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方郭林宗文言文

陈元方郭林宗文言文,第1张

1 陈元方候袁公文言文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2 陈元方候袁公文言文答案

陈元方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20“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标准,法则④效法,仿效。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

(只写序号)。(2分)

21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画开(限断3处)(3分)

袁 公 问 曰 贤 家 君 在 太 丘 远 近 称 之 何 所 履 行

2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句子: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

23回答下列问题(3分)

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20④(2分)

21袁 公 问 曰/ 贤 家 君 在 太 丘/ 远 近 称 之/ 何 所 履 行 (3分)

22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义去体恤(安抚)他。(或用恩德来安抚强者,用仁义安抚贫弱者) (3分,“以”意思要译出)

23①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②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效法家君。(3分,①问1分;②问2分)《陈元方候袁公》阅读答案

3 关于陈元方的文言文

《陈元方舌辩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不知道你需不需要译文?反正就在下面:

译文陈元方(纪)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4 文言文《陈元方》翻译

1久而益(敬):____________ 尊敬

2孤往者(尝)为邺令:____________ 曾经

3不知卿家君(法)孤:____________ 效法

4周公不(师)孔子:____________ 效法

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访袁公。袁公问他:“你父亲在太丘时,远近的人们都称赞他,他做了些什么事啊?”元方回答说:“老父在太丘时,性格刚强的人用德行去安定他们;性格软弱的人用仁慈去爱抚他们,让他们顺心地过着安乐的生活,时间越长,大家越是尊敬他。”袁公说:“我过去做邺县县令时,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你父亲效法我的呢?还是我效法你父亲的?”元方说:“周公和孔子,是不同时代的人,虽然相隔很远,但是他们为官处世的做法是一致的。周公没有效法孔子,孔子也没有效法周公。”

5 陈远方遭父丧

原文:

陈元方遭父丧,哭泣哀恸,躯体骨立。其母愍之,窃以锦被蒙之。郭林宗吊而见之,谓曰:“卿海内之俊才,四方是则,如何当丧,锦被蒙上?孔子曰:‘衣夫锦也,食夫稻也,于汝安乎?’吾不取也。”奋衣而去。自后宾客绝百所日。

翻译:

父亲去世后,陈元方哭到死去活来,因哀伤过度而瘦得形销骨立,母亲可怜他,偷偷用锦被为他卷住身体。郭林宗来吊丧,见到陈元方这个样子,指责说:你是四海之内的俊杰英才,四面八方的人以你为榜样,却在父丧而被锦。孔子说:“穿着锦被,吃着(上好的)米饭,你心里安心吗?'我绝不会这样做的。"于是郭林宗拂袖而去,一百多天内都没有宾客敢上门拜访。

寓意:

1这个故事一方面体现了古代礼的重要性以及礼的代表方郭泰这些人享有极盛的影响力,陈元方是汉末大名士陈寔之子,素有清名令誉,被郭泰一番指责后竟至声名扫地,一百多天“门前冷落鞍马稀”,名士尚且如此,其他人更可想而知。鲁迅所谓“汉末士流,已重品目,声名成毁,决于片言”的议论,用在郭泰身上真是恰如其分。

2。另一方面体现了陈元方是性情中人。显然对亲人孝不孝,不能以当时是不是被锦而断定,那种讲究形式忽略真情的虚伪做法,一直就是陈元方所不齿的。举个例子说,现在有些农村,尤其是那些至今苦寒的小山村,多少年来因为穷困,老得丧失了劳动能力的老人有很多被儿女推来挡去,不肯养“吃闲饭”的人。老人在世的时候大多衣食不周全,物质精神缺乏良好照顾,一到去世,儿女们披麻带孝痛哭流涕,请戏班,请和尚道士轮番做法事,做纸扎元宝,买猪头蒸祭供(祭祀用的面点),如此惊天动地大闹几天乃至半月个把月,花费数万。乡人乐得大看几天热闹,亦以丧事是不是大办了,来评价做儿女的是不是孝敬。儒家文化固然博大精深,但是一个“孝”字两千多年来却被折腾得面目全非,很多的虚伪假借着所谓的“道义”堂而皇之登堂入室,由此导致了许多人性禁锢许多的心灵扭曲,也导致了许多虚伪甚至刻毒的故事,甚至成了民族劣根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 陈元方遭父丧文言文陈元方的批评还是表扬

