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三期石窟的特点是什么

云冈石窟三期石窟的特点是什么,第1张

三期石窟大多为满布崖画的中、小型窟龛,造像趋于清瘦,着汉装,衣服下部的褶纹重叠繁复,龛楣、帐饰也较为复杂。飞天亦着短衫,大裙曳地,不露足,腰部弯曲较大,宛然有飘逸之风。

三期石窟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塔庙窟、千佛龛、三壁三龛式洞窟和四壁重龛式洞窟。塔庙窟就是正面雕塔或方柱的窟龛。千佛龛指前壁雕有千佛立柱或四壁皆千佛造型的窟龛。三壁三龛式洞窟则是窟室方形、平顶,左、右、后三壁分别开凿三龛,后壁主像多为释迦多宝或释迦像。四壁重龛式洞窟在上、左、右、后分别开凿四龛,后壁主像多为上龛弥勒,下龛释迦。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这两大石窟都去过了,很明显的感觉是,云冈石窟保护的更好些,更加的大气,而龙门石窟汉化明显,雕凿细腻,具体的区别如下:

首先,云冈石窟的状况要比龙门好上不少,云冈石窟的年代比龙门石窟要久远,但是大部分佛像都比龙门的要完整(例如其中的九华洞的彩雕保存得相当完整,非常漂亮);而龙门石窟因为地处中原,久经兵乱人患,在这一点上比较的吃亏。

其次,云冈石窟的造像是北魏前期那种比较硬朗的风格,而龙门的雕像略显柔美有余,大气不足;

另外,云冈石窟作为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相比较,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1、由于是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以后,第一次由国家主持经营的大规模营造工程,投入力量强大,开凿所用时间(60多年)较短,表现了高度的统一性、完整性和系统性;2、由于是新疆以东最早出现的大型石窟群,而成为佛教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先驱;3、由于主要洞窟全部由北魏国家政权倡导开凿,不仅洞窟规模显示了宏伟壮观、气势非凡的实际,还体现了强烈的皇家政治色彩。

云冈石窟的皇室造像主要是文成帝雕造的13窟和昙曜五窟(16—20窟)。文成帝恢复佛教,强调佛教“助国王政之禁律,益仁智之善性,排斥群邪,开演正觉”。文成帝以帝王形象雕造佛像,一方面是宣扬皇帝“即是当今如来”,另一方面是祈求自身的冥福。昙曜五窟的造像题材是三世佛和千佛,主要是针对毁佛前流传的“佛法虚诞”、“胡本无佛”,而宣传佛教源远流长,历劫不灭,兼有广聚沙门同修定法的目的。龙门石窟的皇室造像主要有古阳洞、宾阳洞、路洞、惠简洞、奉先寺等。北魏的皇室造像主要是为孝文帝、文昭皇太后、世宗皇帝、出帝及北魏宗室祈福的功德窟。唐太宗之子魏王李泰为其母文德皇后做功德而续修宾阳南洞。武则天为了给她做皇帝制造宗教神学预言,指示僧侣伪造《大云经》,陈符命,说武则天是“弥勒下生,作闫浮提主”,她不遗余力推动弥勒信仰,俨然以弥勒佛自居。龙门石窟在高宗武则天时期出现许多为皇室造的弥勒像。武则天为达到做皇帝的目的,组织力量翻译80卷《华严经》,并为之作序,大造她做皇帝是符合佛经的预言,咸亨三年(672年)助脂粉钱二万贯雕凿华严宗教主卢舍那。把卢舍那雕造成一位中年妇女的形象,而且模拟武则天“方额广颐”的形象。

大同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从总体上说保存的都不好。

云冈石窟的损毁主要是受当地的气候环境的影响,一是自然风化,二是山体渗水到洞窟中加剧风化,三是很长时间周围居民燃煤和煤矿开采造成的空气污染也加剧了风化。另外就是有一定程度的人为破坏。

龙门石窟的损毁主要是人为的破坏。一种是民国时期被文物窃取而破坏,另一种是保护不当造成被破坏。

从损毁程度上,龙门石窟比云冈石窟严重许多。相对云冈石窟保存的好一些。但龙门石窟的规模要大些。

从价值上,一是文物和艺术价值。龙门石窟的代表奉先寺是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那些大型艺术群雕高踞于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成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这点是没有争议的。比云冈石窟的艺术成就和文物价值更高些。

而从观赏价值上,您如果不是一位研究雕刻艺术、宗教佛学抑或 历史 文化的人,从普通观赏者的角度和地域交通的便利等因素考虑,四大石窟中龙门石窟是最具游览、最佳观赏的。有人说,只去看看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就值那100块的门票钱了。当然,云冈石窟中的彩塑是非常漂亮的,也是龙门石窟不具有的。

