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哪一年当上了皇帝

朱元璋是哪一年当上了皇帝,第1张

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4]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其后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自称吴王。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5]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其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6],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7];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税负,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8][9];文化上,紧抓教育,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10];对外关系上,确立“不征之国”。[11]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12]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明孝陵。

在位30年。

朱元璋即明太祖,在位时间:1368年1月23日—1398年6月24日,在位30年。

朱元璋(1328年10月28日—1398年6月24日),即明太祖(1368年—1398年在位),字国瑞, 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

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 ;

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 ;

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 ;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 。经过洪武朝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安徽凤阳人,汉族,生于濠州钟离(明朝建立后改为凤阳),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今江苏南京)。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举兵北伐。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蒙古贵族北逃,后晋割让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扩展资料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下令设科取士,士人参与科举考试必须通过三场的考试,不过写法或偶或散,无定规。 文科考试内容主要局限于四书五经,考试文体通用八股文,虚内容而重形式,因而明代科举制又称八股取士。朱元璋曾禁止蒙古、色目人更易姓氏,限制回族内部通婚,明代回族没有优待身份。但朱元璋“御制至圣百字赞”以及明皇室关于修建清真寺和保护清真寺宗教职业人员的谕旨,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回族的宗教生活。

1、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汉族。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后改名为“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

2、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 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名应天。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3、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废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 ;对外确立了“不征之国”。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一、朱元璋在位31年,从1368建立明朝开始到1398年去世,共31年。

二、朱元璋功绩

1、结束蒙元的统治,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崭新而强大的国家。

2、以强力手段进行了政治制度的改进与创新,促进了政治制度的进步。

3、借鉴汉初经验,实行轻税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百姓过上了幸福安康的好日子。

4、大力整治官场,打击和处死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其反腐反贪的坚强决心和铁血手段既矫正、震慑了洪武一朝和有明一代,也为后世书写了官员应该怎样为官的准则。

三、后世影响

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有利于各个民族的大团结;寓兵于农,且耕且战 ,这无疑提高了社会生产的效率,并且有利于兵民关系的和谐,有利于国防力量的建设。

扩展资料:

朱元璋轶事典故

1、皇觉寺

朱元璋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活命,他曾出家当过和尚,他出家的那个寺庙,叫做“皇觉寺”。穷屌丝在哪里都让人瞧不起,到哪里都受人欺负,寺庙里的和尚,同样有嫌贫爱富的毛病,朱元璋在皇觉寺里受欺负,便成了家常便饭。

尽管心里憋屈,但也只能忍气吞声,屈辱度日。有一天,老和尚又来捏这个软柿子了。这一回是老鼠咬坏了大殿上的蜡烛,逮不着老鼠,就拿朱元璋出气,骂他只晓得吃干饭。朱元璋心想,蜡烛又不是我咬坏的,与我何干?

但他又不敢与老和尚顶嘴。老和尚一走,他也找了个出气筒——当他看到威风凛凛的伽蓝神仿佛正用嘲笑的目光看着他,气不打一处来,心想你才是个白吃干饭的东西,连自己面前的东西都管不住,还管什么寺庙,害得老子白挨一顿骂。

他越想越气,忍不住在迦蓝神背后,偷偷写下“发配三千里”五个字。后来的故事,就是神话了—— 干了这种事,自然耽误了时间,朱元璋有点急,边扫边念叨:“大菩萨、小菩萨,快快站到一边去,别妨碍我扫地。”

话音刚落,大大小小的菩萨,都自觉地站到扫过的那一边。扫完地,朱元璋又说:“大菩萨、小菩萨,地已打扫完毕,就各就位吧。”大小菩萨们,又听话地回到原来的位置。

后来,这些事被人告到方丈那里,方丈来果然看到伽蓝神身上有那五个字,又看到朱元璋扫地时“命令”菩萨让路,本想惩罚他,又觉得这人连菩萨都怕他,还是别惹的好,便借口寺里粮食不够吃,打发他走了。

2、整容匠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自然就有了不少秘书,其中包括生活秘书。一般情况下,领导的秘书只要把领导伺候好了,将来都有这样那样的好处,不是升官就是发财。负责给朱元璋打理容颜的“整容匠”,虽然没多少文化,但也明白这个道理。

