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阴身

什么是中阴身,第1张

中阴身,是六道轮回“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生命之外的,又一类生命形式,这类生命的载体是在六道中行善所得到的清虚果报身。拿人来说,如果是这一生行善至极,就会不出现中阴身的果报形式,直接化生到天道;如果是做恶至极,也会不经过中阴身果报,而直接化生到地狱!只有介于两者之间的人,命终后才产生中阴果报身,这种果报身的寿命是人道的四十九天,这四十九天之中,往劫所结下的亲、仇缘份都会来诱导中阴人,起心动念去其处团聚,亲者叙旧情、仇者还其债!如果能把握住自己的心态,心不为冤亲所动(中阴身体是世间的风、火、药、铁器所伤害不了的身体。),就能用心念往生到佛国净土!比如观想并同时念阿弥陀佛圣号!

中阴身,又名中有,即人死后尚未投胎之前,有一个由微细物质形成的化身来维持生命,此化身即是中阴身。此中阴身在最初的四十九天中,每七天有一番生死,经过七番生死,等待业缘的安排,而去投生。

人绝大多数都会转世投胎,这个世界众生都生了死,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死了又生,这么循环不断,在六道轮回(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里头转来转去,所以叫生死相续。这个生,是从顺习,众生都愿意随着这个生;死的时候,就是随业报变迁而流转,即随他自己所造的业去流转。

人在第八识没有离开之前,这叫未舍煖触

等这个众生临命终的时候,六识都去了,七识也走了,就剩第八识没有走。

这第八识从什么地方走,什么地方就是煖的、热的。譬如:要是这第八识从脚心走,这脚心就是热的;从腿上走,腿就是热的。这时候,这是一个现阴,现在的这个五阴身。

这个阴你修好了,它就成佛;你不修行,它就是鬼。

这时候,一生善恶俱时顿现:这一生,做善事就生天,做恶事就堕地狱;造什么业,在这个时候就要受什么果报。若做善功德多,就会从头上走;若造罪孽过多,就会从脚上走。那么从上走,这是上升;从下边走,这是下坠,这是堕落了。所以这都有一个表法、表现,所以说“俱时顿现”,即刻都现出了。

就因为这个,念佛的法门是这样子,其它坐禅的法门、持咒的法门和学教的法门也都是这样子的;都是你在平时若没有这个习惯,等到用的时候,就来不及了。

死之后,中阴身阶段

在七七四十九天这期间内,在地府里要经过多番的审判。审判之后,善业重,就生在善道;恶业重,就生在恶道。这是人的生死大概情形。

死后怎么去吉祥地方

四十九天之内,能帮他诵戒、诵经、诵咒、念佛、供养三宝、放生、印佛经、造佛塔,造种种的福利,供养三宝,来救拔他。

佛经上详细说明: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来现在。善男女等。闻健自修。分分己获。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业受生。未测之间。千万愁苦。何况堕于诸恶趣等。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后。随业受报。若是罪人。动经千百岁中。无解脱日。若是五无间罪。堕大地狱。千劫万劫。永受众苦。

过这四十九天之后,他随他自己所造的业,而去受他的果报。他经过千百岁的时间,没有解脱的时候。

这应该是封建迷信中的一种说法,可以咨询一下算命先生。

扩展资料:

人,可以从生物、精神与文化等各个层面来定义,或是这些层面定义的结合。生物学上,人被分类为人科人属人种,2号染色体和猩猩甲条染色体着丝粒融合(平衡易位)缔合模式接近度超过16N,并臂间多次倒位,其余染色体都有很强的同源性,是一种高级动物。精神层面上,人被描述为能够使用各种灵魂的概念,在宗教中这些灵魂被认为与神圣的力量或存在有关。文化人类学上,人被定义为能够使用语言、具有复杂的社会组织与科技发展的生物。

什么是中阴身

中阴又叫中蕴、中有,就是五阴和五蕴的意思。所谓阴和蕴,是指色、受、想、行、识五种,乃三界众生生命的组合元素。阴是唐以前的旧译,蕴是唐以后的新译。三界众生称为二十五有,所谓有,就是有五蕴;不出三界是被五蕴所困,解脱生死即是出离五蕴的三界。

中国民间说:‘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把佛教的五蕴改为中国思想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其实,五行的相生相克仅属于物质世界。佛教的五蕴之色蕴就涵盖了全部的五行,其余的四蕴则属于精神世界。精神与物质的结合,就成为三界众生的活动现象。