综合而言,如果只选择一个去观赏,建议去龙门石窟。如果有条件两个都去一次是最好的,毕竟各自特点不同。

回答这个问题我感觉有点惭愧,因为这让我想起多年前在洛阳龙门石窟游览的时候,看到过两个外国金发女孩儿,跟着一个中国导游在石窟佛像前,边听、边看、边流眼泪的场景。当时我们感到很纳闷儿,中国导游跟她们说着英语讲解,我们一句也听不懂,可能导游讲出了石窟的 历史 内涵感动到了她们。而我们也在龙门石窟游览,基本上不了解它的文化内涵,只知大佛…武则天远看近看,根本就是在游山逛水、走马观花,满足到此一游的感觉。

现在我做自媒体 旅游 领域,以后会专注了解各地 旅游 文化知识,用心体会美好的旅途风景。今天就先百度百科一下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的知识做个心理储备,说不定再去参观时也会感动到流眼泪呢!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位于河南洛阳市(唐朝东都)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

卢舍那佛像据说是唐朝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所建,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 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龙门石窟自建造以来受到的人为盗凿破坏十分严重。唐武宗时期的灭佛运动、使石窟蒙难。清末和民国初年的游记史料记载了当时石窟造像被盗严重。此外,民国政府为从南京迁都洛阳,修建龙门西山下道路时也炸毁了大量的山麓佛龛。由于战乱管理空虚,1930年代到1940年代龙门石窟造像受到了疯狂的盗凿,许多头像、碑刻、浮雕被日本、美国的文物商人收购。……

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于2007年3月28日结束了面部修缮工程,保护人员没有对大佛进行大的修复,只是对大佛表面除尘除污,封堵大佛自身和周边细缝。……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开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历经60多年。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云冈石窟历经1500年的沧桑,由于石窟区所处的地质及环境条件的变化,不同程度地经历了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致使洞窟及雕像有不同程度的损毁。 历史 上云冈石窟也经历过不同方式的保护与修复,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云冈石窟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维修保护,使得石窟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综上,龙门石窟与云冈石窟从所处地理位置和开凿的时间长短等多方面上比较,我觉得洛阳龙门石窟应该是保存得更好和更有价值的!

龙门石窟我还是会再去的,因为我的祖籍在洛阳市汝阳县,每一次回去往返都要经过龙门石窟。再去那里游览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谢谢您的阅读!

我的看法是:大同的云冈石窟的保存更加完整,同时也比龙门石窟更具价值。

云冈石窟

简介: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 旅游 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 旅游 景区。

特点: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 社会 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 历史 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 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 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评价:

云冈石窟 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 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 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云冈石窟的造像艺术直接吸取了印度键陀罗艺术的精华,却又不可避免地继承并发展了中原秦汉传统雕刻艺术,此外还明显流露出中亚波斯艺术的色彩。总之,云冈石窟展现出中国的造像艺术逐渐中国化、世俗化的过程,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由此形成的“云冈模式”,成为了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转折点。

保护:

云冈石窟历经1500年的沧桑,由于石窟区所处的地质及环境条件的变化,不同程度地经历了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致使洞窟及雕像有不同程度的损毁。 历史 上云冈石窟也经历过不同方式的保护与修复,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云冈石窟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维修保护,使得石窟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龙门石窟

简介: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 旅游 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特点: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 “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 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唐 代龙门石窟的重点洞窟中,以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大卢舍那像龛群雕最为著名。

外界评价:

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年 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保护:

龙门石窟自建造以来受到的人为的盗凿破坏十分严重。 唐武宗时期的灭佛运动、使石窟蒙难。清末和民国初年的游记史料记载了当时石窟造像被盗严重。此外,民国政府为从南京迁都洛阳,修建龙门西山下道路时也炸毁了大量的山麓佛龛。由于战乱管理空虚,1930年代到1940年代龙门石窟造像受到了疯狂的盗凿,许多头像、碑刻、浮雕被日本、美国的文物商人收购。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比较:

时间:

云冈石窟始凿于北魏初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延续到公元525年。施工过程比较集中,前后也就是七十来年。

门石窟开凿于北魏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之后经唐代武则天(公元675年前后)大规模营建。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的约占30%唐代的约占60%。工程较为分散,断断续续干了几百年。

地点: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的武周山南麓----游牧文化的前沿。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市南郊伊河北岸的龙门山坡----中原文化的腹地。

风格:

云冈石窟佛像的形状一般是厚唇、高鼻、长目、宽肩,有雄健的气概,体貌表现了少数民族的特征。北魏时期的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骨感的艺术风格。

龙门石窟佛像则面形丰腴、两耳下垂、双肩宽厚、胸部隆起,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唐代人们以胖为美,所以唐代佛像的雕刻惯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

