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青年高考和成人高考有什么区别是什么

社会青年高考和成人高考有什么区别是什么,第1张

以社会青年身份参加高考,(普通高考)。因为不是应届的在读学生,所有叫社会青年。在学习方式上,以社会青年身份参加高考,考上大学后和高考应届生上的大学是一样的。

成人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简称为成人高考,是我国成人高等学校选拔合格的毕业生以进入更高层次学历教育的入学考试,属于国民教育系列,列入国家招生计划,参加全国招生统一考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组织录取。

考试

高起本、高起专考试按文科、理科分别设置统考科目。外语分英语、俄语、日语三个语种,由考生根据招生专业目录中明确的语种要求进行选择。

报考高起本的考生,除参加三门统考公共课的考试外,还需参加专业基础课的考试,文科类专业基础课为“历史、地理综合”,理科类专业基础课为“物理、化学综合”。以上试题均由教育部统一命制,每门满分150分。

百度百科-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社会青年高考即为以社会青年的身份参加高考。

报名条件

1、符合下列条件且户籍在报考省(市、自治区)的人员,可以报名。

2、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3、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

4、身体健康。

社会青年高考存在的意义

社会考生的存在,说明我国教育制度和体制的公平、公开,也说明受教育的权利是人人平等的。随教育发展,考生变多,题目变难,所以社会考生也有了一些沮丧心理,家长应时刻关注。

2001年4月3日,国家教育部公布了高考改革新举措,高考取消考生“未婚、年龄不超过25岁”的限制,首次允许25周岁以上的考生报名参加高考。在3个多月以后的2001年高考中,共有16265名大龄考生走进考场,他们占全国报名总数的036%,最后有1900多人被录取。

您好!社会小伙又称社会青年。社会青年指的是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的青年和社会闲散人员。社会青年原为和学生相对的概念,用来指校园外的青年。

狭义的用法是,不再和“学生”相对,成为赋闲在家的青年,甚至是对有黑社会背景者的正式的、轻蔑的称呼。

历史发展

起源

社会青年是1949年后出现的一个名词,是指走出学校后没有谋生的职业、政府又尚未安排工作的城镇青年。1966年秋季开学的在校的城镇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统称“老三届”,实际上是六届学生,年龄相差有的在6年以上。到了1968年秋,他们都成了政府无法安排工作的“社会青年”,全国总数在500万以上。

褒义

后来毛主席号召知青下乡,10年间,被送到农村的知青人数超过2300万。1968年以前,农村是没有“社会青年”的,农村的青年天生就有职业,命中注定扎根农村,政府无需为其安排工作,耕作就是革命工作。1968年,从城里来了知识青年,农村这才有了“社会青年”。可见当时“社会青年”带有一定的褒义色彩。

贬义

1979年知青大回城,因为大量回城人员失业,替代“知识青年”的称谓变成了待业青年,后来待业青年又有了普世意义的称呼:失业青年、社会青年。虽然在一些官方用语中,社会青年仍是一个中性的社会称谓,但在公众意识中,社会青年具有普遍的贬义色彩,在百度词条中,“社会青年”是这样释义的:社会青年指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的青年和社会闲散人员,甚至是对有黑社会背景者的正式的、轻蔑的称呼。

以上就是关于社会青年高考和成人高考有什么区别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社会青年高考和成人高考有什么区别是什么、什么是社会青年高考、社会小伙属于青年还是学生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2308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