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锏 就是钢鞭吧水浒呼延灼用的。

武器锏 就是钢鞭吧水浒呼延灼用的。,第1张

锏和钢鞭是不一样的,虽然它们外形差不多但是锏是有棱的,钢鞭没有棱,换言之就是锏的断面是多边形(大部分是正方形)的,钢鞭的断面是圆形的,隋唐英雄传中秦琼用的是锏,尉迟恭用的是钢鞭,呼延灼用的也是钢鞭

锏,重量是三者最轻的,上面有竖条状纹理,适合于无装甲和轻装甲的敌人搏斗

鞭,稍重,有瓦楞,前面有配重,适合击打着中、重装甲的敌人

枪,长度较有优势

推荐:

槊,比枪长,而更粗,尖端锋利并有配重,可以刺击与捶击,是中国古代骑兵常见的武器

锏,顾名思义在古代它是一种类似竹简的短兵器,古称“简”。它起源于先秦,沿用至20世纪清代。锏一般以钢铁制成,锏形似硬鞭,但锏身无节、锏端无尖。锏体断面成菱形,即方形有糟,四边角突起,无刃、无尖,故有“凸锏”之称。锏柄尾有孔,穿一绳套,用于套腕、硬鞭与锏的形制区别在于:鞭体圆,钢体方;鞭有节,锏无节;鞭梢锐细,锏梢与锏身同粗。锏的长度大小,因使用者身高不同而异,一般长60~85厘米。

在中国古代,中国的冷兵器可谓是品种繁多,眼花缭乱,虽有中国18般武器之说,但是真个数起来,中国的武器远远多于18种,不管是从常规武器,特殊武器,暗器,绿林武器来看,这比同时代的欧洲的不管是罗马军团还是十子军,还是哥特骑士,条顿骑士,圣约瀚骑士团等等,任何军事集团都无法比拟的。再者,当时中国的冶炼技术和制弩技术远远超过中世纪的欧洲要先进得多,这里鄙人就凭着平时积累的关于冷兵器的一点点知识,向在座的各位英雄好汉,江湖豪杰述说一下。所谓18般兵器之说,应该是只限于中国古代军制中规定的18中正规兵器。

1。刀:一边开刃,以劈砍为主的武器,历代不管是军队还是绿林好汉都用,大批流行于汉朝的环首刀(就是这刀赶走了匈奴,构成了横扫欧洲的“上帝之鞭”),其分很多种,如腰刀,柳叶刀,环刀,朴刀,还有一些武将所爱的骑在马上使的大型刀。

2。剑:两边开刃者为剑,在欧洲剑和刀是没有区别的,它们都是一个单词,中国的剑的历史很久,可以追索倒商朝以前,大批装备部队是在东周时期,特别是象秦朝的剑,长达1。5米以上,为的就是在战车上发展更大的杀伤(当时只有赵国是以骑兵为主,大多国家仍是以战车为主战兵),后来由于刀的盛行,在部队离逐渐代替了剑,使剑只成为将军的武器或者是装饰。在明朝有例外,当时戚续光为了摆平倭寇,从而制造了重剑来对抗倭猪的锋利的太刀,但是这种重剑还是没有德国条顿十子军骑士1。8米的重剑那么猛。

3。矛:有的书上也说矛=枪,这点我至今也不太清楚,但是从一些小说和文献来看,把矛和枪完全归于一体恐怕是不对的。矛最长是长达4米的,主要是用于车战的,骑在马上的矛通常叫槊,短矛和标枪(投矛)叫枞。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如,蛇矛,刺矛等。

4。枪:可以是这么比较矛和枪,抛开柄,只看刃部,刃长者为矛,刃短为枪。枪头无疑比矛头要轻,杀伤却一样,都是以刺,冲为住,再者,由于战车的退役,长矛的用处也少了,杀人不如纵马长枪来的方便,机动也高了不少。枪有许多种,绿沉枪,鸦角抢,虎头枪,提卢抢,还有宋朝为抵抗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倒马枪,钩镰枪等。