〈陈元方遭父丧〉文言文,对陈元方进行了批评。

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礼的重要性,陈元方是汉末大名士陈寔之子,素有清名令誉。他的父亲去世后,陈元方哭到死去活来,因哀伤过度而瘦得形销骨立,母亲可怜他,偷偷用锦被为他卷住身体。

郭林宗来吊丧,见到陈元方这个样子,指责说:你是四海之内的俊杰英才,四面八方的人以你为榜样,却在父丧而被锦。孔子说:"穿着锦被,吃着(上好的)米饭,你心里安心吗?'我绝不会这样做的。

"于是郭林宗拂袖而去,一百多天内都没有宾客敢上门拜访。

7 陈元方候袁公文言文答案

陈元方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⑤师,学习。20“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标准,法则④效法,仿效。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 (只写序号)。(2分)21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画开(限断3处)(3分) 袁 公 问 曰 贤 家 君 在 太 丘 远 近 称 之 何 所 履 行2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句子: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 ▲ 23回答下列问题(3分)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 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 参考答案:20④(2分)21袁 公 问 曰/ 贤 家 君 在 太 丘/ 远 近 称 之/ 何 所 履 行 (3分)22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义去体恤(安抚)他。

(或用恩德来安抚强者,用仁义安抚贫弱者) (3分,“以”意思要译出)23①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②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效法家君。(3分,①问1分;②问2分)《陈元方候袁公》阅读答案。

8 陈元方客答,古文翻译

世说新语 陈元方答客问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时分, 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就先离开了。

等他离开,他的朋友才来。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那时七岁,正在家门外玩耍。

客人问他:你父亲在吗? 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先离开了。 客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 却抛弃人家而离去。

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见面,等到中午了您却没有到, 这就是没有信用;对著小孩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客人觉得惭愧,忙下车前来想拉拉陈元方。

陈元方走入家门不再理他。

9 锦被风波文言文怎么样翻译

道德洁癖的故事。

规箴第十之三、陈元方遭父丧

(原文)陈元方遭父丧,哭泣哀恸,躯体骨立。其母愍之,窃以锦被蒙上。郭林宗吊而见之,谓曰:“卿海内之俊才,四方是则,如何当丧,锦被蒙上?孔子曰:‘衣夫锦也,食夫稻也,于汝安乎?’吾不取也!”奋衣而去。自后宾客绝百所日。

(译)陈元方(陈纪)父亲去世后,哀痛哭泣,形消骨立。他妈妈怜惜儿子,就悄悄地把织有锦纹的被子披在他身上。郭林宗来吊唁时看到了,就对陈元方说:“你是天下的俊杰,四面八方的人都以你为楷模,为什么在父丧期间,披着彩被呢?孔子说:‘穿着锦衣,吃着稻米,你会安心吗?’我不赞成这样!”说罢挥袖而去。此后一百多天都没有宾客吊唁。

靠吃软饭起家的张耳,刘邦之所以那样看重他是因为刘邦还在沛县当亭长时就跟张耳交好,可以说是患难之交,而且张耳在刘邦起事之后帮助过他。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最终秦王朝在楚霸王项羽的攻击之下,轰然倒塌,在这之后就是楚汉争霸,刘邦最终战胜了楚霸王,建立了汉朝。刘邦建立汉朝之后,为了安抚那些在战争中立过大功的将军,分封了八个异姓王,这八个异姓王中应该只有一个是刘邦心甘情愿分封的,那就是赵王张耳。张耳原本是信陵君的门客,秦朝灭诸国之后,通缉过张耳,张耳便同好友陈馀一同乔装打扮,流亡在民间,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一位富家女的上门女婿,用现代的话来说是吃软饭的,张耳就是靠着这个富家女才起家的,下面就来说一说建立汉朝的刘邦为什么这样看重吃软饭的张耳:

一、刘邦并没有太多的道德洁癖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看不起吃软饭的人,认为这样的人没有出息,从而不跟这样的人来往,但是对于刘邦来说,自己本身出身就是流氓,而且刘邦也经常吃寡妇的软饭,所以这件事在刘邦眼里根本不叫事,没准还认为张耳由本事。

二、两人相识于微末,交情很深

张耳靠着富家女在外黄当县令,刘邦还是布衣之时,就经常去拜访张耳,两人经常相处很长时间,其实说白了就是刘邦去蹭吃蹭喝,两人成为了非常要好的狐朋狗友,当时刘邦什么都没有,张耳自然也不贪图刘邦什么东西,这时建立的感情要远比刘邦成为皇帝之后结交建立的感情深厚。

你觉得靠吃软饭起家的张耳,刘邦为什么这么看中他?欢迎留言讨论。

海瑞,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就是那个刚正不阿,敢骂明嘉靖皇帝的清官。《海瑞骂皇帝》后来被改编为戏曲,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民间脍炙人口、津津乐道的故事。在当代史上,还因为《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导火索,而引发了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当然,由自己被罢官之事而生发出后世这么大的事件,是早死去380年的海瑞,做梦也不会想到的!本文只谈论海瑞从政的官场生态效应,以期或对后辈为政做事有所启发。

海瑞其人

海瑞是海南琼州人,仕宦家庭出身,其祖父做过知县,父亲是个廪生在其4岁时病逝,家道中落。在母亲严格管教下,海瑞少有大志,潜心学习四书五经走科举道路,35岁考取举人,后连续两次考进士不中。为维持生计,第一份职业是在福建南平县学做教谕。教学成绩不错,引起上级关注,在几次上面官员莅临学校视察工作时,海瑞站立长揖而不跪拜,由此得了个“海笔架”的外号!声名传播后,海瑞被任命为浙江淳安知县。这是对海瑞的破格任用,因为当时明朝的举人只能做“吏”,惟有进士才能做“官”。在淳安县任上,海瑞治理得井井有条,对穷苦百姓多加保护,对土豪劣绅刻意打压,且故意冷落来淳安揩油的达官贵戚,其为官风格基本形成。

海瑞最奇葩的举动是上疏骂皇帝。当时的海瑞还只是个官阶六品的户部驻云南主事,竟在奏疏里对当朝皇帝嘉靖口无遮拦地批评指责。据说嘉靖帝看到一半,就极为震怒,把奏章摔到地上大喊

“不要让他跑了 ”,近侍告诉皇上这人已买好了棺材,家里的仆人已全部逃散。嘉靖才愤恨地说 “ 他想当比干,奈何朕不是商纣王 !” 由此海瑞逃过死劫。

后来海瑞做过应天巡抚,此任上惩治豪强手段强硬,甚至连保护过他的原内阁首辅徐阶的家人也不放过,但是穷苦百姓拍手称道。

有道德洁癖也是一种病态

家道中落的海瑞,从小过的是穷苦日子,骨子里对官员腐败深恶痛绝,而其执拗性格又不断强化自身的清廉形象,这样特立独行,就成了官场中一个有道德洁癖的人物。

对自己苛责,对别人更苛责。应天的御史台本没有什么实际事务要做的。长期以来的官员都不坐班的,可海瑞一到任,立即要求改变工作作风,人人“打卡”考勤,不上班的扣除薪水。有一位御史过生日,在家摆宴席,请歌伎戏班子唱了一天。当时听戏,已是不分阶层的社会时尚,就是老百姓也不会觉得官员请人唱戏犯法。海瑞则按照太祖“御史为百官之表,宴燕不得延伎”的规定,把这位御史按到地上,杖责了一顿,谁求情也不手软。另有一位陈御史,让差役到市场上半价买米,被人举报。海瑞要加倍处罚陈御史,把差役革职,打了30大板,再把他枷号在陈御史办公的衙门前,以羞辱陈御史。