总结:两朝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冈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

总体对比:

云冈石窟,是中国 历史 上第一个皇家主持修建的大型佛教工程,有强烈的皇家色彩,对日后的其他地区石窟的修建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这里的石窟除了洞窟多,佛像体量大和多,还有彩色洞窟,保存完整。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当时北魏国力强盛,将都城从晋北的大同,迁到中原腹地的洛阳。龙门石窟的开凿一直延续到唐朝之后的五代。

北魏迁都到洛阳,经济发展已经到了相当到的一个水平,生活日益安宁,没有了之前塞北的彪悍之气。这点在龙门石窟的佛像上也是能够体现出来。佛像的服饰线条,已经没有硬朗之风,而是开始了逐渐的柔软和飘逸,生活气息更加浓郁,活泼清秀。

此时的佛教,已经和中原的儒教文化相融合,增加了不少儒教文化的因素。在龙门石窟中,增加了“孝道”内容的雕像,这就是和中原儒教融和的一个现象。佛像的面容也更像中原人士,而部分唐朝开凿额度佛像,脸部浑圆,体现了当时以胖为美的特性。

我分别于2018年9月和11月参观了云岗和龙门。自此“四大石窟”全部游览完毕。这“四大石窟”都是世界文化遗产,国之瑰宝。

就龙门和云岗比较来说,在时间上,云岗早于龙门,在数量上,龙门多于云岗。

至于问题所述,就目前来说,云岗的保存要好于龙门,但是要比较价值,恐怕难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下面具体说一下两个石窟。

龙门石窟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国家5A级 旅游 景区,国保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后经历代开凿营建,前后400多年,建造石窟2000多龛,造像10万余座,形成长达一公里的石窟山。也是我国现存石龛最多的石窟。

石窟中最大的佛像高17米,最小的仅2厘米。这最高的佛造像就是卢舍那大佛。

卢舍那大佛包括周边的阿难,迦叶和菩萨天王造像一起,组成奉先寺摩崖造像。共九尊大佛像,这一组造像是整个龙门石窟最精彩和最具艺术价值的雕像,保存相对完好。

相传卢舍那大佛是依据武则天的形象塑造而成。站在佛像前,必须仰头才能观其全貌,很是震撼。

大佛形态安详,双目微垂,嘴角带笑,给人庄严肃穆的感觉。

四周这八尊大佛神态各异。或威武,或慈祥,神态惟妙惟肖,是我国石刻艺术的巅峰。

卢舍那大佛手臂遗失,各种修补方案层出不穷,这两年有专家建议,补齐大佛双手。我个人觉得没必要,残缺也是美。

相对于奉先寺雕像的完整,别的石窟很多都被盗挖。这尊阿弥陀佛,神态饱满,身体协调。故宫博物院有一尊复制品。佛像手指残缺。

龙门石窟一大部分的窟龛都是空的,有的因为风化,水化等自然因素。有的是人为因素。这些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云冈石窟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国家5A级 旅游 景区,国保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453年,洞窟200多个,佛造像5万多尊。

这座洞窟雕刻释迦牟尼坐像,高137米,神态平和,两眼原有黑宝石镶嵌,后被盗走。整座佛像浑厚雄伟,是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典范,也是整个景区最吸引人的大佛。

第七窟,窟内壁东、西、南三面壁上,布满雕刻的佛龛造像,形象优美逼真。浮雕飞天,生动活泼,盘旋飞舞,舞姿动人。

这也是我认为云岗和龙门最大的区别,云岗有很多类似这种色彩鲜艳,佛像众多的浮雕,龙门则较少有浮雕。

由于云岗石窟地处偏远,气候干燥,远离战火,有利于保存。像这种造像风格很像陕西延安的钟山石窟,钟山要更早一些。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了解一下。

另外,云冈石窟的大佛造像数量要多于龙门。

比如十八窟,这座造像高15米,是释迦牟尼佛立像,身披袈裟,栩栩动人。

结语

谁更有价值,也许就是一个不存在的命题。

两座石窟都属于人类的文化财富。是古人留给我们探寻文化的一条脉络,是我们了解 历史 的一个窗口。

无论怎样,它们都是我们的宝贝。值得骄傲和珍惜。

因为从小在山西大同长大,去过云冈石窟无数次,前几天终于有机会到龙门石窟打卡,自然就将两座石窟在心里做了个比较。

总体感觉龙门石窟的破坏太严重,不论洞里面还是洞外面好多大小佛像都没有佛头,很多洞窟都把栏杆设置在洞口外边2米远,隔着栏杆看里面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清楚,古阳洞,药方洞都是如此。高大的佛像只有经典的一个卢舍那大佛,其他中等规模的佛像,石头颜色呈青黑色,佛像面容刻画的没什么美感,龙门石窟为北魏孝文帝从大同迁都到洛阳后营建,但大多佛像是在唐代雕刻,造像风格更加圆润,但不知为什么,雕刻欠缺精良,好似匠人的专注度不够。

