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精神活性物质有什么

新精神活性物质有什么,第1张

主要根据精神活性物质的药理特性,将之分为以下种类:

1.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depressants) 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如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酒精等。

2.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stimulants) 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如咖啡因、苯丙胺、可卡因等。

3.大麻(cannabis,marijuana)大麻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名的致幻剂,适量吸入或食用可使人欣快,增加剂量可使人进入梦幻,陷入深沉而爽快的睡眠之中,主要成分为△9-四氢大麻酚。

4.致幻剂(hallucinogen) 能改变意识状态或感知觉,如麦角酸二乙酰胺(LSD)、仙人掌毒素(mescaline)等。

5.阿片类(opiates) 包括天然、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阿片类物质,如***、吗啡、阿片、美沙酮、二氢唉托啡、哌替啶、丁丙诺啡等。

6.挥发性溶剂(solvents) 如丙酮、苯环己哌啶(PCP)等。

7.烟草(tobacco)。

摄入人体后影响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过程的物质。 精神活性物质滥用(psychoactive substance abuse)在DSM-4中,指一种适应不良的物质使用方式,特征是:

①尽管认识到对身体有害仍使用;

②已造成社交、职业、心理,或躯体问题或使之恶化,仍继续使用。诊断之前一般应优先考虑“成瘾”的诊断。1969年WHO提出滥用是指持续或间歇性精神活性物质(酒或药物)过度使用,与可接受的医疗措施不相称或无关。

CCMD-3采纳两者结合的描述性定义,即:指持续或间歇性精神活性物质(酒或药物)过度使用,与可接受的医疗措施不相称或无关。

以上参考来源:百度百科-精神活性物质

新精神活性物质有哪些特征

新精神活性物质有哪些特征,新精神活性物质是一大类没有被国际公约所管制但对公众健康造成危害的具有精神活性作用的物质,那么你知道新精神活性物质有哪些特征,一起来看看吧。

新精神活性物质有哪些特征1

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特点

(一)相比传统毒品和合成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往往具有更强的精神活性和成瘾性,严重损害滥用者的身体健康,严重危害公共安全。

比如,1-戊基-1H-吲哚-3-甲酸-8-喹啉酯(通用名)是一种合成大嘛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其英文缩写为:PB-22。该物质的依赖性折算:1克PB-22相当于49克海螺因。也就是说1克PB-22的依赖性是1克海螺因的49倍。海螺因吸食几次才会上瘾,PB-22恐怕吸食一次就上瘾了。

(二)新精神活性物质是全球公敌,不仅我们国家列管,在其他国家也会列管。如同传统毒品一样,新精神活性物质具有滥用性、成瘾性、危害性等特征,也会被各国列管。比如:PB-22,2014年5月被美国列管;我国于2015年10月将PB-22列管。

(三)新精神活性物质由于其化学结构可以人为设计、合成,故对其列管必然滞后于其出现;另外,从理论上讲,新精神活性物质可以人为设计、合成出千千万万个,故对禁毒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新精神活性物质有哪些特征2

目前,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已监测到的新精神活性物质达251种,已超过国际禁毒公约管制物质的数量234种。根据结构特征和作用药理,UNODC将新精神活性物质分为7大类:

(1)合成大嘛素类。

这一类的物质主要是模拟天然大嘛对人体的作用,它的成瘾性和戒断症状也和天然大嘛类似,长期吸食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及精神错乱,同时也存在致癌的风险。

(2)卡西酮类。

这一类的物质,主要是卡西酮的衍生物。它具有兴奋和致幻作用,过量或长期吸食会引起严重的大脑损伤。目前这一类物质导致精神错乱、自残及暴力攻击他人的案例已有很多。

(3)苯乙胺类。

这一类物质主要包括苯丙安衍生物及二甲氧基苯乙胺衍生物两个类别。前者以类似钾击苯丙安的兴奋作用为主,后者则能产生强烈的致幻作用,过量或长期吸食这些物质可导致大脑损伤和精神错乱。

(4)哌嗪类。

该类物质一般为苯基哌嗪或苄基哌嗪的衍生物,具有类似于钾基苯丙安和MDMA的兴奋和致幻作用,但效果较温和,持续时间也更长。

(5)绿岸铜。

这一物质在我国属于已列管的精神药物。

(6)植物类。

该类别包括恰特草、鼠尾草、帽蕊木等含有精神活性物质的植物。

(7)其他。

包括色胺类、氨基茚类、苯环己基胺类、镇静类等多个类别,分别具有致幻、兴奋、麻醉、镇静等作用。

以上类别中,合成大嘛素类和卡西酮类包含的物质数量最多,其滥用也最为严重。在国家毒品实验室对全国样品的检测中,除植物类外所有类别的物质都有发现。

新精神活性物质有哪些特征3

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危害有哪些

新精神活性物质不仅“新”,而且相比传统毒品,其传播的范围更广,危害也大。

1、滥用成瘾

新精神活性物质同许多合成毒品具有类似之处,成瘾性极强。其成瘾和慢性中毒的主要表现特征是滥用时的中枢神经兴奋和戒断后的中枢神经抑制交替出现。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上瘾机理和毒品是一样的,对中枢神经的破坏,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直接破坏人神经元的平稳和稳定,如同激发了脑海里某一块安静的区域,在平静的湖面上激起了涟漪。