根据《俱舍论》第十卷,中阴身有五个名字,分别是:意生身、求生、食香、中有、起,这是依据其性质分的。如:依意求生得化身,因而称‘意生身’;又因其经常喜好寻察当生之处,而名‘求生’;依各种喜爱的气味来维持和营养他们的身体,故名‘食香’;因为是处于从此生的败坏到另一生出现之间的过渡期,所以叫‘中有’;他能够产生生命过程中的另一个身体,而他本身却是不藉父母等缘,乃自然而生,因此又称为‘起’。

有福报的中阴身是以好的香气为滋生的食物,无福的中阴身是以恶臭的气味为滋生的食物。凡是中阴身都有神通,能够见到肉眼所不能见到的事物。中阴身的阶段究竟能维持多少时间?有不同的说法:有说一直到另一期生命的开始为止,不论多久都叫中阴身;有说中阴身的生命只有七天,他可以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一次又一次地受生为中阴身。但是古来佛教所相信的,是根据《大毗婆娑论》所说的,人死之后七七日间为中阴,因此而有在人死之后七七日内设斋供养,做布施功德,祈祷冥福,超度亡灵等的佛事,相沿成为一般的佛教信仰。

其实,人死之后,在另一期生命的出生之前,叫做中阴。三界、六道所有众生,死此生彼,都经过中阴的阶段;但无 众生是定境,没有色蕴,所以没有中阴。以《大宝积经》第五十六卷〈入胎藏会〉所说,由地狱众生而转的中阴,容貌丑陋,如烧焦的枯木;由傍生而转的中阴,其色如烟;由饿鬼所转的中阴,其色如水;欲界的人及天所转的中阴,带有金色; 众生所转的中阴,形色鲜白。因此,中阴身的形状有两手、两脚、四脚、多脚,或者没有脚,都是随著他们生前的形相,而显出同类的身相。又根据《俱舍论》第九卷说,欲界中人的中阴,身量像五、六岁的儿童。欲界的菩萨之中阴则如壮年人的身量且相貌杰出,当其入胎投生时,必有光明照耀。而 天人的中阴,则形量圆满和他生前相同。

根据《大乘义章》第八卷说,欲、色二界众生一般皆有中阴身,唯上善及重恶众生,死后立即往生净土,转生善类,或直堕地狱及饿鬼趣,所以没有中阴。以重恶众生的业感而言,唯造五逆罪者没有中阴。

又根据《释净土群疑论》卷二,也有两种见解:一说往生净土,不经中阴,因为命终之时,即生于莲花中,所以不应有中阴;另一说则是,往生净土之人,从此秽土而生彼净土,是死此而生彼,在这中间当有中阴,不过虽经十万亿佛土,仅如弹指顷,沿途以诸佛国土的香饭之气滋养其中阴身。这些说法虽不尽相同,但都表示了中阴身的存在。

从以上的经论资料所见,凡是众生,若在欲界与 ,除了大善大恶能于死后直升直堕之外,都会经过中阴身的阶段。他不属于任何一道,当他所待投生的因缘成熟,就会以入胎和化生的方式确定投生的类别。

在未投生之前,可有转变其投生类别的方法。例如得闻佛法,或亲属为其祈福供养,做种种佛事,便能影响这一中阴身的前途上升;如果由于积怨难消,再加上亲友和仇敌的干扰,也会使得中阴身改变方向而堕于恶道。所以 密宗特别重视中阴身救度法;即在显教,也主张临终的助念和七七的超度。以佛法来救济中阴,是召请中阴身来听闻佛法,化解心结,减轻烦恼,也以佛法的力量使得有缘的鬼神欢喜,以此为其结善缘的功德达到超度的效果。

至于上善与极恶之人其所以没有中阴身的原因,是在于他们没有等待因缘的必要。就好像有人在大学还没毕业时,已经办好出国留学的手续,或已被公司、行号、机关预聘,毕业之后,不需要等待工作机会,或到处找工作,这也许是他们的家庭背景或学业成绩优于一般学生所致。相反的,如果出生便为猪、牛、羊等的家畜,表示出生以后,已经决定了他们被人宰杀,做为食物的命运。因此,如果积极修行、努力为善、信心深厚、愿力坚固,就没有堕落三涂的恐惧。只要以信愿和修行的力量自利利人,上求下化,便会依信心往生净土,依愿心修菩萨道,不论生于佛国,或生于娑婆,都是直来直往,毫无旁徨、等待的现象,所以,对信愿具足的佛教徒而言,并没有中阴身的过程,也不必要他人以中阴身救度法来超度。(圣严法师著《学佛群疑》)

因为平时念佛熏染,中阴身突然回忆起了佛号,可以往生吗?