5。戈:中国的特色兵器,它和古埃及的镰头剑一样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族兵器。但是实话实说,戈并不是杀伤很强的武器,戈的种类繁多,从夏朝倒汉朝都一直在流行,到隋唐基本绝迹。戈是中国的老兵器,因为是横刃,所以以钩,啄,挥,推为主。

6。戟:戟是矛和戈或者是枪和刀的合体,它的杀伤力是很强的,既可以象矛一样刺击,也可以像戈和刀一样钩,挥和劈砍。在欧洲,戟的装备和中国是不同的,欧洲中世纪以装备步兵为住,而中国早在上古时期就大批装备部队,到中古已经从步兵到骑兵了,步兵则以轻便的长枪代替。中国的戟主要分3种,一种是最老的戈戟,这种种类最多,装备最广,也是最先淘汰的;二是南北朝出现的门戟;还有就是武将最喜欢的方天画戟了。

7。斧钺:大者为钺,小者为斧。钺在实战中使用的时间不长,估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在夏商西周是战车上的具有巨大威慑的重武器,也是天子的武器,后来由于太过笨重变被淘汰了,从此后钺只能作为礼仪武器。而斧的发展就比大头的钺幸运得多,中国历代都有人使用斧,不管是大唐开国元勋程咬金用的宣花车轮大斧,还是绿林中梁山好汉李逵用的板斧,可以马上的大斧,也可为双手拿的板斧,种类很多。斧的杀伤很强,属于重兵器,以劈砍为主。

8。弓弩:这个不必多说,我只说一句,那就是中国的古代远程杀伤兵器一直比外国的厉害得多。

9。鞭:大家可别搞错了,这个鞭可不是软行像绳子一样的鞭子,我们所说的鞭是一种以劈,扫,捅等为住的像铁棍一样的兵器。鞭就像钢铁做成的竹节,所以又叫竹节钢鞭。历史上的伍子虚,大唐元帅尉迟恭,以及宋朝的呼延家族都使用过鞭。鞭是对付比锁子甲更坚固的盔甲所产生的兵器,并可以一举打碎护心镜,威力极大。属于重武器。

10。锏:和鞭一样是破甲的武器,不同的是锏有3~4条刃,所以有三楞锏或四楞锏之说,通常锏比鞭轻,但是杀伤比鞭大,破甲力比鞭小。历代武将都是以枪或者戟为住战武器,而背上就背着2根锏作为铺助武器,出其不意地给敌人致命杀伤,所以有“杀手锏”之说。

11。叉:这不必我说了把,就是三叉戟,中国也有马叉,九股叉,托天叉等许多种。和枪一样是以刺为主,不同的是叉的杀伤范围大,能有制约敌方武器的效果。

12。挝:说白了就是以敲打为主的轻兵器,再说穿点就是,三节鞭,双节棍,九节鞭之类的武器。是刺客和绿林游侠的喜爱武器,方便灵活,但是身为武侠大作的剑网居然没有这类武器,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13。棍棒:棍棒,最基本的武器,也是古代最实惠的防身武器。从棍来看,有乌有棍,齐眉棍,盘龙棍之说,从棒类看有哨棒,铁箍棒,狼牙棒等总之棍棒可以混为一类。

14。镗:重威力武器,古今使用的人比较少,可能是因为比较笨重吧。大家看过《隋唐演义》吗?天下第二猛将宇文成都和第六猛将伍天锡分别是用的镏金镗和混金镗,都重达200斤以上,虽然小说夸张了点,但是真个一镗砸下来,戴着头盔也能把天灵盖砸碎。镗就是叉的加强般,比叉更重,更具杀伤,一般镗的逢刺多达5个,最边逢刺上都有反刃,凶啊~~!

