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简介

列宁的简介,第1张

列宁(俄语: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俄语: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要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即苏联总理)。

列宁是他参加共产主义运动后的化名 ,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俄国革命相结合形成列宁主义,被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者普遍认同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同时他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和评价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

外文名称

英文:Vladimir Ilyich Ulyanov, Lenin俄文: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Ле́нин

别名

Lenin/Ле́нин(列宁)

国籍

苏联

民族

俄罗斯人

出生地

俄罗斯帝国辛比尔斯克

出生日期

1870年(庚午年)4月22日

逝世日期

1924年(甲子年)1月21日

职业

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

毕业院校

喀山大学法律系

信仰

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

主要成就

创立布尔什维克党

领导俄国人民进行十月革命

缔造苏维埃政权

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苏联总理)

创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代表作品

《国家与革命》《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卡尔·马克思》

继任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政党

俄共(布)

人物简介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Vladimir Ilyich Lenin) 1870年4月22日生于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个具有革命思想的教育工作者家庭,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在同胞六人中排行第三,自幼聪颖好学,拉丁文和希腊文均极出色,1887年从辛比尔斯克中学毕业时的成绩名列第一。1887年其兄以谋杀沙皇罪被处死,同年列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读书,三个月后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

列宁

旋又被捕流放。1888年10月回到喀山,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1889年5月随家迁居萨马拉(今古比雪夫),1891年毕业于彼得堡大学法律系,以优异成绩通过法律考试,获准从事律师职业。1893年至1895年移居彼得堡。[2]

1895年前往西欧,与一些流亡国外的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最享重望的思想家普列汉诺夫接触,同年返国,成为彼得堡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创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年12月被捕入狱。1897年2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东部,他在那里与克鲁普斯卡娅结婚,并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和写作。1900年初流放期满。1900年7月去德国慕尼黑,同年12月与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在当地创办了马克思主义者的第一张全俄政治报纸《火星报》第一期出版。1903年在伦敦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讨论党员条件和党的纪律问题,他在其著作《怎么办?》中提出了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见解。在第二次大会中,列宁坚持建立在“民主集中制”指导下的“新型的党”,要有铁的纪律和严密的组织;而以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和托洛茨基为代表的一派则攻击列宁要消灭党内自由,最后要实行一人独裁。列宁派在会上占多数,称为布尔什维克,以马尔托夫为首的一派占少数,称孟什维克。在革命领导权问题上,列宁认为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革命胜利后建立“革命工农民主专政”。

1905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列宁于11月由国外回到彼得堡。1905年11月至1906年8月直接领导革命斗争。1907年12月根据党的决议再度出国。1912年1月领导在布拉格单独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代表会议,把孟什维克清除出党,使布尔什维克党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两派从此分道扬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列宁宣称第二国际业已死亡,号召“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同年9月去瑞士,两次组织各国反战社会主义者的反战大会。1917年发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分析了什么是战争的真正原因。1917年2月俄国资产阶级经过民主革命,推翻沙皇政府后,产生了由克伦斯基为首的资产阶级自由派政党组成的临时政府,该政府继续进行世界战争,无力使经济免于崩溃。同年4月列宁从瑞士回到彼得格勒,提出把土地分给农民和政府控制私营工商业的政策,使布尔什维克赢得全国各地苏维埃的支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战斗口号。关于政权问题,在其所写的《国家与革命》中,提出无产阶级必须粉碎现存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10月20日左右,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召开中央委员会会议,通过武装夺取政权的决议。列宁亲自领导了武装起义,1917年11月7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获得胜利。11月8日在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他宣布《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并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苏维埃政权诞生后,列宁和德国签订了对俄国非常不利的《布列斯特和约》。1918年列宁遇刺受伤,很快康复。1919年3月主持召开共产国际成立大会(第三国际),主张民族自决。1918年至1920年内战中,列宁艰苦地组织工农红军,动员人力,挖掘资源,支持军队作战,最后消灭了受协约国支持的白军。1921年宣布新经济政策。在列宁的最后两年里,俄罗斯沙文主义蔓延,特别是斯大林于1922年就任党的总书记后,权力日益集中。列宁曾以最大的努力企图改变这种趋势,不幸于1922年春身患重

