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Fw190战斗机都参加过哪些战争

英国Fw190战斗机都参加过哪些战争,第1张

Fw190于1941年秋首次参战,是第一次令英国皇家空军感到棘手的战斗机,于是不得不搬出“喷火”9型加以对抗。Fw190战斗机在无数次阻击盟军大规模空袭编队的空战中,Fw190的飞行员们采用了由马依雅大尉首创的冒险战术:与敌机群同高度迎头接近,以尽量减少被击中的机会,在靠近目标时集中开火,然后大机动拉杆向上脱离。1942年8月至12月,美国第8航空队曾27次空袭德国本土,共出动1302架次,被击落29架;1943年1~5月又发动34次空袭,出动3935架次,被击落154架,7月份10次空袭中共出动2829架次,被击落109架,战损率大幅度上升。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英军的轰炸部队。

1943年8月17日下午,轰炸德国秀瓦因夫露特轴承工厂的美军229架B-17轰炸机刚刚与护航的P-47战斗机分手,就遭到200架Fw190和100余架Bf109的迎头拦截。Fw190首次发射了W稧r21大型空对空火箭弹,顷刻间,有数十架B—17向大地坠落,这场由Fw190唱主角的反空袭空战,使盟军轰炸机的战损率高达20%,竟迫使盟国对德空袭暂停了一个月。事后,美国飞行员回忆说,这场截击空战规模之大,战术之狡诈,气氛之炽烈,都是空前的。

1943年9月,由超级王牌哈赫尔曼少校设计的“狂蛮战术”开始被配备Fw190战斗机的第300、301和302飞行团所采纳。飞行员在地面管制站的无线电诱导下,利用探照灯协助照明,进行夜间空战,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皇家空军在用金属箔条作电子干扰的情况下所实施的夜间空袭的效果。

由于德国战斗机力量日渐薄弱,到1944年6月,声势浩荡的诺曼底登陆战役的第一天,面临海面上成千上万的渡海舰船和空中5400余架护航飞机,德军只有26飞行团的普利拉中校及其副手共2架Fw190飞抵海岸,向下象征性地打了几梭子子弹。

1944年下半年,战斗机全被调回国内投入防守战,新型的Fw190D—9“长鼻子”和Bf109K也被派往前线作战。大本营组建了“突击飞行队”,企图孤注一掷,垂死抵抗。火力强、装甲厚的Fw190A—8/R-8“狂飙箱”战斗机被用于阻击前来空袭的盟军的四发大型轰炸机。由于该改型机变得相当钝重,为避免遭盟军护航战斗机的反击,不得不再派出Bf109施行掩护,于是出现了战斗机为战斗机护航的现象。

1944年12月,希特勒纠集残兵败将在阿登组织了最后的反扑,650架Fw190、450架Bf109和少量的Me262突袭了盟军20个前线机场,曾摧毁盟军地面飞机300余架。

在战争中,许多个人击落过100架以上或200架以上敌机的超级王牌飞行员使用的就是Fw190。Fw190是大战中性能优异的名牌战斗机。

1956年11月,英国皇家空军正式提出闪电战斗机的生产订货要求,决定先生产20架预生产型。之后,又于1958年第二次提出订货要求,至1970年完全停产时为止,闪电式战斗机一共研发生产了10种改型。

“闪电”由来

[编辑本段]

“闪电”(Lightning)是英国航空工业自行设计并制造过的唯一一种二倍音速飞行的双发单座喷气战斗机。在后来与美军的联合演习中,竟多次成功地“拦截”成功在高空飞行的U-2飞机,为此赢得了军方的青睐。

