何还不回家园, 江神莫非责怪我的脾性警示太顽固。 感谢江神我得提醒但是实在不得已, 家中如有田地不回宁如奔逝之江水。

宋神宗熙宁初年,苏轼由于写了《上神宗皇帝书》、《拟进士对御试策》等批评新法的文章,受到诬陷,不安于在京任职,乃自请外放。于是被任命为杭州通判。这首诗即是他在熙宁四年(1070)赴任时经过镇江金山寺所作

张祜诗中所反映的尘世生活,并不是一味地追求个人享受或功名利禄的,而更多地是为国报效的理想以及才华得不到重用、抱负得不到施展时的苦闷,以及尘世生活的郁郁不得其志,迫使他去寻找栖息心灵的港湾,于是他纵游名山大川,广与僧人交往,借以寄托自己苦闷的情怀。所以,才有尾联“翻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这也是诗人生活那个时代与其有相似经历的社会底层普通民众的真实心态的描写。

对张祜《题润州金山寺》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贬者多站在艺术的角度批评张祜《题润州金山寺》尾联“翻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打破全诗意境的和谐,落入张打油、胡钉铰之流。

出句:回文七律乘二《题金山寺》|苏轼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睛。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对句:回文七律乘二《书玉云阁》|郑岗

风陪落叶秋云暗,碧雨澄湖映日残。灯吊院墙竹影乱,路平岩岸柳枝闲。

冥冥迥汉银星晚,荡荡湍流水月圆。空挂一虹山看海,远方三面地连天。

天连地面三方远,海看山虹一挂空。圆月水流湍荡荡,晚星银汉迥冥冥。

闲枝柳岸岩平路,乱影竹墙院吊灯。残日映湖澄雨碧,暗云秋叶落陪风。

迥,《说文》『远也。』。迥汉,《辞海》『指高远的天空。』。银汉,《辞海》『天空联亘如带的星群。也称为「银河」。』

碧雨,出自唐孟郊『红光根潜涎,碧雨飞沃津。』

地连天,未对出句,而对"山看海"。

回文七律《遥望高挂》|新韵|郑岗

空望四边云触水,碧峰千点数鸿轻。轻鸿数点千峰碧,水触云边四望空。

虹挂两峰山看海,远乡一处几雷鸣。鸣雷几处一乡远,海看山峰两挂虹。

雷与虹同时少见,并非不有。

回文七绝不出律,句三之一三字须以拗救拗,其他平仄无二选。

回文诗难写,对句相对简单。分享习作除秀才外,也是分享一种创作方法。

1 关于金山的诗句

关于金山的诗句 1 关于金山的诗句

登镇江金山 潮平水阔两岸齐,雄风雾列远山迷。

登临金山添豪气,江天尽揽入画题。访镇江金山江天禅寺留玉阁 文 / 曲槐 好个八风吹不动, 禅师一纸寺中来。

秃头无坐锋芒露, 留玉阁前步步回。题润州金山寺 (唐)张 祜 一宿金山寺,超然离世群。

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

翻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 [说明] 张祜,字承吉,唐代诗人,一生未做过官,人称张处士。

他初离姑苏,后至长安。为元稹所贬抑,逐至淮南。

最后隐居曲阿(今江苏丹阳),卒于宣宗大中年间。杜牧曾赠诗说:“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这首五律描写了独立江心的金山寺的景貌,僧徒归山和游览借宿的生活,清新洒脱,流畅自然。特别是五、六两句明白如话而又十分工切。

题金山寺 (唐)孙 鲂 山载江心寺,鱼龙是四邻。楼台悬倒影,钟磬隔嚣尘。

过橹妨僧定,惊涛溅佛身。谁言题咏处,流响更无人? [说明] 孙鲂,字伯鱼,唐南昌人。

《题金山寺》有意识地与张祜同题之作比一高低。前六句描写了金山寺的雄伟景象,末两句显示了作者的自负。

送识上人游金山登送陀岩 (宋)范仲淹 空半簇楼台,红尘安在哉?山分江色破,潮带海声来。烟景诸邻断,天光四望开。

疑师得仙去,白日望蓬莱。 [说明] 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

北宋名臣,文学家。这首诗气派阔大,尤其是“山分江色破,潮带海声来”两句,气势雄浑。

上人为和尚的尊称。识是僧名中的一个字。

金山晚眺 (宋)秦 观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气昏昏上接天。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说明] 秦观(1049—1100),北宋文学家,江苏高邮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同为苏门四学士。

这首诗四句四景,合成一幅金山晚眺的优美图景,十分清丽。 瓜洲夜泊 (清)郑 燮 苇花如雪隔楼台,咫尺金山雾不开。

惨淡秋灯渔舍远,朦胧夜话客船偎。风吹隐隐荒鸡唱,江动汹汹北斗回。

吴楚咽喉横铁瓮,数声清角五更哀。 [说明] 郑燮(1693—1765),清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八怪”之一。

