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刺绣文化论文

瑶族刺绣文化论文,第1张

瑶绣是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的传统民间艺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乳源瑶绣是中国瑶绣的一种,主要分布在粤北乳源瑶族自治县的碧北、尤溪、东平等镇。居住在乳源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属于缅语族。隋唐时期从北方迁来,长期生活在深山老林中。其生产方式主要是刀耕火种和狩猎。如果当地不再适合耕种或猎物稀少时,这一家人就会搬到另一个山头居住,因此被称为“瑶山”。

族群保存着《盘古》、《盘瓠传说》、《过山榜》等书籍资料,传统习俗文化保存完好。汝窑族的刺绣采用深色棉布为底,图案用红、黄、蓝、白、绿、黑、紫绒线绣制,分为“深山瑶”和“浅山瑶”。

历史渊源

瑶绣历史悠久。秦汉时期,瑶族以用木皮制作服饰而闻名。早在汉代,史料就记载了瑶绣。传说中的盘瓠始祖记载了瑶绣。《后汉书·南蛮传》记载,华南先民“织木皮,染草”,“好五色衣”,“彩衣”。隋唐时期出现了瑶族刺绣裙。宋代瑶族的刺绣技艺非常精湛,在明末清初达到顶峰。

文化特征

主要用途

刺绣主要用作服装、男女装、头巾、腰带、围裙、童帽、挎包、伞包等物件上的配饰。根据瑶族的传统习俗,头巾是年轻女性恋爱时的珍贵礼物。所以,瑶族女孩大多在十一二岁就开始学刺绣。

材料模式

刺绣材质为红、绿、黄、黑、白线,以配合颜色进行刺绣;若以白布为基布,则绣以红、绿、黄、黑线;以蓝黑布为基布,用红、绿、黄、白线刺绣。实际上,只使用了四种颜色的线。

从这些图案中肢解出来的单个画面有30多种类型,由三条线演化而来。线条呈对角线、垂直、平行、无弧,角度分别为45度、90度、180度。不画手稿,而是用黑线或白线(视布的颜色而定)绣出一排排的方格,然后在方格里绣出不同的图案。

图中的人形和动物形仅限于白色或黑色,没有其他颜色。刺绣是从反面看,不看正面,但可以使正面形成三角形、齿形、城形等。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个物体图案,然后再组合在一起,就是各种服装上的图案。在这些图案中,有男人和女人、鸟、动物、花和植物等的象征。,图案多样,色彩鲜艳。

之字形图案

乳源瑶绣图案统一,造型奇特,结构复杂,风格多样。它的线条必须是没有弧线的斜、竖、平行线,图案和色彩组合各不相同,但基本形式是定型的。况且,在世界各地,穿过大山的瑶族一般都是一样的,呈现出几何化和程式化的特征。

其造型抽象,有变形、夸张、象征、隐喻等多种表现形式和手法;其大荷花、八角花等造型图案复杂,甚至有中等大小的复式构图和多种组合;有雌雄、佛手、唐王印章、人物、龙身、兽蹄、鹿、蜘蛛、鱼骨、锯齿、碎花、单雄蕊、合雄蕊、大雄蕊、凤凰花、莲尾花、凤仙花、松塔、大松塔、八角、豆腐格子等26种图案。

制造过程

乳源瑶族有独特的刺绣技艺,绣的时候不需要素描。根据不同的布料颜色,用黑线或白线根据布料绣出方格的线条,然后在方格内绣出各种图形。特别奇妙的是,正面不用看,只能从背面绣,但正面可以形成三角形、齿形、城形等等不同的图案。它们组合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又一个图案,然后在各种物品上成为完整的装饰图案。

题材作品

瑶族的刺绣思想包括山水与森林的结合,山花与溪流的结合,人物与动物的结合。虽然刺绣的构思主要是几何图形,但其抽象的描述仍然使花鸟、树木和草栩栩如生。这些食物的刺绣思路都是用图案表示的,有斜十字、正十字、米字、十字等等。一个是山水、溪流、树木、花草;另一类是人物、动物、植物或农具的形象。花卉人物线条清晰,刚柔相济,色彩自然,形象生动可爱。代表作品有《瑶岭长歌》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tour/28346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5
下一篇 2022-06-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