“闪电”飞机最先是由英国电气公司AA以纯粹的超音速研究机开始设计研制的,后来又以P-1的代号转为实用型超音速战斗机投入进一步的开发。1952年12月,装第一种后掠机翼方案的试验原型机实现首飞。它的最大设计特点是在后机身内使两台埃汶喷气发动机别出心裁地呈上下重叠安装(上部一台更靠前一些,而且驾驶舱则“骑”在贯通机身的进气道之上)。该机采用机头进气,在后来战斗机型的圆形进气口中央有一个内装火控雷达的固定式调节锥。该机的机翼设计也很独特:前缘后掠60度,并带缺口(作为涡流发生器用),后缘沿飞机纵轴互为垂直的方向切平,这样的机翼平面形状在世界上几乎是独一无二的。而更有趣的是该机的副油箱或导弹被高高地“驮”在机翼上表面的挂架之上,所以投出时需要采用弹射方式。这种飞机的前机身可装2门阿登机炮,前机身侧面可挂2枚火光型或红头型导弹,机腹下各种尺寸的流线型囊式保形吊舱,用来安装机身内已安放不下的武器和燃油,像个下垂的大肚皮,吊舱的前半段可装火箭巢或机关炮等武器、后半段都用来装燃油。此乃“闪电”式战斗机的三个外观特点。“闪电”式双发单座全天候战斗机,也是数十年来英国自行研制并得到投产的唯一一种超音速战斗机,从研制到正式配备部队大致经历了10年的时间。

“闪电”的研制工作始于1949年。当年3月,英国供应部公布了F23/49超音速昼间战斗机的设计要求。1950年3月即与当时的英国电气公司(它后来并入英国飞机公司)签订了研制合同,决定先研制3架供试验用的原型机P-1A。其动力装置选定为2台萨菲尔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推力5000公斤。首架原型机于1954年8月开始试飞,1955年已达到最大速度153倍音速。3架原型机中共有2架用于试飞,1架用于静力试验。

1954年,军队决定将P-1作为一种全天候和夜间截击战斗机进行重新设计,从而安排再研制3架原型机,即P-1B。P-1B的动力装置改用推力更大的埃汶200型带加力的涡喷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可达6545公斤。同时,机头进气口也从“仙桃圆”形改为正圆形,并在其中央位置增加了固定式中心锥体,以便将来加装雷达。首架P-1B于1957年10月进入试飞,1958年11月在试飞中第一次达到2倍音速。同年,P-1B被正式定型、并更名为“闪电”F1(意为““闪电”飞机的战斗用途第一改型”)。

1956年11月,英国皇家空军正式提出“闪电”战斗机的生产订货要求,决定先生产20架预生产型。之后,又于1958年第二次提出订货要求……至1970年完全停产时为止,“闪电”式战斗机一共研发生产了以下10种改型。

“闪电家属”

[编辑本段]

“闪电”F1和F1A这是“闪电”式单座超音速截击机的头一种生产型。前20架预生产型主要用于发展试验和部队试用,其首飞于1958年4月。首架生产型于1954年10月开始试飞,1960年7月正式交付部队使用,前后一共制造了40架。飞机的外形和动力装置和P-1B相同。而且已在进气道中心锥体内装有1台艾尔帕斯公司的Mk1型截击和火控雷达。机上配备2门30毫米阿登机关炮。2枚国产光火型红外空对空导弹及其控制设备都安装在一个可以拆卸的安装于机腹下的流线型保形军械吊舱里(“闪电”飞机的最大特征之一),它可以和另外一具只安装2门阿登炮的军械舱互换。“闪电”F1A和F1的区别是增加了一套特高频电台;在左翼下方安装了向前斜伸的空中加油杆,可用于空中加油;并在机身两侧各增加一根外露的电缆导管。

“闪电”F2和F2A这是F1A的改进型、单座截击机。主要是改进了发动机的加力系统,增加飞机的航程和飞行速度,拥有更为先进的电子设备、综合仪表板和液氧个人呼吸系统。首架F2于1961年7月开始试飞,共制造40架。其中的30架后来又被改装成为F2A,4架被改装成F52(两位数改型)用于出口。F2A的外部特征是其垂尾尖端从半圆形改为方形,并加大了机腹吊舱的尺寸和容积,机翼前缘弯度增加、并加装了和舰载飞机类似的着陆钩。

