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由是始大于三晋, 三晋是什么意思

魏由是始大于三晋, 三晋是什么意思,第1张

《商君书·徕民》:“秦之所与邻者,三晋也。”《战国策·赵策》:“三晋合而秦弱,三晋离而秦强。”后世以三晋之地大部在山西,故别称山西为三晋。

相传是翼城县为古唐国封地,山西简称晋,三晋是山西的美称。本文将就唐、晋、三晋的联系说一段有关山西和翼城的历史。

先从《史记》说起:《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一开头讲了一个周成王“桐叶封国”的故事,原句有:“遂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河指黄河,汾指汾河。接着有句说:“唐叔子燮,是为晋侯。”也就是说唐叔虞的儿子改国号为晋。这也就是“晋”的源头了。但这个唐晋之地到底在哪呢?《史记》中接着又讲了:“昭侯无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曲沃大于翼。翼,晋君都邑也。”这句译成现在汉语就是:昭侯元年,把文侯的弟弟成师封在了曲沃,曲沃比翼城还要大,而翼城,是晋国国君的都城啊。从这句话中无可争议地看出,晋国故都是在翼城。

今天所处山西省南部的翼城县,古称唐国,自古为晋南承东启西之咽喉要地。西周周成王封叔虞(桐叶封弟)于此,后曾改称晋。春秋时为晋都故绛,北魏太和十二年置北绛县,隋开皇十八年,改为翼城县,唐天祜三年改为浍川县,宋复名翼城县,金升为翼州。元复称翼城县,沿用至今。张德英和郑建文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众所周知,‘唐’是读懂中国文明的辞海。唐人,唐服,唐人街……在全球华人的情感世界里,无论如何也解不开‘唐’的情结,因为她包涵着中华民族太多的荣耀;尽人皆晓,‘晋’是诠释山西历史的字眼。晋山,晋水,晋文化……生生息息在唐尧故地的翼城人不仅对‘唐’怀有特殊的感情,而且对代表勇于进取的‘晋’字情有独钟,因为她承载着山西文明太深的内涵。无论是隋末唐公李渊建立的大唐帝国,还是曹魏末年司马氏建立的晋朝,他们的发迹之处都曾是晋国的版图。追根溯源,无一不是袭用了位处今翼城一带先秦时期古国唐、晋的名号。尽管至今仍有人对尧受封和晋国始封的唐地在翼城仍有微词,但尽览万签插架的史乘典籍,细研频频问世的出土文物,翼城冠以“唐尧故地,晋国旧都”实属名下无虚,当之无愧。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泱泱神州,历史文化名城灿若星斗,但要了解中国缘何称“唐’,惟有到翼城才能寻得其根;煌煌三晋,颇具仙风神韵的城市多不胜数,但要弄懂山西缘何称‘晋’,惟有到翼城境内方可探究其源。[1]”足见,“翼城是三晋的启运地”。

关于“三晋”。公元前 458年,晋哀公即位不久,晋国六卿(智、赵、魏、韩、范、中行)之一的智伯掌握晋国的实权,他伙同韩氏、魏氏瓜分了范氏、中行氏的邑地。接着智伯又联合韩、魏围攻赵国都城晋阳,兵将水灌,企图一举灭赵。赵襄子以“唇亡则齿寒”的道理,派人秘密说服韩、魏,三家联合起来反对智伯,大败智军于晋阳,杀死智伯。公元前 453年,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晋国的领地。公元前 403年,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晋烈公十七年),赵、魏、韩受封为诸侯。由于赵、魏、韩都孕育于晋国,“三国分晋”后,虽然晋国宣告灭亡,新兴的赵、魏、韩跻身诸侯之列活动于中华舞台;但晋作为公国,其烈公、孝公、静公在狭小的天地中还有名无实地存在了28年。

人们历经二千数百年至今仍然怀念三晋,赞美三晋,把山西统称为三晋,说明三晋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晋更广泛地体现了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发源地之一的内涵;说明三晋文化实现了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对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做出的历史贡献;说明三晋大地地理优越,资源丰富,人才荟萃,是祖国的一块风水宝地。

1赞美山西或平遥古城的诗句,求求

历代咏平遥古城诗词

咏周卿士将台

[明]任良弼

山城周室六军台,世远星移紫雾埋。

将垒四围无铁马,女墙半落有苍苔。

殿廊重建人安在?草木成林鸟复来。

从今谁主争雄地?明月清风任往回。

将台

[明]梁槚

薄伐遗踪今尚在,千秋感慨系人思。

不庭每动三边燧,大将谁兴六月师?

