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中的昆虫分类整理

昆虫记中的昆虫分类整理,第1张

昆虫分类的基本知识:分类的阶元:昆虫分类学采用了与其它动植物相一致的分类阶梯,即界、门、纲、目、科、属、种,阶梯之间常加一些中间阶梯。昆虫的名称:采用国际上统一的林奈双名法命名,即属名+种名+命名。昆虫的分类系统:昆虫纲由无翅亚纲和有翅亚纲及33个目所组成,与园林植物关系比较密切的有10个目。

昆虫分类的基本知识:1、分类的阶元:昆虫分类学采用了与其它动植物相一致的分类阶梯,即界、门、纲、目、科、属、种,阶梯之间常加一些中间阶梯。2、昆虫的名称:采用国际上统一的林奈双名法命名,即属名+种名+命名。3、昆虫的分类系统:昆虫纲由无翅亚纲和有翅亚纲及33个目所组成,与园林植物关系比较密切的有10个目。

昆虫的分类

昆虫可分为包括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半翅目等在类的34个目。

鞘翅目是昆虫纲中的第一大目,通称甲虫。种类有33万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40%。在中国记载7000余种。代表昆虫有花金龟、粪金龟等。

鳞翅目是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二大的目。常见昆虫代表有各种蝴蝶和飞蛾。

直翅目是一类较常见的昆虫,包括螽斯、蟋蟀、蝼蛄、蝗虫等,全世界已知20000种以上,分布很广。

半翅目,由异翅亚目和同翅亚目两个亚目所组成,有133科、超过6万种。常见的如椿象,蝉、蚜虫等。

主要的昆虫有:蝉、狼蛛、螳螂。

1、蝉的特点和习性:

每年蝉的初次出现是在夏至。在阳光曝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于地面相平。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蝉喜欢顶干燥、阳光顶多的地方。

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2、狼蛛的特点和习性:

狼蛛有两颗毒牙,可以立刻致它的猎物于死地。

狼蛛的居所大约有一尺深,一寸宽,是它们用自己的毒牙挖成的,刚刚挖的时候是笔直的,以后才渐渐地打弯。

3、螳螂的特点和习性:

螳螂拥有另外一种独特的东西,那便是生长在它的前足上的那对极具杀伤力,并且极富进攻性的冲杀、防御的武器。

与它的长腰相比,螳螂的大腿要更长一些。而且,它的大腿下面还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的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齿,一共有三个。

扩展资料: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成虫通常有2对翅和6条腿,翅和足都位于胸部,身体由一系列体节构成,进一步集合成3个体段(头、胸和腹)。一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旺家族。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种。

昆虫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已发现100多万种,比所有其他动物种类加起来都多。昆虫的构造有异于脊椎动物,它们的身体并没有内骨骼的支持,外裹一层由几丁质(英文 Chitin)构成的壳。这层壳会分节以利于运动,犹如骑士的甲胄。

昆虫在生物圈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虫媒花需要得到昆虫的帮助,才能传播花粉。而蜜蜂采集的蜂蜜,也是人们喜欢的食品之一。在非洲、东南亚和南美的一些地方,昆虫本身就是当地人的食品。

但昆虫也可能对人类产生威胁,如蝗虫和白蚁。而有一些昆虫,例如蚊子,还是疾病的传播者。有一些昆虫能够借由毒液或是叮咬对人类造成伤害。例如胡蜂会以螫针向入侵者注入毒液。

按主要虫态的最适宜的活动场所来区分,大致可分为五类:

1、在空中生活的昆虫:这些昆虫大多是白天活动,成虫期具有发达的翅膀,通常有发达的口器,成虫寿命比较长。如蜜蜂、马蜂、蜻蜓、苍蝇、蚊子、牛虻、蝴蝶等。昆虫在空中活动阶段主要是进行迁移扩散,寻捕食物,婚配求偶和选择产卵场所。

2、在地表生活的昆虫:这类昆虫无翅,或有翅但已不善飞翔,或只能爬行和跳跃。有些善飞的昆虫,其幼虫期和蛹期也都是在地面生活。一些寄生性昆虫和专以腐败动植物为食的昆虫(包括与人类共同在室内生活的昆虫),也大部分在地表活动。

在地表活动的昆虫占所有昆虫种类的绝大多数,因为地面是昆虫食物的所在地和栖息处。这类昆虫常见的有步行虫(放屁虫)、蟑螂等。

3、在土壤中生活的昆虫:这些昆虫都以植物的根和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料。由于它们在土壤中的活动和对植物根的啃食而成为农业、果树和苗木的一大害。

这些昆虫最害怕光线,大多数种类的活动与迁移能力都比较差,白天很少钻到地面活动,晚上和阴雨天是它们最适宜的活动时间。这类昆虫常见的有蝼蛄、地老虎(夜蛾的幼虫)、蝉的幼虫等。

4、在水中生活的昆虫:有的昆虫终生生活在水中,如半翅目的负子蝽、田鳖、龟蝽、划蝽等,鞘翅目的龙虱、水龟虫等。有些昆虫只是幼虫(特称它们为稚虫)生活在水中,如蜻蜓、石蛾、蜉蝣等。