有一天,整容匠替朱元璋修理完指甲,小心翼翼地把剪下来的碎指甲包好,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朱元璋觉得奇怪,问他想干啥。整容匠说此物来自皇上圣体,岂能乱扔?卑职要拿回家去,好好珍藏起来。

朱元璋说你小子休息骗我,你为朕修了十几年指甲,难不成都珍藏起来了?对方说全都珍藏起来了,一点也不少。朱元璋不信,派了一个锦衣卫看住整容匠,再派人到他家里去取指甲。派去的人果然从整容匠家里捧来一个红木匣子,里面全是朱元璋的碎指甲。

使者还告诉朱元璋,这个红木匣子是供在佛龛上的,匣子前面烧着香烛。朱元璋一高兴,马上让整容匠当了中央机关事务局局长。

3、元宵节微服出巡

朱元璋是个大老粗,却有着惊人的联想力。有一年元宵节,老朱微服出行,到街上去看热闹。他来到南京聚宝门外,看见一户人家门前挂着一只彩灯,彩灯上面画了一个大脚女人,怀里抱着一个西瓜。朱元璋顿时脸色大变——“怀”“西”不是“淮西”的谐音吗?而淮西,是他老家呀。

这幅画的意思,不是讽刺他老朱的老婆是“淮西大脚妇”吗?结果这户人家惨了,一家九族三百多口全被朱元璋指使锦衣卫杀了个精光,管他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一个不留,他家所在那条街上所有的居民,全都被发配到鸟不拉屎的地方充了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元璋

朱元璋(1328~1398)