曾居住镇江金、焦二山读书作画。此诗写的是夜泊瓜洲情景。

诗情画意,历历如在目前。次北固山下 (唐)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去?归雁洛阳边。 [说明] 王湾,唐洛阳人,先天进士,官洛阳尉。

作者客游在外,经过北固山下时作此诗,通过写景抒发了新春思乡之情,此诗在当时很有名。 采桑子--润洲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宋)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

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

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说明] 这首词是作者写多景楼宴会遇友的情景。

写得情景交融,挥洒自如。上阕连用四个“多”字,语如贯珠;下阕听琵琶助兴,有人面桃花之趣。

北固(清)张玉书 古桧祠堂久寂寥,净名遗筑倚山椒。槛前碑版留三国,树杪江声咽六朝。

草复大堤春试马,雨余多景暮归樵。可怜万井炊烟里,鹅鹳军声响丽谯。

[说明] 张玉书(1642—1711),江苏丹徒人,其故宅在今镇江市南门大街张家巷内。顺治进士。

康熙时为相二十多年,世称京江相国。诗中写北固山的荒凉景象,遗迹模糊,寒潮呜咽,万户炊烟,五夜更声都足以引人遐思。

题鹤林寺壁 (唐)李 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说明] 李涉,字清溪,洛阳人。唐宪宗时,曾贬官峡州司仓参军,文宗太和中,任太学博士,后因故流放康州。

这首诗写作者为官不得志,终日如醉如梦,忽觉春光已尽,勉强登山游览,可惜花事阑珊,无春可寻。偶然经过竹院,与山僧闲谈,感到在纷扰社会中,暂得半日清闲,心情也很娱悦。

梦溪 (清)戴守梧 溪水潺潺入郑湖,花如覆锦满平芜。梦中山水萦情处,沈括风流绝世无。

[说明] 戴守梧,字桐荪,清同治时人,丹徒县廪生。资敏学博,年少即成《禹贡注》。

二十多岁即去世,有《陈箧集》。此诗是其《京口竹枝词》中的一首。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写得情景并佳,恰到好处。

2 金山的古诗5首

赠从弟① 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② 瑟瑟谷中风。

③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④ 松柏本有性。 作者 ?- 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刘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

曹丕曾称赞他的五言诗“妙绝时人”,但作品流传很少,仅存十五首。 注释 ①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

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 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②亭亭:高貌。

③瑟瑟: 风声。 ④罹:遭受。

凝寒:严寒。 品评 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 追求。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

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 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 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

尤其是结尾 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品赏析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

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这些送别或留别的诗里,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

江淹《别赋》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古代确乎是这样的。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

初唐诗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14岁时应举及第,当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贬黜了。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参军,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职还是丢掉了。

他的父亲受他牵累,贬为交趾令。他渡海省亲,不幸溺水而死。

年仅25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

“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

“城阙”,指京城长安,阙是宫门两边的望楼。“三秦”,泛指长安附近。

项羽破秦后,把秦国原来的地盘分为雍、塞、翟三国,封秦朝的三个降将为王,称为“三秦”。“城阙辅三秦”,是说京城长安周围有三秦夹辅着。

“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从灌县到犍为这一段有白华津、万里津等五个渡口,称“五津”。

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

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

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

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 五六句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

最后两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

以上四句是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脱化出来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离时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又说:“忧思成疾 ,无乃儿女仁!”但王勃的诗更凝练、更鲜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

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我想,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朴素无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也正是它的好处。

从齐梁到初唐,浮华艳丽的诗风一直占据着诗坛的统治地位。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扭转了齐梁诗风,为诗歌创作开创了新的风气。

王、杨、卢、骆,“以文章名天下”,称“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杜甫在《戏为六绝句》里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说那些嗤笑“四杰”的人只能“身与名俱灭”,而“四杰”却像万古长流的江河,他们的美名永远不会泯灭。

杜甫对“四杰”的推崇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就拿王勃这首诗来说吧,并不堆砌辞藻和。

3 金山的古诗5首

赠从弟① 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② 瑟瑟谷中风。

③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④ 松柏本有性。 作者 ?- 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刘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

曹丕曾称赞他的五言诗“妙绝时人”,但作品流传很少,仅存十五首。 注释 ①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

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 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②亭亭:高貌。

③瑟瑟: 风声。 ④罹:遭受。

凝寒:严寒。 品评 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 追求。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

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 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 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

尤其是结尾 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品赏析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

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这些送别或留别的诗里,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

江淹《别赋》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古代确乎是这样的。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

初唐诗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14岁时应举及第,当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贬黜了。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参军,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职还是丢掉了。

他的父亲受他牵累,贬为交趾令。他渡海省亲,不幸溺水而死。

年仅25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

“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

“城阙”,指京城长安,阙是宫门两边的望楼。“三秦”,泛指长安附近。

项羽破秦后,把秦国原来的地盘分为雍、塞、翟三国,封秦朝的三个降将为王,称为“三秦”。“城阙辅三秦”,是说京城长安周围有三秦夹辅着。

“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从灌县到犍为这一段有白华津、万里津等五个渡口,称“五津”。