15。役:这种武器,我是没见过,但是书上说是以竹子为柄,金属刺刃的兵器,可能是暗器吧。

16。锤:估计是古代最具杀伤的单兵武器了,不但从外表上能看出锤的威慑,最主要是锤是能对付身穿重甲的武士。不管是在中国或是欧洲骑士,都有用锤的记载。中国隋唐第一猛将李渊第四子李元霸手拿一对每个重达400斤的金瓮破天锤打遍天下无敌手;大唐薛家将的薛奎用的八棱金锤打得突厥闻风散胆;南宋名将岳飞的长子岳云也是使用的银锤横扫金军。在欧洲为了对付穿全身板甲的骑士,许多军队装备巨锤。从而有了“皇家之锤”,“铁锤查理德”等词语。其实锤不能算完美的武器,正因为它太重,没几个人能拿得起,所以在中国古代在部队里是准备不多的。

17。拐:怎么说呢?各位应该有人看多圣斗士吧,最强的黄金圣斗士天平座童虎(也是咱们中国的,嘿嘿),他的圣衣由6种武器组成,依次为枪,剑,三节鞭,双节棍,盾,拐。这种武器能防能攻是相当不错的防身武器,一般正规部队是不装备的,只有那些绿林好汉,江湖豪杰才用。

18。流星:这并不说就是流星锤,而是绳索武器的总称,比如绳枪,流星锤,链锤。在欧洲有种叫枷连的武器,其实就是装有柄的链锤,能绕过敌人的盾,或者防御姿势对其进行打击,其实和流星锤是一个道理,。这种武器攻击性很强,对手很难防御,但是由于自己的武器是软性的,所以自己的防御也不怎么好。这样的武器在部队里除了某些有性格的武将当铺助武器外,是不进行大规模装备的。但是一些的强盗倒是用得

长兵器:戟刀

笔刀

凤嘴刀

偃月刀

眉尖刀

三尖两刃刀

春秋大刀

钩镰刀

乾坤日月刀

长枪

古矛枪

花枪

单牙月

九曲戟

短兵器:九环刀

大砍刀

马刀

连环刀

七星剑

龙泉剑

方节鞭

达摩杖

铁扇子

少林板斧

软兵器:九节鞭

大扫子

三节棍

软鞭

流星枪

绳镖

龙头杆棒

链子剑

剑鞭

流星锤

双兵器:鸳鸯刀

乾坤日月轮刀

龙凤双剑

双棍

板斧

双板斧

少林双戟

梅花匕

子母鸳鸯钺

奇门兵器:判官笔

宫天梳

峨嵋刺

子母刀

鸳鸯钺

日月轮

龙凤扇

双拐

月牙刀

铁扫帚

暗器:摔手箭

金钱镖

梅花针

飞蝗石

血滴子

铁莲花

飞铊

铁鸳鸯

喷筒

如意珠

飞铙

梅花袖箭

袖弩

镖刀

袖圈

袖蛋

折凳

母铁胆

远程兵器:箭

锏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像鞭,四棱。

锏,(铁)鞭类,长而无刃,有四棱,长为四尺(宋制四尺为一米二),锏多双锏合用,属于短兵器,对马战上有利。锏的分量重,非力大之人不能运用自如,杀伤力十分可观,即使隔着盔甲也能将人活活砸死。

技法上,与刀法剑法接近。来自晋和唐,以铜或铁制成,形似硬鞭,状如竹根节,锏端无尖。锏体断面成方形,有槽,故有“凹面锏”名称。锏的大小长短,可因人而异,重量一般在2斤至3斤之间(一般在65~80厘米之间)。

锏的造句如下:

1、新厂长上任后,使用他的“杀手锏”,当月扭亏增盈,半年产值翻一翻。此时,他并未居安资深,而眼睛早已瞄向更高的目标。

2、他们最后的杀手锏是威胁举行大罢工。

3、不论从任何角度来看,毒蛇钉刺雕文对射击猎来说都是杀手锏。这周末我应该会把其它雕文扫一边,写一点关于射击猎人雕文的东西。

4、杀手锏是一个通俗的表达,广泛运用于体育评论员、生意人,甚至恋爱建议专栏中。

5、这额外的能量使我们的“母舰”可以使出她的杀手锏!