2、健康损害

新精神活性物质所导致的健康损害包括对神经、精神和心血管系统等多方面的损害。从现有的案例中可以发现,往往是多种新精神活性物质混合加工成“新型毒拼”,滥用后极容易导致急性过量中毒,甚至无法进行抢救。因此,这些性精神活性物质对人体的损害丝毫不亚于过去的传统毒品和合成毒品。

新精神活性物质对人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吸食者精神错乱,诱发恶性暴力案件。卡西酮类、苯乙胺类以及色胺类物质均有致幻作用,大量吸食后可能引起偏执、焦虑、恐慌、被害妄想等反应,甚至导致吸食者精神错乱,进而自残或暴力攻击他人。

然后就是损害吸食者健康,诱发各类疾病甚至死亡。吸食新精神活性物质常见心动加速、血压升高、肝肾功能衰竭等急性中毒症状,甚至引发抽搐、休克、脑中风死亡。

新精神活性物质是指人服用后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还有情感情感以及意志和行为等的心理过程的物质。这种物质最常见的有酒类、阿片类、催眠镇静药、麻醉药抗焦虑药、兴奋剂还有最常见的烟草等。建议你的朋友还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在服用。

摄入人体后影响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过程的物质。 精神活性物质滥用(psychoactive substance abuse)在DSM-4中,指一种适应不良的物质使用方式。

活性物质的个体单元可以通过与介质和个体间的直接相互作用产生合作行为,在大尺度展现极为惊人的集体动力学行为。这样的体系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像细胞骨架分子马达的集体动力学,细胞迁移,组织生长,甚至动物群体的集体运动等都可以认为是活性物质体系的典型系统。

显然活性物质是与统计物理、软物质物理、生物物理及流体力学等复杂非平衡体系密切相关的交叉研究领域。

同时现在非常流行的一些人造的胶体系统,分布式机器人、无人机集群的出现,展现了活性物质的概念对理解和设计未来先进智能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新精神活性物质:

“新精神活性物质”,又称为“策划药”、和“实验室药品”,是不法分子为了逃避打击对管制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得到的毒品类似物,具有类似管制毒品的麻醉、兴奋或致幻作用。继传统毒品、合成毒品之后,新精神活性物质是全球流行的第三代毒品。

如“笑气”就属于新精神活性物质。

活性物质(Active Matter)是指一类在微观个体层次进行能量输入,产生运动或形变的非平衡物质体系。活性物质可以从周围环境和介质中吸收能量,并将能量转化为机械运动的体系。

活性物质的个体单元可以通过与介质和个体间的直接相互作用产生合作行为,在大尺度展现极为惊人的集体动力学行为。

这样的体系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像细胞骨架分子马达的集体动力学,细胞迁移,组织生长,甚至动物群体的集体运动等都可以认为是活性物质体系的典型系统。显然活性物质是与统计物理、软物质物理、生物物理及流体力学等复杂非平衡体系密切相关的交叉研究领域。

同时现在非常流行的一些人造的胶体系统,分布式机器人、无人机集群的出现,展现了活性物质的概念对理解和设计未来先进智能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特点

(一)相比传统毒品和合成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往往具有更强的精神活性和成瘾性,严重损害滥用者的身体健康,严重危害公共安全。

比如,1-戊基-1H-吲哚-3-甲酸-8-喹啉酯(通用名)是一种合成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其英文缩写为:PB-22。该物质的依赖性折算:1克PB-22相当于49克***。也就是说1克PB-22的依赖性是1克***的49倍。***吸食几次才会上瘾,PB-22恐怕吸食一次就上瘾了。

(二)新精神活性物质是全球公敌,不仅我们国家列管,在其他国家也会列管。如同传统毒品一样,新精神活性物质具有滥用性、成瘾性、危害性等特征,也会被各国列管。比如:PB-22,2014年5月被美国列管;我国于2015年10月将PB-22列管。

(三)新精神活性物质由于其化学结构可以人为设计、合成,故对其列管必然滞后于其出现;另外,从理论上讲,新精神活性物质可以人为设计、合成出千千万万个,故对禁毒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以上就是关于新精神活性物质有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新精神活性物质有什么、新精神活性物质有哪些特征、新精神活性物质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1530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