列宁

病。同年4月,医生从他的颈部取出被打进的两颗子弹中的一颗,但一个月后,他又患局部瘫痪症,不能讲话。1923年3月10日起,他完全停止了政治活动。1924年1月21日下年6点30分(莫斯科时间)在莫斯科附近的哥尔克村逝世。

列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他的著作编成《列宁全集》出版。[2]

根据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列宁陵墓建在莫斯科红场克里姆林宫墙正中的前面。最初根据设计师亚·舒谢夫的设计在三天内搭建了一座简易的列宁墓。接着建造了第二座列宁墓,于1924年8月1日开放供瞻仰,它也是木制结构的,但规模比较大,还在陵墓上修建了观礼台,供苏联国家***在红场参加节日庆典时使用。1930年10月,再次根据舒谢夫的设计方案在红场上建成了砖石结构的列宁墓,它保留了原建筑的基本结构,但更为气派,占地面积增加了三倍多,比过去高3米,深红色的石榴石和黑色的大理石使其更加庄严肃穆。墓中安放着置有列宁遗体的水晶棺。1931年在列宁墓两边修建了可容纳1万人的观礼台。为了使列宁遗体始终处于适宜状态,专家们使用一种专门配制的气溶胶液对遗体皮肤做湿润处理并采取了其它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列宁遗体的组织和细胞保存完好,外形几乎未发生变化。自1924年1月27日列宁遗体安置在陵墓中以来,每年有很多国内外游人前来瞻仰列宁遗容。

早年经历

早期生活

1870年4月22日(儒略历4月10日)列宁出生在俄国辛比尔斯克省辛比尔斯克市(现乌里扬诺夫斯克州乌里扬诺夫斯克市),他有俄罗斯人、摩尔多瓦人、卡尔梅克人、犹太人、伏尔加德意志人及瑞典人的血统。他的父亲名叫伊利亚·乌里扬诺夫,是在辛比尔斯克行政区内公内学校的督学。母亲名叫玛丽亚·乌里扬诺娃。

1887年5月20日其兄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在彼得堡大学生物系就读时因参加民意党谋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行动被绞刑处死。同年,列宁中学毕业,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大学一年级时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流放到喀山省的偏僻农村监视居住,后因为其母向公家申请,列宁改流放到萨马拉省乌里扬诺夫,其姐夫所居的农村,但仍继续被警察公开监视。列宁在此自学了大学法律系课程以及马克思主义著作,特别是《***宣言》、《资本论》等,由此接受并一生坚信马克思主义。

1892年,列宁写下了其第一本著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同年,获得沙俄政府教育部批准,以彼得堡大学法律系校外旁听生资格赴彼得堡参加大学毕业国家考试,获金质毕业奖章与大学毕业证书。随即进入彼得堡一家律师事务所从事见习律师,并参加了当地马克思主义者组织的工人小组活动。

早期革命时期

1893年之前,列宁在伏尔加河畔的港口城市萨马拉担任律师,同时积极参加革命宣传,并加入了当地的马克思主义团体。随后移居圣彼得堡,创立了“圣彼得堡工人解放协会”。1894年写了《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批判了民粹派的观点和政治纲领,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论述了工人阶级作为先进、革命阶级的作用。

1895年秋,列宁统一彼得堡所有马克思主义工人小组,创立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12月7日再次被捕,被当局判罚14个月监禁,关押在圣彼得堡监狱中。1897年2月,刚刚出狱列宁被流放到东西伯利亚叶尼塞省米努辛斯克区的舒申斯克村——一个远离公路几百英里的偏僻村庄。在这里,他结识了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俄国的著名学者普列汉诺夫和一些知名人物。1898年6月,列宁与社会主义活动家娜德斯达·克鲁普斯卡娅结婚。在流放期间,他撰写了30篇以上的理论著作,其中《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于1899年4月完成并出版发行,本书首次以“弗拉基米尔·列宁”作为他的笔名。1900年流放期满,列宁曾被允许回到圣彼得堡(1924年~1991年改名为列宁格勒),随后赴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然后又到斯图加特、慕尼黑、莱比锡、布拉格、维也纳、曼彻斯特和伦敦,从事反政府的职业政治活动。在德国慕尼黑他与马尔托夫合作创办了第一份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报纸《火星报》,然后先后在莱比锡、伦敦出版。期间他

有人竟然说影片放到徐伊万爬上火车撞上柱子以后便一命呜呼了,后面的发生的所有事情全部是他妈因为伤心过度的幻想连连,所以才称之为“囧妈”。

看到这样的评说,昕玥倍感懊恼,你说我这脑袋怎么就这么平庸,怎么也联想不到这个呢?