异代如闻新剑(王佩),荒台却想旧旌旗。

圣朝莫道无张仲,辅国谟猷在此时。

将台怀古

[清]朱宗元

一望平台落日中,当年曾此驻元戎。

貔貅簇拥兵戈肃,鸟雀喧呼壁垒空。

断碣古台零夜雨,颓垣衰草到秋风。

肤功不与沧桑改,六月雄图歌未穷。

帝尧庙

[清]刘兴朴

古帝初封处,巍巍庙貌存。

花城千万载,允矣百王尊。

尧庙

[清]雷仁育

神尧功峻极,庙貌郁苍苍。

旷矣天无外,遐哉泽未忘。

依阶怀古淡,入殿想洪荒。

于穆陶唐境,城隅有凤翔。

市楼金井

[清]王绶

卤沉火举异难同,潜蓄金波养不穷。

官舍移阑思甄济,故墙无恙号韩公。

五行气正民生遂,百尺楼高物象雄。

愁向景阳陈琐事,仲宣宅在万山东。

凤鸟栖台

[清]王绶

城闉突兀凤栖台,节节何年傍此隈。

凡鸟从王协律至,飞龙偕子命官来。

苍凉彩翼孤云影,寂寞光仪宿草荄。

盛世颍川符上端,文章应不靳昭回。

凤凰台

[清]雷河清

凤鸟云仪处,岿然见古台。

苍茫侵碧落,突兀傍城隅。

羽忆当年集,桐传旧尹栽。

文明今有象,翘望九苞来。

贺兰仙桥

[清]王绶

杖作清风覆作云,侧欹桥畔水成文。

丹还大鼎仍游世,鹤唳中霄却溷群。

瀛海药蓝归绝峤,陶成花气醉微醺。

何时馈到胡麻饭,问我神仙骨几分。

书院弦歌

[清]陆豹雯

沨沨四境读书声,为政宜民教与耕。

黍稷环闾思雨润,范模比屋待陶成。

宵灯壁火同藜照,问字传经看负赢。

化际轩虞应致此,慎终如始在贤明。

书院弦歌

[清]冀步云

盛世崇文治,弦歌续古风。

三余勤诵读,午夜亟研穷。

继晷宵灯永,谈经俗虑空。

琴音流院宇,书韵彻西东。

地接汾河胜,师承卜岭宗。

幸参诸子列,学道有深衷。

河桥野望

[清]陆豹雯

山明水秀绝纤埃,四顾云天画作堆。

殿阁玲珑空翠接,凫鸥出没软沙开。

行人历历长虹外,短笛萧萧暮雨来。

珍重万行宫柳路,待成荫后好登台。

2有没有关于“平遥古城”的诗句

1、《平遥夜坐》[明]韩邦奇。漠漠荒城暮,飘飘旅笛哀。坐看寒烛尽,愁绝夜更催。

译文:广漠的荒城的晚上,飘来阵阵旅客哀鸣的笛声。独坐着看着寒烛燃尽,满心惆怅夜色更是漫长。

2、《平遥古城》[当代]谢虹。一本典藏的古籍。吹动了历史。一百零八年的是非恩怨。谁来诠释。光阴阻滞。收拢于风雨之后的古城。被喧哗惊扰了。打磨得又黑又亮的漆器。端坐在货架上。睁着眼睛。找不到自己的出处。