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

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

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

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 五六句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

最后两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

以上四句是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脱化出来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离时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又说:“忧思成疾 ,无乃儿女仁!”但王勃的诗更凝练、更鲜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

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我想,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朴素无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也正是它的好处。

从齐梁到初唐,浮华艳丽的诗风一直占据着诗坛的统治地位。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扭转了齐梁诗风,为诗歌创作开创了新的风气。

王、杨、卢、骆,“以文章名天下”,称“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杜甫在《戏为六绝句》里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说那些嗤笑“四杰”的人只能“身与名俱灭”,而“四杰”却像万古长流的江河,他们的美名永远不会泯灭。

杜甫对“四杰”的推崇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就拿王勃这首诗来说吧,并不堆砌辞藻和。

4 关于镇江金山的诗歌

1、水调歌头·金山观月宋代:张孝祥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

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

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

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

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译文:山河是如此的雄伟壮丽,露珠滚滚,微风轻拂,顿感微微寒意。

寄声月亮,能否借我镜子让我看清这月下美景。那深谷中的鱼龙凄戚长鸣久久不绝,倒映在水面上的星辰也随着微波摇动,海面上水雾弥漫黑夜漫长。

远远望去,月光下那紫金山上的建筑犹如银阙晶宫。以飞霞为玉佩,头戴高冠,遗世独立俯视这人间大地。

月光如冰雪般洁白,照耀的大地明亮透澈,那万里之外的景物都能看的清清楚楚。回首遥望那海上三神山,仿佛群仙都在对我笑,邀我与他们同游。

乘着那鸾鸟驾驶由凤羽为车盖的马车,挥挥手扬长而去。2、金山寺宋代:梅尧臣吴客独来后,楚桡归夕曛。

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

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译文:我从吴地独自前来,船桨在落日的余晖中归来向楚地。

山峦与大地浑然一体,佛寺与江波相望。海鹘只观望却不取近山之物,鸥鸟像被驯服一样自然成群。

寺中老僧遗忘了岁月,只是在山石看着江上的浮云。3、金山晚眺宋代:秦观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气昏昏上接天。

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译文:西津江口,一钩初月天上悬;江中水气,迷迷蒙蒙上接天。

清江水,白沙滩,模糊一片难分辨,只有点点灯火,分明是渔船。4、游金山寺宋代:苏轼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译文:我的家乡地处长江初始发生之源头,为官出游却随江水滚滚飘然东入海。

听说此地大潮打起浪头足足一丈高,即使天寒地冻还有沙痕印迹之存在。中泠泉畔南面巨大石山名号称盘陀,自古以来出没水中追随浪涛和江波。

尝试登上绝高山顶遥望万里外家园,无论江南江北看看都是青山格外多。羁旅在外乡愁只恐难寻回家之归舟,山上圣僧苦苦挽留欣赏山中之落日。

微微风里波涛万顷阵阵荡漾起细鳞,半天晚霞空中恰似排排鱼尾血样红。正当此时江中月亮刚刚还在初升起,二更时辰月儿下山天空一片深漆黑。

静静长江江心好似有着一炬火大明,飞腾火焰照得山中栖息鸟儿纷纷惊。惆怅失然归卧僧舍心中也莫能辨识,不是鬼魂不是生人究竟何处之事物。

江山弥幻而今如此为何还不回家园,江神莫非责怪我的脾性警示太顽固。感谢江神我得提醒但是实在不得已,家中如有田地不回宁如奔逝之江水。

5、大风留金山两日宋代:苏轼塔上一铃独自语,明日颠风当断渡。朝来白浪打苍崖,倒射轩窗作飞雨。

龙骧万斛不敢过,渔舟一叶従掀舞。细思城市有底忙,却笑蛟龙为谁怒。

无事久留童仆怪,此风聊得妻孥忏。潜山道人独何事,半夜不眠听粥鼓。

译文:塔上的一个铃铛在自言自语:“明天有狂风不能渡过江南去。”早晨风吹白浪拍击着青色山崖,又从山崖倒射船窗化作点点飞雨。

高大宽阔的楼船不敢航行,一叶小小的渔舟却任随风浪翻舞。细思量奔往湖州又有何事可忙?倒暗笑蛟龙掀起怒涛为了什么缘故。

无事久留童仆就会责怪,这场大风使妻儿同意我在此地暂住。潜山道人独自在做些什么,半夜不睡静静地倾听寺中的木鱼梆鼓。

以上就是关于折桂令·题金山寺的原文全部的内容,包括:折桂令·题金山寺的原文、谁能找一首像苏轼的《题金山寺》诗、苏轼的 题金山寺 改变成一篇散文 急急!!!!!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5935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