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刘三姐》是反映-什么民族的生活故事

电影《刘三姐》是反映-什么民族的生活故事,第1张

**《刘三姐》是反映壮族的生活故事。提起《刘三姐》,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这部以广西特色彩

调剧为蓝本的**60年代初风靡了全中国。邓昌伶受壮族民间传歌故事的启发,于1953年写成剧本《刘三姐》,并于1957年投给当时的广西省戏曲改进委

员会。戏改会把剧本推荐给了柳州市彩调团。彩调团写信给邓,表示“剧本适合我团演出”,但还要“适当修改补充”,邓回信表示同意改编。不料到10月底,彩

调团又来信称没有时间修改,剧本也已遗失。当年底,彩调团“集体创作”完成了彩调剧《刘三姐》。1959年,该剧作为全区国庆献礼剧目一炮打响。演出结束

后,被告邓凡平、牛秀、龚邦榕等人成立了《刘三姐》整理小组。1959年,署名为“《刘三姐》整理小组集体创作”的第三方案形成。1960年,以此方案为

蓝本的《刘三姐》被长春**制片厂搬上荧幕。

刘三姐是广西壮族民间传说人物。其传说最早见于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九十八《三妹山》。明清以来,有关她的传说与歌谣文献记载很多。壮族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与歌谣更为丰富。

“三月三”对歌

据传刘三姐为唐代壮族农家女,年幼聪颖过人,被视为“神女”。十二岁能通经传,指物索歌,开口立就。自编自唱,歌如泉涌,优美动人,不失音律,故有“歌仙”之誉。十五岁时聘于林氏,唐开元十年(722年),为抗拒林氏逼婚,与情人张伟望出奔,不知所终。民间多以为双双成仙而去。广西宜山壮族传说,刘三姐生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3年),从小聪慧过人,能歌善唱。12岁即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以歌代言,名扬壮乡。后曾到附近各地传歌。慕名前来与她对歌的人络绎不绝,但短则一日,长则三五天,个个罄腹结舌,无歌相对,无言以答,羞赧而退。然而她的才华却遭到流氓恶霸的嫉恨,后被害死于柳州。传说她死后骑鲤鱼上天成了仙。也有的说她在贵县的西山与白鹤少年对歌七日化而为石。还有的说财主莫怀仁欲娶她为妾,三姐坚决反抗,莫买通官府迫害三姐,三姐乘船飘然而去,等等。

刘三姐是唐朝的人物。

传说刘三姐生于唐朝(公元618-公元907)中宗年代,真名叫刘三妹,是广西(中国南部)壮族人,活跃在广西柳江流域,是个优秀的民歌手,她有着出口成歌的本领。

她能歌善舞,才智过人,常用山歌赞美劳动和爱情,反抗封建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广大劳动人民爱戴刘三姐,把她当作智慧和理想的化身。

传说故事

三妹不但歌唱的好,人长的也非常漂亮,天生丽质又聪明,什么活都不用学,一看就会。在三妹17岁这年在对歌的时候,她认识了一位青年,这位英俊的小伙子,也是一个唱歌能手,在对歌当中,两人情投意合,互相爱慕,于是就私定了终身。

可是好景不长,村里的一个恶霸,对三妹垂涎多时,见三妹与小伙子情投意合,大发雷霆,决意把三妹抢到手。一天晚上,月光皎洁。三妹正和小伙子坐在柳河边的岩石上看月亮,倾诉衷肠。

忽然火把晃动,人声鼎沸,原来是恶霸抢人来了,三妹和小伙子望望无路可走的山,又望望柳河。两人决定要生在一起,死在一道,不求今生,只求来世,于是手拉着手双双跳进柳河那滚滚的波涛里。

人们怀念这个民间的音乐家,民间歌手,因而每年三月三这天会到柳河边上赛歌,悼念“刘三姐”。

农历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山歌会 农历三月三哪个族会唱山歌

农历三月三是广西壮族、瑶族侗族、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的山歌会。农历三月三对于这些少数民族来说,是比较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而在这一天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便是对唱山歌,多以男女对唱传统情歌为主,故而称为山歌会。