3、《平遥古城》[当代]范国栋。平心凡人走春秋, 遥征远途记初心。古圣前贤留遗产, 今才后杰营新城。

4、《沁园春平遥古城》[当代]李生荣。三晋大地,百花飘香。看太、吕二山,生机勃勃。汾河两岸,春意滔滔。商道先驱,文明故里,历史名城声誉高。

迎友人, 赏文化遗产,无不妖娆。风水宝地藏娇,激千年寿龟舞身腰。历六朝五代,诉说文明;千秋百世,引领风骚。一睹芳容,为之倾倒,大笔如椽恣意雕。好去处,赞平遥古城,能有今朝。

5、《吟平遥市楼》[当代]李生荣。镇城之宝井上楼,历经沧桑岁月稠。每当回忆峥嵘史,早有印记刻上头。今日雄姿重抖擞,继往开来写春秋。无限风光填新意,笑迎宾客到此游。巍峨秀挺拱北斗,大名兆起四海酬。绝好胜景长看取,彪炳青史千古留。

6、《平遥三宝》[当代]范国栋。推光漆器,传承千年,描金彩绘,独具匠心。平遥牛肉,古法炮制,色香味美,誉满华夏。古陶山药,地方小参,滋补圣品,传世佳肴。美哉!平遥古城,晋商之心,世界遗产,中外驰名。叹哉!三晋大地,晋善晋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壮哉!盛世中国,国家富强,人民安康,雄于地球。

3关于平遥古城的诗句

1、《平遥夜坐》[明]韩邦奇。

漠漠荒城暮,飘飘旅笛哀。坐看寒烛尽,愁绝夜更催。

译文:广漠的荒城的晚上,飘来阵阵旅客哀鸣的笛声。独坐着看着寒烛燃尽,满心惆怅夜色更是漫长。

2、《平遥古城》[当代]谢虹。一本典藏的古籍。

吹动了历史。一百零八年的是非恩怨。

谁来诠释。光阴阻滞。

收拢于风雨之后的古城。被喧哗惊扰了。

打磨得又黑又亮的漆器。端坐在货架上。

睁着眼睛。找不到自己的出处。

3、《平遥古城》[当代]范国栋。平心凡人走春秋,遥征远途记初心。

古圣前贤留遗产,今才后杰营新城。4、《沁园春平遥古城》[当代]李生荣。

三晋大地,百花飘香。看太、吕二山,生机勃勃。

汾河两岸,春意滔滔。商道先驱,文明故里,历史名城声誉高。

迎友人,赏文化遗产,无不妖娆。风水宝地藏娇,激千年寿龟舞身腰。

历六朝五代,诉说文明;千秋百世,引领风骚。一睹芳容,为之倾倒,大笔如椽恣意雕。

好去处,赞平遥古城,能有今朝。5、《吟平遥市楼》[当代]李生荣。

镇城之宝井上楼,历经沧桑岁月稠。每当回忆峥嵘史,早有印记刻上头。

今日雄姿重抖擞,继往开来写春秋。无限风光填新意,笑迎宾客到此游。

巍峨秀挺拱北斗,大名兆起四海酬。绝好胜景长看取,彪炳青史千古留。

6、《平遥三宝》[当代]范国栋。推光漆器,传承千年,描金彩绘,独具匠心。

平遥牛肉,古法炮制,色香味美,誉满华夏。古陶山药,地方小参,滋补圣品,传世佳肴。

美哉!平遥古城,晋商之心,世界遗产,中外驰名。叹哉!三晋大地,晋善晋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壮哉!盛世中国,国家富强,人民安康,雄于地球。

4赞美山西或平遥古城的诗句有哪些

1、《咏周卿士将台》

[明]任良弼

山城周室六军台,世远星移紫雾埋。

将垒四围无铁马,女墙半落有苍苔。

殿廊重建人安在?草木成林鸟复来。

从今谁主争雄地?明月清风任往回。

2、《将台》

[明]梁槚

薄伐遗踪今尚在,千秋感慨系人思。

不庭每动三边燧,大将谁兴六月师?