对这位网友真是五体投地了。

话说回来,昕玥忍不住去想,到底哪里出问题了,为什么会引起网友如此突发奇想了呢?

反复地刷反复地刷,昕玥找到理解网友的点了。

问题可能是出现在徐峥的形象上了。

灰白的头发,脸上胡须拉渣,带着仿旧眼镜框,脸上看起来像是沾满风尘,衣装更是不修边幅……徐峥在这部**的形象实在是不敢恭维,只是自毁的节奏啊。

尤其当他从死里逃生回到火车上的样子,跟某些鬼片里的造型还真有几分相似。

说实在的,作为主角,徐峥的颜真的撑不住。

再怎么说,有一个公司,一个自己创立的品牌,住着大豪宅,出入都是高档的地方,面见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比如彩蛋处还出现一个山寨普京),这位徐总多少也要修饰一下门面嘛。

所谓三分长相,七分打扮。

就我们能看到的现实中的企业家们大多数都不会对自己的形象随意,至少干净整洁,优雅大方,风度翩翩,年过半百的王石还热衷整容,被带进美国明尼苏达州某地方的强子哥还拍出最帅的照片呢。

作为一个经常要面对很多人的有社会地位之人,注意形象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更是为自己的业务赢得人气的资本。

徐峥对徐伊万的造型显然与他成功的企业家身份不相符的,人们理想中的更应该是长成张璐身边那位帅哥的那个样子。

和徐伊万形成强烈的对比,他的妻子却是优雅大方,给人一种高级和大气的感觉,两人就像来自两个世界。

因此,当两人首次同框的时候,观众心里就会冒出一个强烈的想法:这两人怎么会是夫妻?一点也不相配啊。

形象上天壤之别人以视觉冲击,两人的不和谐全部倾泻出来,更别说语言上的话不投机半句多。

徐伊万满口都是土豪味,张璐却充满理性和条理,让人觉得无可反驳,后来的和解信也是感情充沛,让人感同身受。

如果这样看的话,徐峥在《囧妈》中把自己弄得像鬼一样狼狈是为了彰显出夫妻二人积累已久的不和谐,暗示两人无法重归于好的结局,好像也有点合理了。

昕玥后来又刷又发现了,网友有这般解读是因为作为“囧”系列之一,这次“囧”得实在有点少了,不够笑啊。

以往的囧能让人捧腹大笑,比如《人在囧途》的王宝强为了过安检一口干了一大罐牛奶,《泰囧》的时候用做葱油饼的手法给黄渤按摩等等,笑料百出。

但是到了《囧妈》的时候,在囧的路途上的似乎有点技穷了,没有什么新意。

首先主角“囧妈”面相就不是喜剧脸,更适合扮演那种满目含情望着儿女依依不舍的慈母。

预告片里这位妈还没露脸,不停地往正在讲语音的儿子嘴里塞小番茄,那时确实给人留下了一些想象的空间,以为她会像传说中某些人日常中的囧妈,为了关心孩子做出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事。

脑子里迅速蒙太奇到方世玉与苗翠花式的母子相处,既互相整蛊为乐又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三观一致,行动一拍即合,感情更是无人可比。

但是卢小花说话的语速怎么听都像个温柔的妈,善解人意的妈,只要是儿子你说的都对的那种妈,囧字强加到她身上显得特别地违和。

其次有喜剧脸的其他配角却没什么戏份,比如那位颇有喜感的列车员,由始至终也没给添加什么笑料。

笑星沈腾一般能起到坐镇的作用,在本片似乎没发挥到其价值,人家在《羞羞的铁拳》中也只是个配角,但是影片播出后,人们反复回看的片断里还都是有他的那些。

但是《囧妈》的列车上,这位幽默大师却无所作为,最多带出网友一个浅笑而已。

以上就是关于列宁的简介全部的内容,包括:列宁的简介、为什么再看《囧妈》的时候,有的网友称看到“鬼”、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5625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