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题金山寺》解释

苏轼的《题金山寺》解释,第1张

潮水涌来伴随着阵阵汹涌澎湃的巨浪,浪花拍到岸上,顷刻间犹如雪山倒塌;远处的江面上有人乘着渔船在垂钓倒映在江面上的明月。

江上的桥正对着金山寺的大门,寺内的松间小路十分狭小;门槛面对着泉眼,从石头流过的水流很清澈。

绵延不绝的排排绿树伴着广阔的江河,迎来了天明;红霞弥漫伴着海上的夕阳,天气十分晴朗。

遥望四周天空的云和江水交融在一起,江边围绕着许多碧绿的山峰,有几只鸿鹄轻盈矫捷地飞过。

原文:《题金山寺》

【作者】苏轼 【朝代】宋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睛。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文体上称之为“回文体”。唐代上官仪说,“诗有八对”,其七曰“回文对”,“清新因意得,意得逐清新”,用的就是这种措辞方法。

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

回文的形式在晋代以后就很盛行,而且在多种文体中被采用。人们用这种手法造句、写诗、填词、度曲,便分别称为回文诗,回文词和回文曲。虽然不乏游戏之作,却也颇见遣词造句的功力。

题金山寺-苏轼-宋代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译文:

潮水涌了进来,掀起了波涛,波涛拍打着海岸,就像崩塌的雪山一样;远处的江面上,有人在渔船上打捞着映在江面上的明月。河上的桥正对着金山寺的大门。寺里的松简路很窄。门槛对着泉水,水从石头里流出来,很清澈。

一望无际的绿树沿着广阔的河流迎来了黎明;大海的落日把天空染成玫瑰色。望着天上的云和河,河边绕着许多绿色的山,几只蜜飞得又快又轻松。

河上有几只轻盈敏捷的鸟儿在空中飞翔,周围的许多山峰是蓝绿色的;这条河与天上的云相遇,远远地望着我们。晴朗的一天,云海一片,一大片红色弥漫在空气中。树木在黎明的天空衬托下呈绿色。

门口有清澈的水和一股泉水,泉水的眼睛是石头做的;金山寺与小径和松门正对着河上的桥。月亮挂得很高,河上有渔船在等候,离河上的渔口很远;巨大的白色波浪,似乎要摧毁山脉,在海岸上随着潮水起伏。

扩展资料:

题金山寺赏析:

俯瞰四山云水,碧峰千点海鸥轻。苏东坡,宋代的一位伟大文学家,也曾在明月中坐船。望着江潮、雪波、水与天,垂钓钓火,垂钓歌咏彼此的美,不禁微微荡漾,悠然而快乐,充满诗情油彩。面对长江,金山寺一直是一个旅游景点。他略加思索,便在纸上出现了《金山寺名》回文七句。

这是一个回文,可以倒着读,也同样可以倒着读,显示了作者对文字的掌握,就像在链条中跳舞,一如既往地优雅。从四面八方,从低到高,从近到远,非常生动地描绘了金山寺在环境和黄昏的景色。诗人若有所思,从远到近,描写只有精彩,没有别的情趣。

这是一首内容和形式俱佳的诗,生动形象地描述了镇江金山寺的月夜划船和江晓两种风景。阅读是一种乐趣。这两首诗可以用来欣赏不同的意境。如果说读书是从月色景物到江面曙光,那么读书就是从晨曦到渔船歌声的黄昏。

北宋熙宁初年,苏轼因为上书了批评新法的文章,被变法派攻击。他自请外放为官,担任杭州通判。在去赴任的路上,他路过了镇江金山寺。

现在说起金山寺,大多会和“水漫金山”的白娘子联系起来。但在当时,《白蛇传》的故事刚刚兴起,直到清朝时才达到极盛。所以,当时的苏轼,并没有将金山寺和《白蛇传》联系起来,他只是单纯地站在金山寺上,泛舟长江之中,感叹江浪潮水,渔火星辰,写下了一篇《题金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在这首诗中,苏轼并没有用多少复杂的语言,意思也相当明确,如果强行翻译,会显得十分干瘪,小珏就不做这种破坏大家雅兴的事情了。这首诗将金山寺附近的美景,美轮美奂描绘出来,有山有水有云有桥,还有一叶扁舟带着那星星点点的渔火,为长江上下极尽装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所展现出的意境和气象,足以傲视任何关于金山寺的诗词。

如果将这首诗反过来读一遍,会有新的体会吗?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怎么样,反过来读这首诗,是不是也毫无违和感。无论是意境和音韵,仍然是千古绝唱。更为绝妙的是,这两首诗对比起来,一首是写景物从早到晚的变化,一首则是从晚到早,都极具穿透力。

这两首诗,以不同的视角交替欣赏金山寺附近的美丽,诗人虽然不曾发表感慨,但在不留痕迹之时,流露出对祖国壮美河山的无限热爱。因为这首诗成诗的时间比较敏感,是新旧势力斗争最为残酷的时候,所以后世有人穿凿附会,将它和当时的官场斗争联系起来。

其实,引申诗歌的意思,也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太过牵强,突破诗歌之中的原意,那就过于生硬了。这两首诗,就是单纯地写景状物,发表自己对金山寺风景的赞美,小珏认为不必要过度解读。

这种诗就是回文诗,是汉语特有的一种利用词序反复而达到修辞方法的表现形式。它不仅充满着美感,而且顺读和倒读都可以给人以回味无穷,荡气回肠意境。虽然大多数文人,将这种形式当作游戏之作,但显然苏轼的功底太过深厚,信手拈来之间,就是两篇精彩绝伦的佳作,千年之后,写金山寺的诗歌文章依然很多,但谁敢说能超过苏轼的这首奇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0251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6
下一篇 2023-0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