异代如闻新剑(王佩),荒台却想旧旌旗。

圣朝莫道无张仲,辅国谟猷在此时。

3、《将台怀古》

[清]朱宗元

一望平台落日中,当年曾此驻元戎。

貔貅簇拥兵戈肃,鸟雀喧呼壁垒空。

断碣古台零夜雨,颓垣衰草到秋风。

肤功不与沧桑改,六月雄图歌未穷。

4、《帝尧庙》

[清]刘兴朴

古帝初封处,巍巍庙貌存。

花城千万载,允矣百王尊。

5《尧庙》

[清]雷仁育

神尧功峻极,庙貌郁苍苍。

旷矣天无外,遐哉泽未忘。

依阶怀古淡,入殿想洪荒。

于穆陶唐境,城隅有凤翔。

5有没有关于“平遥古城”的诗句

1、《平遥夜坐》[明]韩邦奇。

漠漠荒城暮,飘飘旅笛哀。坐看寒烛尽,愁绝夜更催。

译文:广漠的荒城的晚上,飘来阵阵旅客哀鸣的笛声。独坐着看着寒烛燃尽,满心惆怅夜色更是漫长。

2、《平遥古城》[当代]谢虹。一本典藏的古籍。

吹动了历史。一百零八年的是非恩怨。

谁来诠释。光阴阻滞。

收拢于风雨之后的古城。被喧哗惊扰了。

打磨得又黑又亮的漆器。端坐在货架上。

睁着眼睛。找不到自己的出处。

3、《平遥古城》[当代]范国栋。平心凡人走春秋, 遥征远途记初心。

古圣前贤留遗产, 今才后杰营新城。4、《沁园春平遥古城》[当代]李生荣。

三晋大地,百花飘香。看太、吕二山,生机勃勃。

汾河两岸,春意滔滔。商道先驱,文明故里,历史名城声誉高。

迎友人, 赏文化遗产,无不妖娆。风水宝地藏娇,激千年寿龟舞身腰。

历六朝五代,诉说文明;千秋百世,引领风骚。一睹芳容,为之倾倒,大笔如椽恣意雕。

好去处,赞平遥古城,能有今朝。5、《吟平遥市楼》[当代]李生荣。

镇城之宝井上楼,历经沧桑岁月稠。每当回忆峥嵘史,早有印记刻上头。

今日雄姿重抖擞,继往开来写春秋。无限风光填新意,笑迎宾客到此游。

巍峨秀挺拱北斗,大名兆起四海酬。绝好胜景长看取,彪炳青史千古留。

6、《平遥三宝》[当代]范国栋。推光漆器,传承千年,描金彩绘,独具匠心。

平遥牛肉,古法炮制,色香味美,誉满华夏。古陶山药,地方小参,滋补圣品,传世佳肴。

美哉!平遥古城,晋商之心,世界遗产,中外驰名。叹哉!三晋大地,晋善晋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壮哉!盛世中国,国家富强,人民安康,雄于地球。

6有没有关于平遥古城的诗句

1、帝尧庙 [清]刘兴朴

古帝初封处,巍巍庙貌存。

花城千万载,允矣百王尊。

译文:在遥远的帝王最初分封的地方,高大威严的庙宇仍旧矗立着。这花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其中的诚信之风仍叫帝王看重。

2、将台怀古[清]朱宗元

一望平台落日中,当年曾此驻元戎。

貔貅簇拥兵戈肃,鸟雀喧呼壁垒空。

断碣古台零夜雨,颓垣衰草到秋风。

肤功不与沧桑改,六月雄图歌未穷。

译文:在落日之中将这古平台一望而尽,当年的将领曾在这里驻守。貔貅簇拥着将士氛围严肃,如今鸟雀在这里喧哗曾经的堡垒已空无一人。残破的古平台在细雨中飘摇,枯黄颓败的草在秋风中摇荡。但是这些将士的功绩却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淹没,曾经的雄图霸业还没有停止。

扩展资料:

平遥古城,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

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由张棣昌谱曲、乔羽作词,郭兰英演唱的山西民歌《人说山西好风光》唱遍大江南北,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经典民歌。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山西简称“晋”,又被称为“三晋”。2008年,人民交通出版社就出版过一本图书,叫《大美山西:漫游三晋大地》,为前往山西 旅游 的读者提供交通、预算、住宿、 美食 、景点等众多方面的信息。许多新闻、文学作品里,将“三晋大地”代指山西。

问题来了,人们为什么把山西称为“三晋”?背后有何历史渊源?