壮族三月三对歌习俗

壮族把此日叫作歌节,为了纪念歌王刘三姐又称为歌仙会。有人说,古代有一对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相互的爱慕之情。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使他俩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绝望地双双殉情身亡。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也有人说,在唐代,壮族出了一个歌仙,名叫"刘三姐"。她聪明过人,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财主们对她又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刘三姐遇难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侗族三月三对歌习俗

侗族三月初三晚上,是欢乐之夜。男女同胞,各有所好,各得其所。当晚,三五个姑娘一组,在一家木楼上唱歌,这些姑娘的情郎又三五结伴,来到这家楼前同情妹们对唱情歌。但有板壁作界,情郎不得进屋,感情纯真。这里的侗族有一种习惯,不是三月三,青年们只能在山上悄悄地唱歌;只有三月初一至初三才能在寨子里唱歌,因此把这三天叫作“大众三天”。男女青年们非常珍惜这三天,他们唱道:“三月三,金花银花开满山,满山开,大家都来这团玩。”

苗族对歌习俗

劳作之中用歌声萌生爱意。苗族将三月三这天又称为“挑葱节”,勤劳的苗族青年们会在这一天相聚于山坡之上,一边挑葱,一边吟唱着山歌,依次为契机寻找有缘之人,苗歌悠扬婉转飘荡于山坡之上,穿梭于笑靥似繁花的苗族青年男女之间。

瑶族对歌习俗

用歌声消去一身疲惫。瑶族人民的三月三又称为“干巴节”,这一天瑶族传统习俗包括打油茶和唱山歌。而苗族男人更是会提前一周上山打猎、捕鱼捞虾,烤成各种肉干带回家作为节日食物。相传是曾有一位神仙不忍看瑶族人辛苦劳作,便在人们的扁担和背篓上加了一条绳子,减轻了人们的负担,又教瑶人唱山歌,消除了人们的疲劳。自此瑶人为了感激神仙,将遇到神仙的这一天定位山歌节。

畲族三月三对歌习俗

农历三月初三是畲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三月三前后,畲民聚集的地方张灯结彩,旗蟠飘扬,鞭炮震天,身着节日盛装的畲族人民从大村小寨潮水般拥来,山歌对唱、祭祀舞蹈、民俗表演、体育竞技等活动热闹月卜凡。

三月三不同民族的不同风俗

1、壮族

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彩糯米和彩蛋。

采集红兰草、黄米花、枫叶、紫粉藤,浸泡在这些植物的汁液中,制成红、黄、黑、紫、白糯米。传说这种食物是仙女们称赞后流传下来的,有人说是送给歌唱家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食物,人就富足健康了。

2、侗族

据侗族传说,在古代,侗族的原籍地总是以桐树开花为移栽节。但是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所以他们错过了农耕季节,所以他们不得不逃到保靖。为了吸取过去的教训,人们每到三月三就会唱芦笙,走亲访友,互相提醒农忙。节日多,侗族群众举行焰火、斗牛、斗马、决斗歌、踩堂等活动,又称“焰火节”。

3、瑶族

节日期间,人们杀猪祭祀公社和山神,吃黄糯米。每个村庄有三四天没有联系。瑶族把三月三定为“干巴节”,这是一个集体渔猎的节日。他们把野生动物和鱼分给每家每户,分享收获的喜悦。然后他们聚集在广场上唱歌跳舞庆祝节日。

4、畲族

三月三是谷米的生日。家家户户都吃黑米。据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领起义军抗击政府军的围剿。他用吴仁国充饥,获得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三月三,他成功突围,连战胜利。

壮族。刘三姐又称“刘三妹”,为中国壮族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关于其身世,不同地区流传着不同版本,而最广泛流传的当属流传在广西柳州一带的传说。

资料:>

以上就是关于电影《刘三姐》是反映-什么民族的生活故事全部的内容,包括:电影《刘三姐》是反映-什么民族的生活故事、刘三姐是什么地方的人、刘三姐是什么人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0854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