这些举动是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但是也有小题大做之嫌,普通百姓看热闹鼓掌,可官场中会人人自危,暗积怨愤的。何况当时社会风气已远非朱元璋之明初,贪污之风已成了官僚体制下的一种默契,不仅是官员们的现实物质需要,也是维持整个官僚体制运转的需要。

可海瑞似乎不了解或者干脆不愿承认这样的事实,就是想以一己之力来禁绝贪污腐败。所以,海瑞的行为是向整个官场、向旧体制发起的进攻,他固执偏激以至于即使孤军奋战也在所不惜,结局是不难预料的,定会碰得头破血流。靠不怕死的名声,去撼动群体贪腐的体制,无疑以卵击石。

海瑞是个个性很强的官员,爱惜清名的羽毛到了有洁癖的病态。好名与好利是两个极端,本质上都是贪婪,只是好名的贪婪百姓喜欢。这样说不是为好利贪财辩护,老谋深算的封建当权者哪个不明白官场里的猫腻,水至清则无鱼。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故事叙述者尼克在开篇里有一句话比喻新颖,值得玩味:“去年秋天我从东部回来的时候,我觉得我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穿上了军装,并且永远在道德上保持一种立正姿势(at a sort of moral attention)”(巫宁坤译)。

如果抛开小说中的语境,可以这样解读这句话:希望人们在道德上保持一种立正姿势,就是希望人们都能保持整齐一致的道德水准和道德判断,都能保持整齐划一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进而延伸开去,在人生观和人生路径的选择上也要整齐划一。

这种心态其实是一种道德洁癖,那就像要求所有人都是一个模子刻出的长相和神态一样,荒谬不切实际。即使所有人都能保持一种立正的道德姿势,那也并不代表道德和价值取向或判断整齐划一了,而只不过是人为摆拍出一致的立正姿势罢了。

不过,有道德洁癖的人好像到处都是,道德洁癖的传染性大概也不亚于流感。所以当“躺平”思潮在社会上蔓延开来的时候,就难免有成功人士商业大咖替年轻人着急:如果年轻人都躺平了,太佛系了,将来国家靠谁?我很愿意相信说这话的成功人士商业大咖们确是为国家民族未来计,以奋斗者加成功者的姿态,苦口婆心地对青年人行劝诫之责。

不过,苦心往往不被理解,偏有网友调侃:躺平的韭菜不好割。如果将躺平看做是时下有些年轻人不堪承受激烈生存竞争的压力,选择主动退出社会竞争序列的一种生活姿态,我们就会理解网友的调侃:割韭菜何必还要找个那么高大上的理由呢?

其实,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人家商业大咖们根本无需担心没有韭菜割,就算是躺平已经蔚然成为一种思潮,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有越来越多的响应者和践行者,但还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选择站立的姿势,亦或是笔直的立正姿势,正激情满怀的准备迈向社会和人生。

在这个世界上将996视为“福报”,愿意加班加点为公司也为自己的未来打拼奋斗的人有的是,有割不完的直立的韭菜,应该也不差那几撮躺平的韭菜吧。

所以,调侃归调侃,我们还是应该将人家对年轻人的劝诫看做是正能量的苦口婆心,没有必要看做是为了割韭菜而寻找理由。不过,这样正能量的劝诫怕还是会不受待见,我想,原因恰恰是,这样的劝诫是希望青年人在道德上保持整齐划一的立正姿势,保持统一的拼搏奋斗的姿势,听起来像是道德洁癖症的发作。

水至清则无鱼,矜清则不能容物,如盗窃小过,则断肢斩首。又复排挤才能而小节不重者。君子首先仁厚,容小过而不漏大恶,义之过严,伤物多矣。

无德小人,自知为人所鄙,于惨刻之行,尚有忌而不敢为也,可畏者名为君子,恃其清直之节,理直气壮,刑人杀人无所顾忌矣,民之议者亦曰激浊扬清,锄强扶弱也,君则以为公忠无私,良吏也。实为恶,而不失美名,则其刑杀,岂可胜道哉!固恶烈于小人也。