事情得从春秋战国时期说起。

西周初期,周王分封各路诸侯,晋国被分封在山西中部。春秋时期,晋国发展壮大,在吞并了周边几个诸侯小国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最强盛时,晋国的领土包括今天山西省的大部分,再加上陕西、河北、河南的一部分。所以,现在人们把山西简称为“晋”。

到了春秋末期,晋国出现了6家掌握实权的贵族家族,即赵氏、魏氏、韩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史称“晋国六卿”。他们拥有自己的军队和地盘,让晋国的国君变成了傀儡。

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晋国六卿彼此之间也在展开激烈的争斗。经过一番较量,实力最弱的范氏和中行氏首先被打败了,地盘被其余4家贵族兼并。现在,只剩下赵氏、魏氏、韩氏、智氏4家贵族。

在剩下的4家贵族中,智氏的实力最为雄厚。智氏的当家人叫智伯瑶,对其余3家虎视眈眈,打算一口将他们全部吃掉。为此,智伯瑶想了一个办法。

一天,智伯瑶找来另外3家贵族的当家人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告诉他们,晋国以前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国和越国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夺回霸主地位,大家需要同心协力,调转枪口一致对外,各拿出100里土地和1个万户邑献给晋国国君。

这样的事情,明显有利于智伯瑶。因为他当时担任执政,掌控了朝政大权。4家的土地和户口献给晋国国君,就等于是献给智伯瑶。如此一来,智伯瑶的势力将更加超过另外3家。

魏桓子、韩康子害怕智伯瑶的*威,被迫按照他的要求,献出了土地和户口。只有赵襄子坚决不肯答应割让土地和户口。智伯瑶见此情况,就联合魏桓子、韩康子,3家一起发兵攻打赵襄子。

显而易见,赵襄子的力量远远不能与智伯瑶、魏桓子、韩康子相抗衡。很快,赵襄子就失去了所有土地,退缩到都城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顽强抵抗。在这之前,赵氏历代当家人未雨绸缪,将晋阳城修建得异常坚固,易守难攻。因此,智伯瑶、魏桓子、韩康子3家军队花费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将晋阳城攻克下来。

智伯瑶非常焦急。这天,他到晋阳城外察看地形时,看到了流过城东北的晋水,想到一个水攻的办法,下令士兵在晋水上筑起一道堤坝,迫使晋水改道,流向晋阳城。当时又恰好是雨季,晋水河水上涨,让水攻的效果变得非常好。很快,晋阳城就被洪水淹没,许多老百姓的房屋被浸泡在水里。老百姓不得不逃到高处躲难。眼看晋阳城将毁于一旦。

智伯瑶得意洋洋地对魏桓子、韩康子说:“哈哈哈,我现在才知道,河流也能毁掉一个国家呢。”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魏桓子、韩康子听了这番话,胆战心惊。原来,他们的都城旁边,都有一条河流。如果以后智伯瑶对他们“依葫芦画瓢”,岂不一样死得很惨?

就这时候,赵襄子派人出城来,悄然找到魏桓子、韩康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请他们反过来攻打智伯瑶。魏桓子、韩康子同意了。于是,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里应外合,打败了智伯瑶,将他杀死,并分掉了他的土地和户口。

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不满足于继续做晋国的贵族。公元前403年,他们各自派遣使臣前往周国,请求周威烈王封自己为诸侯。周威烈王见木已成舟,干脆做顺水人情,便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分封了赵国、魏国、韩国。晋国由此灭亡。

这起 历史 事件被称为“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在那以后,赵国、魏国、韩国加上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被称为战国七雄。

由于赵国、魏国、韩国是从晋国分出的3个国家,习惯上称为三晋。久而久之,人们就以三晋代指山西。

      运城,古称河东。山西省辖地级市,地处山西西南部,北依吕梁山与临汾接壤,东峙中条山和晋城,西、南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