百度百科-锏

鞭锏是一种在唐宋时期比较流行的,能给重甲骑兵造成严重伤害的一种神器。其实古代战场上出现过的武器非常的多,不过鞭锏绝对是这些武器里面比较特别的一个种类。因为绝大多数的武器都是有刃口,以刺破敌军的皮肤造成杀伤为主,而鞭锏的侧重点则不是以刺破敌军的皮肤以达到杀伤的目的,而是以击打敌军,使敌军出现内出血的情况。

鞭锏的出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普通的长枪大刀对铁骑重甲造成的伤害很低,战场上急需一种能克制铁骑重甲的武器。随着古代冶炼技术的发展以及马匹品种的改良,铁骑重甲逐渐成为了战场上的主角。因为重甲的非常的坚硬,能阻挡住普通的长枪大刀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所以就有很多人在武器上面进行了很多的改良和尝试。最终将士们发现鞭锏对重甲骑兵的杀伤力很好,便逐渐的流行了起来。

鞭锏之所以能成为铁骑重甲的克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鞭锏不是像长枪大刀那样去刺破敌军的皮肤,而且以击打为主,给敌军造成伤害。其实鞭和锏的区别不是很大,说白了就是用带棱角的铁棍子去打穿着厚重铠甲的敌军。由于鞭锏很重,挥舞时产生的能量很大,所以击打到敌军身上能量就会转移过去,给敌军造成内出血、器官受损的情况。而这种伤害在古代是非常难治疗的。

不过鞭锏并没有像长枪大刀那样辉煌几千年,随着火器的出现鞭锏也渐渐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由于后来火器运用到了战场上,铁骑重甲在火器面前简直就属于活靶子,所以很多的重甲骑兵都退去了厚重的铠甲,追求起了速度。所以体型较短的鞭锏也不再适应火器时代的战争了,也和铁骑重甲一样退出了历史舞台。

▲门神手里的鞭锏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打击类武器

自唐末以来,中国的盔甲发展到极致,非常沉重而坚固。宋代长枪手的盔甲竟重达53斤8两至58斤1两,弩手的盔甲也重达37斤10两至45斤8两(中国古代16两位一斤),这么沉重坚固的甲胄,长矛弓箭刀剑皆不能刺穿,破甲的鞭锏就大行其道。

▲金代砖雕展示的使用铁锏的武士形象,这个时代鞭锏在战场上非常流行

宋代是鞭锏使用频繁的时代。宋代名将使用鞭锏的很多,象善于使用铁鞭、铁槊和铁的王继勋号称“王三铁”,在好水川之战中的宋军将领任福、桑铎和王等人都使用铁鞭锏。

中国的铠甲发展和西方不同,没有进化出欧洲的板甲出来。中国的铠甲一直以来都是甲片组成的札甲。对披挂札甲的敌人,鞭锏的抽击就已足够了,所以专门用来破罐头一样的板甲的开罐器——六叶锤也在中国没有出现。这一时期的鞭锏都比较长大而沉重。

▲存世的鞭锏

到了明清时代,出现冷兵器和火器混用的作战方式,铠甲日益轻型化,重型札甲被棉甲和锁子甲替代。破甲的鞭锏就变为辅助杂兵,尺寸和重量也比前代响应变小。但是由于不带锋刃,没有刀剑那么张扬,在明清时期的民间还是有不少人使用鞭锏作为自卫武器。目前存世的鞭锏实物也多为明清的民间兵器,锏的数量要多于制作较复杂的鞭。