再说云冈,云冈石窟可看到的十几米高的大佛有8座,还有五华洞精美的浮雕飞天和音乐歌舞伎,第5,6窟里更是精彩,环绕窟壁雕刻的佛经故事,窟檐上的菩提树都令人目不暇接。不能进的洞窟的栏杆都设在门槛上,游客可以伸头进去张望。云冈开凿于北魏太武帝时期,造像风格带有浓重的鲜卑少数民族的气韵,刚劲俊逸。凝视云冈每一座佛像,都是如沐春风,因为所有佛像都是微笑的面容。驻足大佛之下,会有苍茫悠远之感,似乎能与他们交流,倾听1500多年前的巍巍盛音。

龙门石窟的优点是紧临伊河,波光粼粼,微风拂面,心旷神怡。河水让石窟多了几分灵气。再就是因为康有为的宣传,洛阳魏碑的名气较大,增加了龙门石窟的名气。云冈石窟比龙门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晚,是因为云冈石窟把之前紧邻的运煤专线改道费了一些时间。

但从游览价值看,云冈石窟的可看性较龙门石窟更高。(前3图为龙门石窟,后6图是云冈石窟)

卢舍娜是东方的维纳斯,最具艺术魅力,没有之一。

单拿说石窟来说的确是山西的云冈石窟价值大一点,保护的也比洛阳龙门石窟好,你们那么多山西人一直说云冈石窟比龙门石窟好我在评论区也没有见到哪个河南人生气争论,因为云冈石窟的确是很棒,但是天天蹭我们龙门石窟的热度有点不对吧???一次两次没完了???

各有千秋,云岗的早,洛阳的晚,云岗的保存的相对好一点。

大同云岗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其实是“兄弟”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 历史 中北魏迁都洛阳前正在做云岗石窟的修建与修缮工作,后来因为迁都洛阳而使得第三期工程变成了富贵人家和乡绅们捐款兴建的了,北魏迁都洛阳后,就开始着手修建龙门石窟的工程了,所以说大同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应该是风格基本相同的。

大同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 历史 故事。门票120元,每天下午16:50停止入园。景区比较大,但洞窟只有东西绵延1 左右的范围,其他都是寺庙区域。进门的地方有一个影音厅,会循环播放关于云冈石窟的纪录片,片长13分钟,建议散客不请导游讲解的话,一定要先看完宣传片再逛,这样会比较容易理解景区的布局和 历史 沿革,以及特色。现存洞窟一共是45个,不过里面由皇家修建的比较有看点的只有20个。周边景区还有著名的悬空寺门票125元,和恒山门票47元。

洛阳龙门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以伊河为界,石窟分为西山和东山两个部分。其中东山石窟是唐朝修建的,西山石窟大约是北魏和隋唐时期的都有的,是整个龙门石窟的精华所在,其中奉先寺的卢舍那佛像和古阳洞中的“龙门十二品”不要错过了。龙门石窟门票90元,电瓶车往返20元。石窟占地面积比较大,所以建议游玩3小时左右。游览顺序 洛邑古城 十字街 丽景门。

之前还去过敦煌莫高窟,个人感受莫高窟以泥塑壁画为主,相对于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保存的比较完整,因为龙门石窟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延续云冈石窟修建的,所以感觉不如云冈石窟精美。云冈石窟集雕刻艺术和壁画艺术于一体,非常值得参观。

这个比较没意义,重要的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远远被低估的伟大王朝北魏。不光是石窟,还有北魏的宫殿,建筑风格、审美,可以看到唐朝的大明宫就是在模仿北魏洛阳城,唐朝的建筑绿瓦朱梁也和北魏一模一样,唐朝的服饰包括皇帝的穿着也是鲜卑样式。

四大石窟是以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一般指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1、莫高窟

莫高窟是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穹隆顶窟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

2、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3、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它以自身系统、独到的雕塑艺术语言,揭示了雕塑艺术创作的各种规律和法则。在它之前的石窟艺术均较多地保留了犍陀罗和秣菟罗艺术的成分,而龙门石窟则远承印度石窟艺术,近继云冈石窟风范,与魏晋洛阳和南朝先进深厚的历史文化相融合开凿而成。所以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一开始就融入了对本民族审美意识和形式的悟性与强烈追求,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堪称展现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

4、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5米多,小的仅2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

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象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特点来。

以上就是关于云冈石窟三期石窟的特点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云冈石窟三期石窟的特点是什么、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大同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哪个保存的更好以及更有价值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8554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4
下一篇 2023-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