运城因盐运之城而得名,素有五千年文明看运城,这里最早叫中国的说法,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女娲补天、黄帝战蚩尤、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嫘祖养蚕、后稷稼穑都发生在这片土地上。后来也不断涌现出关羽、张仪、王勃、王之涣、王维、柳宗元、司马光等文武俊秀,甚至出现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望世家族裴氏家族。

在这里可以感受光辉千年的河东文化,也可以品味华夏文明的始祖和起源。

历史有时候惊人相似,有时候也非常巧合,耐人寻味,真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魏蜀吴三国鼎立数十年后,统一归晋。六百年前,公元前403年的春秋时期,曾经称霸中原数年之久的晋国分裂成了韩、赵、魏三国。史称“三家分晋”。“三家分晋”在历史上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它被看作是由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也就是说从公元前403年开始,历史从此进入了战国时代。那么,实力强大的晋国为什么土崩瓦解了呢?其分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晋无公族”。话说西周中期,周代各诸侯国通常都将公室子孙分封为大夫,各家大夫都有封地,以血缘关系作为公室的屏卫。晋献公曾祖父(乃小儿,非嫡长子)被封到曲沃(自然条件好),农业发展很快,力量壮大起来。经过七十年时间,晋献公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将晋国国君消灭。西周天子对此违法宗法制度的行为束手无策。晋献公即位后,地位不稳,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强大,威胁到国君。于是,晋献公将同姓的公族消灭屠杀殆尽。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公族势力逐渐衰弱了。 “骊姬之乱”。骊姬受到晋献公的宠爱,她希望立儿子奚齐为太子,让他继承君位。前656年,骊姬施展阴谋,陷害太子,让他到曲沃去祭祀已故母亲,而且把用来拜神的肉和酒拿回来献给他父亲。骊姬在酒肉下毒。晋献公把肉给狗吃,狗毒死了,发现肉里有毒,以为是太子想谋杀他。太子逃回曲沃,有个人建议太子为自己申辩,向献公揭露骊姬的阴谋,太子回答:“父君年纪那么大,我不想让他伤心。”在曲沃,太子被绞死。前651年九月,晋献公逝世,立15岁的奚齐为国君。十月,晋国大夫杀了刚刚即位的奚齐,当时晋献公还没有安葬。荀息立奚齐的弟弟卓子为君主。十一月,里克又杀了卓子,荀息悬梁自尽。 到晋成公时以“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赵盾又将各家异姓大夫代为公族,晋公室的力量由此衰微,对于作乱的异姓卿大夫没有可靠的制约力量。晋文公、晋襄公时,狐、赵、先、郤、胥等氏颇有权势,以后又有韩、魏、栾、范、荀氏等强大宗族。春秋中期以后,十余家卿大夫控制了晋国政局。经过激烈兼并,到春秋晚期只剩下赵、魏、韩、范、智、中行氏六家,称为“六卿”。春秋末期,范氏、中行氏两家被灭,晋国只剩下智、赵、韩、魏四家卿大夫。经过晋阳之战,韩赵魏三家联合,擒杀智伯瑶,尽灭智氏宗族,瓜分其地。此战为日后“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 前438年,晋哀公死,晋幽公即位。韩、赵、魏瓜分晋国剩余土地,只有绛与曲沃两地留给晋幽公。从此韩、赵、魏称为三晋。三晋大地由此得名。前403年,由周威烈王册命,与晋侯并列。此即资治通鉴中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前375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侯剩余土地,晋国彻底灭亡。 从以上历史可以得出结论,三家分晋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晋国公室之间的权力斗争,因为屠杀了公族,又因为骊姬之乱(实为内部权力斗争),异姓卿大夫力量强大起来。因此,三家分晋的根本原因是内部权力斗争所导致,也就是“同室操戈、祸起萧墙”。

以上就是关于魏由是始大于三晋, 三晋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魏由是始大于三晋, 三晋是什么意思、历代平遥古城的古诗词、人们为什么把山西称为“三晋”背后有何历史渊源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9186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