水生昆虫的共同特点是:体侧的气门退化,而位于身体两端的气门发达或以特殊的气管鳃代替气门进行呼吸作用;大部分种类有扁平而多毛的游泳足,起划水的作用。

5、寄生性昆虫:这类昆虫的体型比较小,活动能力比较差,大部分种类的幼虫都没有足或足已不再能行走,眼睛的视力也减弱了。有些寄生性昆虫终生寄生在哺乳动物的体表,依靠吸血为生,如跳蚤、虱子等。

有的则寄生在动物体内,如马胃蝇。另一些昆虫寄生在其它昆虫体内,对人类有益,可利用它们来防治害虫,称为生物防治。这些昆虫主要有小蜂、姬蜂、茧蜂、寄蝇等。在寄生性昆虫中,还有一种叫做重寄生的现象。

就是当一种寄生蜂或寄生蝇寄生在植食性昆虫身上后,又有另一种寄生性昆虫再寄生于前一种寄生昆虫身上。有些种类还可以进行二重,或三重寄生。这些现象对昆虫来说,只是为了生存竞争的一种本能。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昆虫

昆虫在动物分类学中隶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在昆虫纲中,根据各类昆虫的外表、身体结构,以及生长发育、生活习性、解剖生理及行为生态等方面的异同,划分为2个亚纲:即较低等的无翅亚纲Apterygota和相对高等的有翅亚纲Pterygota,共有34个目。

无翅亚纲昆虫皆原始无翅,体柔弱、微小,一般在2.5厘米以下。无明显的变态。口器咀嚼式,也有的陷入头部,形成吸收形式,胸部3节,胸足发达。腹部6节以下,或10~12节,腹足或称退化足,是本亚纲特有的腹部附器,有的形成针状的针突、第一腹节下的腹管突、突胞等构造。无翅亚纲昆虫分布很广,一般陆栖,喜潮湿。已知种类达3,260种以上,包括原尾目、弹尾目、双尾目、缨尾目4个目。

有翅亚纲种类极多,包括昆虫纲的大部分,共有30个目。大多数具翅,少数种类祖先有翅,但因适应环境条件而翅次生性退化。口器类型多样,有咀嚼式、刺吸式、锉吸式、虹吸式、舐吸式、刮吸式等类型。成虫时,腹部除外生殖器外,无其他附器。

具体分类如下:

无翅亚纲Apterygota

1.原尾目(Protura)

2.弹尾目(Collembola)

3.双尾目(Diplura)

4.缨尾目(Thysanura)

有翅亚纲 Pterygota

外翅部

5.蜉蝣目(Ephemerida)

6.蜻蜓目(Odonata)

7.蜚蠊目(Blattaria)

8.螳螂目(Mantodea)

9.等翅目(Isoptera)

10.缺翅目(Zoraptera)

11.襀翅目(Plecoptera)

12.竹节虫目 (Phasmida)

13.直翅目(Orthoptera)

14.蛩蠊目(Crylloblattodea)

15纺足目(Embioptera)

16半翅目(Hemiptera)

17.革翅目(Dermaptera)

18同翅目(Homoptera)

19缨翅目(Thysanoptera)

20.啮虫目(Corrodentia)

21.食毛目(Mallophaga)

22.虱目(Anoplura)

内翅部

23鞘翅目(Coleoptera)

24脉翅目(Neuroptera)

25.捻翅目(Strepsiptera)

26.广翅目(Megaloptera)

27鳞翅目(Lepidoptera)

28.蛇蛉目(Raphidiodea)

29.长翅目(Mecoptera)

30.毛翅目(Trichoptera)

31双翅目(Diptera)

32膜翅目(Hymenoptera)

33.蚤目(Siphonaptera)

>

蝗虫、蚜虫、蝽、金龟子、水龟虫、蜻蜓、蝴蝶、蛾、螳螂、螽斯、蝉、苍蝇、蜜蜂、胡蜂、负子蝽、田鳖、草蜢、石蛾、跳蚤、寄生蜂、龟蝽、蚊子等。

1、蝗虫:蝗虫俗称“蚂蚱”,属直翅目,包括蚱总科、蜢总科、蝗总科的种类,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我国有1000余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

2、蚜虫: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包括蚜总科下的所有成员。已经发现的蚜虫总共有10个科约4400种,其中多数属于蚜科。

3、蝽:蝽是半翅目昆虫,体小至中型体壁坚硬而体略扁平,刺吸式口器具分节的喙,着生于头的前端,不用时贴放在头胸的腹面。触角一般4~5节。复眼显著,单眼有或无。

4、金龟子:金龟子是鞘翅目金龟总科的通称。其幼虫(蛴螬)是主要地下害虫之一,危害严重,常将植物的幼苗咬断,导致枯黄死亡。多种成虫又是农作物、林木、果树的大害虫。

5、水龟虫:水龟虫是鞘翅目水龟虫科的一种昆虫,约2000种。分布世界各地,尤其是温带的淡水池塘。水龟虫属于鞘翅目。水龟虫触角6-9节,端部3-4节略膨大,在触角的一侧有一条浅槽,由拒水性毛将其覆盖,从而形成一条管道。

以上就是关于昆虫记中的昆虫分类整理全部的内容,包括:昆虫记中的昆虫分类整理、昆虫有哪些、世界上常见的昆虫有哪些种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0845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