“闪电”F3这是F2的改进型、单座截击机。发动机改为2台萨菲尔300,单台加力推力已增加到7420公斤。并取消了机载航炮,成为当时流行一时的所谓“纯导弹攻击战斗机”(和美国的F-4鬼怪II相当)。它除了装备光火型空对空导弹以外,还可以改挂2枚红头型空对空导弹。为加大转场航程,每一侧机翼上方可以驮带一个容积为1182升的副油箱(这种怪异而独特的翼上方驮带副油箱的方式实际上只应用于后来的F6)。第一架供发展用的F3首飞于1961年,第一架生产型于1962年6月首飞,前后共制造了58架。

“闪电”T4一种并列双座型战斗教练机(英国人特别喜欢并列双座教练机)。原型机在1959年5月首飞,生产型于1962年6月交付部队。它的产量很少,空军每个飞行中队一般只配备1-2架。1966年出口苏丹。

“闪电”T5F3战斗机的并列双座教练型。首架于1962年3月试飞,1965年3月开始交付部队,只作了少量生产。

“闪电”F6原来叫作“闪电”F3A,是F3的改良型,一种单座截击战斗机。主要的改进在于机翼的外段前缘加宽,使后掠角稍稍减少,并带有锥度扭转,它可以显著降低亚音速阻力,从而增大了航程。另外,机腹下采用了全新的吊舱,其后半部的燃油容积比原来的吊舱增加一倍,并在该吊舱的前段加装了2门30毫米机关炮,而在后端下方加装了两块能增大超音速方向稳定性的腹鳍。而且增加了一个着陆减速钩。第一架原型机于1964年4月试飞,生产型于1965年12月配备部队,共生产67架。这种改型,是“闪电”式战斗机的最主要改型。

“闪电”F53为适应时代的要求,从“闪电”F6截击战斗机改装而成的多用途战斗机,但只供出口使用。它在机翼下各增加一个挂架,可携带各种炸弹和火箭发射巢。机腹吊舱内另可携带空对空导弹、机关炮、火箭发射巢和侦察照相设备。苏丹和科威特空军是它的用户。第一架于1966年11月试飞,1967年12月开始交付,共生产了46架。

“闪电”T55这是“闪电”T5教练机的出口型。也是为苏丹和科威特配套生产的,并于1967年开始交付。

“闪电”式战斗机从未有机会参加过实战,但它是皇家空军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唯一的国产二倍音速战斗机,总产量达300多架。也是冷战时代英国第二代喷气式战斗机的代表作!

解剖“闪电”

[编辑本段]

英国人的飞机设计一贯标新立异、也一直保持其独特的风格:美丽、怪异、再加一点浪漫。“闪电”式战斗机的设计特点,在今天看来也仍然值得我们玩味一番。“闪电”式战斗机的气动布局,采用后缘切口的三角形上单翼和底位置平尾布局,2台发动机上下排列于机身内,整个机身的面积分布符合于面积律要求。

“闪电”式战斗机的机翼是一种悬臂式上单翼。采用英国电气公司自行开发的ASN/P1/3基本翼型。前缘平均后掠角为60度,后缘后掠角52度,相对厚度大约5%。为了改善流场,机翼前缘开有一个缺口,它的作用相当于涡流发生器。机翼采用全金属五梁抗扭盒形结构,其铝合金上下蒙皮之厚度约5毫米。在主起落架舱处采用波纹板夹层结构的壁板蒙皮,左右两侧的机翼在机身中线的中央翼肋处对接。翼盒的内侧为整体油箱,外侧则为主起落架舱。机翼上的副翼呈长方形,具备“角式补偿”,并位于机翼外侧平直后缘上,和机身的纵轴垂直,利用液压助力器操作。大面积的单块襟翼在下偏(放下)时平行于机身纵轴进行移动,也由液压驱动。此外,襟翼和机翼前缘的内部均被用作燃油箱。