▲存世的民间铁尺,在明清时期非常流行的民间杂兵

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清之际还有一种较小的打击类——铁尺在民间广泛使用。铁尺又称手叉,最早在湖广一带流行。铁尺短小而带两个护手的小叉,携带方便而且没有锋刃比较低调,护手的小叉可以格挡和锁拿对方的刀剑。在《忍者神龟》里拉斐尔就手持一对铁尺。明清的镖师和衙役比较喜欢携带铁尺,轻巧的铁尺不能对付披甲的士兵,但是应付不披甲的盗匪非常有效。在明清小说里经常出现衙役携带铁尺的描写,现在存世的民间铁尺数量也很多。在明代铁尺自潮汕传至琉球后,又传到日本变成日本本土化的兵器——十手。和天朝的衙役一样,日本的官差也喜欢用十手来对付罪犯,特别对格挡武士刀效果明显。

▲现代的棒球棒仍然在某些危机时刻扮演鞭锏类打击武器的角色

随着火枪的普及,冷兵器绝大多数都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打击类武器却有顽强的生命力,特别是它的克星甲胄被淘汰之后,棒子仍为警察、起义者、旅行者所青睐。从法律角度很难判断一根棒子是不是冷兵器,比如棒球棒就被归类于运动器材。在没有甲胄的今天,各种棒子反而成了合法的卫体武器。人在受到威胁的时候,第一反应仍是和我们祖先一样去拿一根棒子或棒形物来保护自己。毕竟从功效上看,棒子要比菜刀更高效。

上图:中式铠甲的部件名称,图为温陈华大师复原的宋式铠甲

对付铠甲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用硬弩强弓射穿甲箭刺穿铠甲,用钩镰枪钩走敌人的头盔,用铠通一类的短刀刺入铠甲的缝隙等等,但是综合来看,对付铠甲性价比最高的方式,就是用钝器。

很多钝器都是全世界共有的,搞不清谁影响谁,也搞不清到底是谁发明的。比如金瓜锤,叶锤,骨朵,铁链夹棒等等,从东亚到西欧都有。但是,有两种钝器可以确定起源于中国,而且是东亚文明所特有的——鞭和锏。

上图:铁鞭

上图:铁锏

鞭锏也往往合称,甚至在一些古代的军事著作中,认为锏是鞭的一种。实际上这俩兄弟也的确在使用等等方面差别不是很大,只是在造型上有细微的差别。

上图:北宋《武经总要》里的鞭和锏

一般而言,鞭上有节,像竹棍子一样,一节节的,然后有镡,有柄,柄后有配重球。锏与鞭的柄、镡并无区别,但是锏身没有节,多呈棱型,棱面有凹槽作为减重,所以同等长度下,锏比鞭要轻便许多。

上图:凹槽非常明显的一把锏

关于鞭的得名,很多人或许都有疑问。因为咱们印象中的鞭是一种软的皮制品,一种主要用来驯化牲口的工具,当然也有很多别的作用大家都懂。而作为钝器的鞭,则是一跟大铁棍,和软完全不沾边。

上图:蒙古族的马鞭

然而在古代,鞭策牲口的工具有两种,一种是鞭,一种是策,咱们今天鞭策一词便由此而来。鞭,“革”字边,显然是一种皮制品,跟咱们今天说的皮鞭基本上差不多;而策,竹字头,显然是一种竹制品,就是一根竹棍子。

上图:壁画中左一手持应为竹策

在古代,策用的比鞭要广泛,毕竟咱们是农耕民族,竹制品更容易获得。而且从审美的角度去考量的话,竹策在造型上也比皮鞭好看。在秦始皇陵出土的一套铜车马中,就发现了一个竹策造型的铜制模型。

上图:铜车马上手持竹策的车夫

在后世,人们开始将鞭、策合称为鞭策,最后又通通简称为鞭。不管皮鞭竹策,统称为鞭。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铁鞭上会有“竹节”了。其实咱们较真的话,竹节状的造型并不利于鞭的牢固和减重,甚至对鞭的坚固性还有影响。但是,铁鞭是模仿竹策的造型生产的,在上面加节,是一种习惯的延续。

上图:铁鞭上的“竹节”