即明太祖。明朝开国皇帝(1368~1398年在位),元 末农民起义军首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元天历元年九月十八(1328年10月21日),生于贫苦农民家庭。至正四年(1344),逢大饥疫,父兄相继去世,遂入皇觉寺为僧。后游食庐州(今合肥)、光州(今河南潢川)、汝州、颍州(今安徽阜阳)等地,历三年复返寺。十一年,元末农民战争爆发。次年,参加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初为亲兵,后升九夫长。英勇善战,才能出众,被郭招为婿。十三年,升为镇抚,旋与徐达、汤和等南攻定远(今属安徽),计降驴牌寨地方武装3000人。夜袭元将张知院于横涧山,收精壮2万,严加治理。后率兵克滁州,拥众3万余,号令严明,军容整肃,甚得民心 。十五年春,率部克和州(今和县),奉命总领诸将。时元军10万来攻,朱元璋守城三月,屡用计败之。郭子兴卒后,统其军,被小明王韩林儿授为左副元帅,奉宋龙凤年号,以令军中。接纳巢湖反元武装首领廖永安、俞通海所率战船千艘归附,遂建立水师,于六月率军渡长江,克太平(今当涂),俘元万户纳哈出。设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掌元帅事。十六年三月,挥军进克集庆(今南京),迫元水军元帅康茂才等降。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以此为中心建立基地,命将士四出,徐达东取镇江(今属江苏),邓愈南克广德(今属安徽)。设江南行中书省,自总省事,被拥为吴国公。随后,乘北方红巾军与元军主力激战之机,采取固守东、西战线,出击东南元朝统治地区的方略,逐次消灭孤立无援的江南元军。十七年,亲至宁国(今属安徽)督战,俘元兵十余万,遂取南陵、泾县、徽州(今歙县)、长兴(今属浙江)等要地,阻止江浙周政权首领张士诚向西扩张。次年,命邓愈率军取建德,俘元兵3万。于应天设立管领民兵万户府,寓兵于农,令农时则耕,闲则习武,有事则战。主张兵不贵多而贵精。又采纳儒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明史•朱升传》)的建策,加强基地建设,逐步壮大实力。率将士10万克婺州(今金华),俘元将帖木烈思等,设浙东行省,以巩固新占地区。十九年,分兵攻取池州(今安徽贵池)、诸暨(今属浙江)、处州(今丽水)等地,遂西与长江中游汉政权首领陈友谅辖区相邻。二十年,招纳刘基、宋濂等人为谋臣。采纳刘基建议,确定先灭陈、后攻张、统一江南、再北上灭元的方略,置主力于西线。乘陈友谅率舟师10万自江州(今江西九江) 东下占太平 、采石 (今安徽马鞍山西南), 直逼应天,朱元璋采取诱敌深入、伏兵围歼之策,大败陈友谅军于龙湾(今南京下关一带),俘7000余人,获巨舰百余艘,乘胜复太平,克元安庆(今属安徽)、信州(今江西上饶)等地。次年,亲率舟师西克江州,迫陈友谅遁武昌。又分兵克南康(今星子)、蕲州(今属湖北蕲春西南) 、黄州,迫陈友谅所辖之龙兴(今南昌)、吉安等地守将降,遂控制江西大部州县及今湖北东北部。二十三年三月,闻小明王和刘福通在安丰(今安徽寿县)遭张士诚军围攻,率军救小明王和刘福通至滁州。四月,陈友谅乘虚进围朱元璋辖地洪都(今南昌),守将朱文正率部奋力苦守85日。七月,率舟师20万往援,陈友谅撤围, 东出鄱阳湖迎战。在与陈军决战中,先用火攻挫其锐气,继扼湖口,水陆伏击,歼灭陈军号60万,并击杀陈友谅,创造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范例。次年正月,在应天即吴王位,置百官。不久,率军西征武昌,迫汉帝陈理(陈友谅子)降。继分兵克庐州、衡州(今湖南衡阳市)、襄阳(今属湖北襄樊)等地,至二十五年夏,占领长江中游广大地区。此后,按预定方略转兵东向。同年十月,针对张士诚辖区南北狭长、中隔长江、兵力分散等弱点,采取先取淮东,再占浙西,剪除两翼,后攻平江(今江苏苏州)之策,命徐达、常遇春率师出征。交战近两年,大量歼灭张军主力。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俘张士诚。不久,迫降割据浙东的方国珍。十月,决定分兵多路,南征北伐,以北攻元军为重点。采纳诸将建策,制定“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然后进兵元都”(《明太祖实录》卷二十六)的方略,遂命徐达、常遇春率军25万北征。洪武元年(1368)正月,即皇帝位,立国号大明,建都应天。设大都督府 (1380年改为五军都督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关,由皇帝亲掌兵权。实行卫所制,自京师至郡县要地设卫置所。从是时起,朱元璋运筹帷幄,以攻抚兼施之策,进行了长达22年的明初统一战争。五月,亲至汴梁(今河南开封)督战。八月,明军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旋挥师西向,逐步平定西北。又遣师南下,相继平定福建、两广。继而多次发兵征漠北。四年,遣军入川,灭夏国。十五年,发兵取云南。二十年,平辽东。至二十二年,基本统一全国。在此期间,颁行军律,整顿屯田,筑城备倭,并在全国建立都司、卫所制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病卒,终年71岁。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在群雄对峙中,巧择战机,各个击破。每战持重用兵,力避两面受敌,并适时集中兵力歼灭敌人。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其军事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安徽凤阳人,汉族,生于濠州钟离(明朝建立后改为凤阳),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今江苏南京)。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举兵北伐。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蒙古贵族北逃,后晋割让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扩展资料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下令设科取士,士人参与科举考试必须通过三场的考试,不过写法或偶或散,无定规。 文科考试内容主要局限于四书五经,考试文体通用八股文,虚内容而重形式,因而明代科举制又称八股取士。朱元璋曾禁止蒙古、色目人更易姓氏,限制回族内部通婚,明代回族没有优待身份。但朱元璋“御制至圣百字赞”以及明皇室关于修建清真寺和保护清真寺宗教职业人员的谕旨,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回族的宗教生活。

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正月,即皇帝位,立国号大明,建都应天。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病卒,终年71岁。在位共三十一年。

中文名: 朱元璋

别名: 重八 兴宗 国瑞

国籍: 中国明朝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

出生日期: 公元1328年10月21日

逝世日期: 公元1398年6月24日

职业: 皇帝

信仰: 佛教

主要成就: 推翻了蒙古的统治,

恢复了汉人国家,

取消了蒙古的种族制度,

恢复了民族平等。

即位地点: 应天(南京)

在位时间: 1368年1月23日—1398年6月24日

即位年龄: 40岁

在位年数: 31年

享年: 70岁

以上就是关于朱元璋是哪一年当上了皇帝全部的内容,包括:朱元璋是哪一年当上了皇帝、朱元璋当几天的皇帝、朱元璋活了多少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9399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