“闪电”式战斗机的机身横截面形状接近于竖长方形,纵向轮廓线几乎均呈直线。而且它的截面积沿机身纵向的分布几乎是不变化的。在机腹下,有一个“闪电”式战斗机独有的保形吊舱(也即腹囊式吊舱),它和机身腹部圆滑过渡,阻力被减至最小。吊舱的前1/3一般用来安置军械、而后2/3用来容纳燃油,真可谓用尽心计。机身采用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后机身上面、垂尾前方安装了两块液压作动的减速板。

“闪电”式战斗机的尾翼采用悬臂式全金属结构,平尾翼尖和方向舵采用蜂窝结构。单块式全动平尾的安装位置很低,籍以避开机翼的尾流。平尾前缘的后掠角为60度、和机翼相似。它的面积差不多等于机翼翼根后部的那个缺口部分。垂直尾翼的顶部呈平直方角形状(仅早期型号为半圆形)。“闪电”式战斗机的尾翼都没有考虑采用调整片。所有操纵面都用液压助力器进行驱动。

“闪电”式战斗机的起落架采用了可收放式前三点方式,而且均采用单轮构造。主起落架向外收入机翼内,收上时机轮必须转向60度。而前起落架在地面不能操纵转向,它在起飞后向前收入机头内。飞机的主起落架采用多作动筒板式刹车和防滑装置。另外在后机身的下方有一具直径为488米的减速伞和一个着陆钩。

“闪电”式战斗机的动力装置有多种,F3、F6和F55安装2台埃汶300系列加力式涡轮喷气发动机,其单台非加力推力为5750公斤,加力推力为7400-7420公斤,推重比432牛/公斤。而且上方一台的安装位置比下方一台靠后,它们合用一个进气道。燃油主要容纳在机翼抗扭盒的内侧部分、机翼前缘和襟翼里面。F6和F55的吊舱(腹囊式吊舱)油箱之容积已经增加到2720升,续航能力因而增大20%。转场时机翼上还可以“驮带”两个被架在支架上的1182升容积的副油箱。

“闪电”式飞机的座舱具有增压和空调装置,采用马丁·贝克公司生产的BS4-CMK-2型弹射救生座椅,具有在0高度和167公里/小时以上速度的条件下弹射救生的能力。座舱盖呈流线型、采用两段式后铰链开舱构型。

“闪电”式战斗机的系统和设备中包括以下装备:座舱增压和应急氧气供应系统。它的压差为028公斤/平方厘米。电源为一台29千伏安交流发电机、一台28伏直流发电机和28伏电池组。装有和高度保持和仪表着陆系统交联的自动驾驶仪。通讯设备是特高频-甚高频收发机和备用特高频电台。飞机的导航设备为塔康导航系统、特高频归航设备、敌我识别装置、仪表着陆系统及该系统的无线电信标和下滑指示器等等。可供替换选用的设备还有甚高频电台、甚高频全向信标机、无线电罗盘等。机头锥体内安装有AirpassA123S型单脉冲火控雷达以及标准的战斗机轻型瞄准具。雷达的作用距离大于56公里,作用范围方位正负45度。

“闪电”式战斗机的军械多种多样,但基本用于空战。其射击火器在F1和F2改型上为2门30毫米阿登机关炮,而在F53、F6和F55三种改型上则被取消。不过在机腹的吊舱最前段内可以安装2门带弹120发的阿登炮,当然也可以只装燃油。吊舱的这个前段是可以更换的,其他形式的前段可以成为供选择的军械舱,比如在这里面可以携带两个508毫米无控火箭弹(共带44枚)的发射巢、或是5台Vinten360型70毫米照相机、也可以是夜间照相机和线扫描设备。2枚火光或红头式空空导弹通常被挂在前机身两侧的水平状挂架上。机翼下的2具挂架可各挂1枚454公斤常规炸弹、或2个马特拉-155型火箭发射巢、或2枚对地照相时照明用的闪光弹。左右机翼上方的支架除了可“挂”2具转场专用的副油箱以外,还可选择携带2颗454公斤级炸弹、或2个马特拉-155型火箭发射巢。