从这个角度说,锏是鞭的升级版,更符合工程学原理,棱面的凹槽即减轻了重量,同时又形成了一个类似铁轨的“工”字结构,更为稳定牢固。在古代,一支双手用的长鞭,重量可以达到近十五公斤,单手用的鞭,也可以达到七八公斤重。相比之下,锏则轻便了许多,单手锏有的重量只有一公斤上下。

上图:明代的双手长鞭

上图:宋代抗金名将李纲所用的单手锏,全长965厘米,重36公斤

当然了,减重对于一些力大无穷的人来说,算不上什么优势,只不过白白减轻了杀伤力。所以鞭锏一直混用,谁也没取代谁,门神画像上的秦琼和尉迟恭,也是一个拿鞭一个拿锏。

相对于鞭锏,锤和骨朵等攻击优势就降低了。锤的攻击只靠一个头,一尺到两尺长的柄和杆起不到作用,只有确保拳头大的锤头砸到对手才能给予杀伤。

而且有的锤和骨朵的杆子实在太短,没办法对刀剑类兵器进行格挡。如果杆子做的太长,长杆子前面接一个大铁头,重心过于靠前,没有办法保证灵活。

鞭锏的使用方法则和刀剑类似,因为鞭锏虽然沉重,但是前细后粗,后面有配重,尽可能让鞭锏的重心靠近镡部,减轻使用者的负担,保证灵活性。如果力气足够的话,不仅可以有效格挡刀剑,而且鞭锏无刃,可以放心大胆的去砸击敌人的兵器,让敌人的刀剑出现崩刃甚至折断。

上图:被锏砸弯的苏格兰四环大剑

更重要的是,重心靠后并不影响鞭锏的杀伤力,在砸击的过程中,给予杀伤力最大的点并不在重心附近,而是在“物打”点。

“物打”本是刀剑里的一个概念,原意为刀剑的最佳砍击点,即刀剑身上能将全部砍击力都传递给目标的点。对于刀剑来说这个点可以将砍击力尽可能的施加给目标,对于鞭锏来说这个点则可以让整个鞭锏的砸击力全部释放,道理是一样的。

上图:日本刀的“物打”点一般在剑刃前三分之一

如果你有一把长刀或者剑,可以试一试,用刀刃去轻轻击打一个不伤刃而又有弹性的物品,先用刀尖敲打,然后慢慢下移。你会发现,刀尖击打的话,刀身会有明显的回弹感,越往下回弹感越小,之后过了某个点,回弹感又变大,这个临界点,便是“物打”点。

所以如果能够熟练使用物打点去击打目标的话,将重力分散在全身的鞭锏在威力上,并不逊色于将重力集中在锤头的锤子。

上图:锏一击碎砖

另外,鞭锏尤其是锏,还有一种令人窒息的“骚操作”——撒手锏。在古典小说里,撒手锏是秦琼的绝招,不过《旧唐书》、《新唐书》中都无记载,应当是后世小说家将这一绝招附会给了秦琼。

撒手锏又叫杀手锏,作战双方在战场上进行厮杀,当主要作战兵器无法取胜甚至于被打掉,在相持不下或被敌将追杀面临险境时,一方抽出锏来,突然回身将锏投掷出去,给敌人致命一击。这样的招式,就叫撒手锏,久而久之,泛指能够在瞬间扭转局势的方法和物品。

上图:明代锥形锏

古代的很多锏,前部被做成了棱锥形,跟咱们现代的三棱刀有异曲同工之妙,穿透力非常强。在近距离出其不意的投掷,巨大的惯性和穿透力有很大概率能够将地方的铠甲刺穿,造成对方的伤亡。美国冷钢公司就曾经做过实验,一把棱锥锏被投掷之后,成功刺穿了动物的头骨,可见其威力之大。

以上就是关于武器锏 就是钢鞭吧水浒呼延灼用的。全部的内容,包括:武器锏 就是钢鞭吧水浒呼延灼用的。、古代武器锏,鞭,枪各有哪些优势和劣势、锏是一种什么样的兵器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0783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