人之蔽,民之蔽,徒辨于清浊,不辨于仁刻,徒分于强弱,而不辨于是非,抑富锄强,每为愚民所快也,故常受酷吏之饵而不自知,且颂酷吏之德。

清廉,正直,固美德也,矜其美德,则过矣,执于一德,酷矣,而以苛求于人,自以为义而不自觉其残忍也。杨氏洁己,墨氏爱人,岂非德哉?而孟子距之深,执一则贼道也!故君子不以一节取人,亦警惕恃一节者。孔子固已言直之弊,,曰:“直而无礼则绞。”绞,尖刻也。任何美德,不可过也,当有礼也,礼以制中也。

虽仁亦有蔽,孔子言六蔽,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儒圣言德,而于德之蔽,未尝不指之也,以诫乎执一贼道者。任何美德,皆须学以辅之。岂可恃其生质之美?尤不可执其一德,而害他德也。

王船山《读通鉴论》言清臣之弊曰:“大臣而以清节著闻者,类多刻覈而难乎其下,掣曳才臣以不得有为,亦非国民之利也。汉、宋之世,多有之矣,孤清而不足以容物,执竞而不足以集事,其于才臣,如水火之相息、而密云屯结之不能雨也。

士之始进也,自非猥鄙性成、乐附腥羶者,则一时名之所归,望之所集,争托其门庭以自处于清流之选,其志皆若可嘉,其气皆若可用也。而怀清之大臣,遂欣受之以为臭味,于是乎和平之度未损于中,而激扬之情遂移于众,竞相奖而交相持,则虽有边圉安危之大计,黎民生死之远图,宗社兴衰之永虑,皆不胜其激昂之众志,而但分流品为畛域,以概为废置。夫岂抱清贞者始念之若斯哉?唱和迭增,势已成而弗能挽也。

士起田闲,食淡衣麤,固其所素然矣。若其为世禄之子,则抑有旧德之可食,而无交谪之忧;读先圣之书,登四民之上,则不屑以身心陷锥刀羶薉之中,岂其为特行哉?无损于物,而固无所益,亦恶足以傲岸予雄而建鼓以求清流之誉闻乎?天下之事,自与天下共之,智者资其谋,勇者资其断,艺者资其材,彼不可骄我以多才,我亦不可骄彼以独行,上效于君,下逮于物,持其正而不厉,致其慎而不浮,养其和而不戾,天下乃赖有清贞之大臣,硗硗者又何赖焉?”

清过,则和平之道丧。不能容物,而好与人相竞,掣肘才能之臣,使其不能有为,甚至不顾宗社国家之安危,此亦清廉者之弊也。故清者,当辅之以和,宽能容物。

清末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六回云:“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以为我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眼所见,不知凡几矣。试观徐桐、李秉衡,其显然者也。二十四史中,指不胜屈 ”

秦朝无贪官,而多酷吏,百姓不堪,遂二世而亡。反酷重于反贪也。

人须有道德,然道德乃多样者,非单一也,执一必有弊。以德自矜,道德傲慢,亦不善也。又有道德洁癖者,求人太刻,责中人以不及,皆执德而伤德也!以清伤仁,可乎?以公灭亲,可乎?君子毋以小德害大德,警惕恃小德而无恻隐,无忌惮者!清不可伤和,况以伤仁?大德失矣,小节恶足取哉!王船山曰:“如包拯、海瑞之类,任他清直自炫,终为名教之罪人。”孔子以为“言必信,行必果”,犹为小人也。小廉小信,君子不取也。孟子曰大人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儒家非曰仁义礼智信乎?何曰不必信也,信者,末节也,不可执也,执之者,小人耳,夫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信当近义,不可悖义也,不义之信,君子不守也。

以上就是关于陈元方郭林宗文言文全部的内容,包括:陈元方郭林宗文言文、靠吃软饭起家的张耳,刘邦为什么这么看中他、海瑞是老百姓喜欢的清官,在官场咋就不受待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8815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