“闪电”参数

[编辑本段]

翼展1061米,机长1681米,机高597米,机翼面积4408平方米,主轮距389米。飞机正常起飞重量18000-1900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21770公斤。空重13400公斤,空战重量16600公斤。机内携油量3800公斤。全机的空战推重比87牛/公斤,最大翼载494公斤/平方米,最大使用过载70。飞机最大平飞速度2335公里/小时(11000米高度)、相当于马赫数22;或1200公里/小时(海平面高度)、相当于马赫数095。最大允许表速1250公里/小时,最大巡航速度957公里/小时(11000-12000米高度)。水平加速时间210秒(高度11000米、马赫数10到20)。最大爬升率254米/秒(海平面)。实用升限18300米,作战半径370-830公里,转场航程2040公里。起飞滑跑距离800米,着陆滑跑距离780米。

在整个第二次大战期间,"喷火"战斗机始终战斗在战争的最前线。它参加过无数次重要战役,建立了不朽的功绩,成为世人公认的欧洲最优秀的活塞式战斗机和二战名机。 1938年8月欧洲战争爆发,英国皇家空军已有957架"喷火"式飞机在11个飞行大队中服役,是当时盟军中唯一能与德军的Bfl09战斗机对抗的机种。1940年7月10日至10月30日,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不列颠之战。这对英国来说,是一场与德军争夺制空权的生死攸关的战役。英国举国上下投入了全部力量与法西斯作殊死搏斗,"喷火"和"飓风"等战斗机充当了空战的主角。凭借着天时地利,英国防空体系发挥了最大效能,加上拥有性能先进的飞机,挫败了德国空军的进犯。在这场大空战中,8月15日,英军出动974架战斗机与2000架敌机交战,结果以少胜多,使德军损失飞机数百架,损失率高达20%。从8月24日起的12天内,德军连续发起所谓的千机大轰炸,还是没有占到便宜,又被皇家空军击落飞机380余架。进入9月之后,重点转入首都伦敦的防空作战,在近50个昼夜的艰苦战斗中,有一大批德军的He111和Ju87飞机被击落在防区之外,这其中"喷火"式飞机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9月15日,300架"喷火"和另一批"飓风"式飞机,仅在短短的20分钟内一举击溃敌轰炸机大编队,此次战斗直接导致希特勒"海狮计划"的破产。"喷火"飞机因此而获得"英国的救星"的美称。不列颠之战最后以英国胜利而告终,据统计英方损失飞机915架,德方损失飞机1733架。难怪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曾深有感慨地说:"在战争史上,从来不曾有如此大量的人(指人民),从如此少量的人(指飞行员)那里,获得如此多的好处"。喷火式战斗机"喷火"飞机在地中海-马耳他战区,同样有出色的表现。1942年3月,自从该机逐步替代"飓风"战斗机之后,原来一度垄断天空的意大利MC20战斗机和BR20轰炸机等终于遇到了克星。同年4月份,一部分"海喷火"由美国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运来增援,令局势发生明显逆转。1943年下半年,盟军着手解放欧洲大陆。15个飞行大队的"喷火"飞机以马耳他境内的机场为主要基地,与各战场上空的德国飞机展开了血战。到12月"喷火"索性挂上炸弹对修建在荷兰和法国境内的v-1导弹发射阵地实施俯冲轰炸。1944年,改装格里丰发动机的"喷火"Mkl4与"暴风"和P-51等新型战斗机开始投入使用,使欧洲战场盟国空军的实力大为提高。到6月的诺曼底登陆时,仅"喷火"和"海喷火"就有15个飞行大队的兵力。在北非,英国空军原先使用的"战斧"和"愤怒战士"等战斗机,其性能装备不如对方,已显得力不从心。直到1942年4月,大批"喷火"战斗机投入,才使局势发生变化。1943年9月,新改型的"喷火"Mk9也飞抵北非,英国空军开始占有较大优势。四个月后,德军在该地区全面败北。1943年10月,第一批共3个飞行大队的"喷火"飞机开始进驻远东地区的印度。第二年7月,驻印度的"喷火"式飞机已增加到10个大队。不久,"喷火"Mk8和美国的P-47等先进飞机又相继进入印、缅、南太平洋和澳洲等地区,使日本侵略者遇到了强劲的对手。"海喷火"于1942年6月开始在皇家海军舰队中服役。同年秋季,为配合北非登陆作战,第一次从甲板上起飞投入空战。年底,英国海军已拥有6个中队的"海喷火"飞机,其中大多数为"海喷火"Mk2C。1943至1944年间,"海喷火"先后投入萨来鲁诺、诺曼底和法国南部三大登陆战役,为盟军开辟新的战场提供了有力的海空掩护。1945年,"海喷火"在远东地区曾多次掩护美制"复仇者"鱼雷攻击机和"萤火虫"式攻击机,成功地对日军在斯麦特拉的炼油厂进行了攻击。在对日作战的后期,共有12个飞行中队的"海喷火"Mk3和Mk5战斗机活跃在南太平洋上空。二次大战后,"喷火"式飞机还参加过马来西亚和朝鲜半岛战争,志愿军空军在朝鲜空战中共“熄灭”了2架“喷火”F2。50年代中期全部退出现役。画家笔下的喷火式战斗机主要技术性能数据"喷火"式飞机先后发展了40多个型别,各自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差别,在这里仅列举"喷火"Mk5C的主要技术性能数据,供参考。翼展 1123米机长 954米机高 357米机翼面积 225平方米最大起飞重量 3629千克可带燃油 564升装一台梅林63型水冷活塞式发动机功率 1710马力最大平飞速度(高度为7620米)657km/h海平面爬升率 1310米/分升限 13100米转场航程 1060公里固定武器8挺77毫米口径机枪或2门20毫米机炮和4挺机枪

“无畏”战斗机是英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研制的。该机于1937年吕月首飞。1939年,“无畏”MKI型开始进八皇家空军服役。共生产了1065架。

“无畏”MKⅡ型战斗机乘员2人,装1台功率为1280马力的水冷式发动机。飞机全长1077米,翼展1199米,机翼面积2323平方米。飞机空重为2850千克,起飞重量为3773千克,最大飞行速度为507千米/小时,实用升限9251米,最大航程748千米。

“无畏”MKⅡ型机装备4挺77毫米口径的机枪。

翼展1061米;机长1681米;机高597米;机翼面积4408平方米,主轮距389米;闪电战斗机飞机正常起飞重量18000~1900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21770公斤;空重13400公斤,空战重量16600公斤。机内携油量3800公斤;全机的空战推重比87牛/公斤,最大翼载494公斤/平方米,最大使用过载70;最大平飞速度2335公里/小时;或1200公里/小时;最大允许表速1250公里/小时,最大巡航速度957公里/小时;水平加速时间210秒;最大爬升率254米/秒;实用升限18300米,作战半径370-830公里,转场航程2040公里;起飞滑跑距离800米,着陆滑跑距离780米。

以上就是关于英国Fw190战斗机都参加过哪些战争全部的内容,包括:英国Fw190战斗机都参加过哪些战争、英国闪电战斗机详细资料!、英国二战时喷火式战斗机的性能参数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7913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