古德的著作中,有中阴身往生的说法,但这个人的念力如何,大有问题,中阴身是否能够回忆佛号,就更成问题了。因此要在平时养成净念相继的习惯,不要有在死后侥幸取胜的想法。(李炳南原著《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大乘显识经》卷下云:

识弃故身,新身未受,当尔之时,识作何相?佛告大药王子言:譬如人影,现于水中,无质可取;手足面目及诸形状,与人不异。体质事业,影中皆无。无冷无热及与诸触,亦无疲乏、肉段诸大,无言声、身声、苦乐之声。识弃故身,新身未受,相亦如是。(《大正藏》第12卷185页中)

中阴身是连接前后生的中间环节,由前生惑业决定后生处所,因果相招,法尔如是。因此论文云“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他”是谁呢?并非别人,还是自己的“见思烦恼”的业因所感之果。以未证得无生法忍,于生死分上,不能自在主宰。如佛经云:“世间一切法,唯因果无人”(无人即无我,无自在主宰力)。《楞严经》卷八云:“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大正藏》第8卷143页中)人当临命终时,于脑海中,会将平生经历、所作所为的一切善恶好丑事情,势如潮涌一般地一时浮现,即使为时短促,也会历历分明。回忆到善事好事,心则愉悦,身则安隐;回忆到恶事丑事,心则忧戚,身则痛苦。还有前生所造善恶诸业,若报缘时到,此时也会显现。如论文云:“中阴身境,即临命终时,现身及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此境一现,眨眼之间,随其猛烈之善恶业力,便去受生于善恶道中,一毫不能自作主宰。”

“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正是说明业强报先、心随业往而不由自主。

“如人负债,强者先牵”,是说过去所造业力。“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是说现在的一念心力。业力纵然强大,如果临终之际的一念心力,倘能超胜于业力,凭这一念殷重的心力,对受生处是可以起到决定作用的。如梦东(彻悟)禅师云:

吾人生死关头,惟二种力:一者,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此心力也;二者,如人负债,强者先牵,此业力也。业力最大,心力尤大。以业无自性,全依于心。心能造业,心能转业。故心力惟重,业力惟强,乃能牵生。若以重心而修净业,净业则强。心重业强,惟西方是趋。则他日报终命尽,定往西方,不生余处矣。(《卍续藏经》第62卷336页上)

吾人洞明此理,即应以殷重心,专修净业,则净业必强;心重业强,命终定生净土。若平素存心,旁骛余业,不以净业为重,则“无常杀鬼”,一旦到来,中阴境界现前,便不由汝做得主宰了;“自恨早不预修”,悔之晚矣!

《正法念处经》卷第三十四说中阴身投生时种种情形。其中,人死又托生人的情形如次:

若人中死,还生人中,有何等相?云何希望?其人死时,若生人中,则有相现,云何希望?若生人中,于临终时,见如是相:见大石山,犹如影相,在其身上。尔时其人,作如是念:此山或当堕我身上,是故动手欲遮此山。兄弟亲里见之,谓为触于虚空。既见此已,又见此山,犹如白氎(dié:细棉布),即升此氎,乃见赤氎,次第临终。复见光明,以少习故,临终迷乱,见一切色,如梦所见。以心迷故,见其父母,爱欲和合,见之生念,而起颠倒。若男子生,自见其身,与母交会,谓父妨碍;若女人生,自见其身,与父交会,谓母妨碍。当于尔时,中阴则坏,生阴识起,次第缘生,如印所印,印坏文成,是名人中命终还生人中。(《大正藏》第17卷200页下)

《大乘义章》卷八,介绍中阴身的有关问题。

1、中阴身的“有无”:依大乘经论说,有无不定,上善者或重恶者(如五逆等)趣报疾速,则无中阴;余业(平生善恶不显着者)则有中阴。

2、中阴身的“生分”:胎卵湿化四生,皆有中阴;所有中阴,皆是化生。

3、中阴身的“形类”:中阴身的形态,依其前生之业,将往何道投生,中阴身便现该道形态。若欲生天道,则仿佛似天人;乃至将堕落地狱的中阴,仿佛地狱形类。

4、中阴身的“形量大小”:若是将欲投生人道的中阴身,其身形有如“有知小儿”(大约相当于四五岁孩童的大小),趣生天道的中阴,比天人身量小。投生余道的中阴,皆比该道众生的身量小。

5、中阴身的“形色”:如《地持经》卷八说,中阴身的颜色,有好(善)、恶两类。好色中,又有极好(大善)色和微好(善)色的分别。恶色中有极恶色和恶色的分别。极好(大善)色的中阴身,如明月光;微好(善)色的中阴身,如“波罗捺”衣。极恶色的中阴身,如夜黑暗;微恶色者如黑羊毛光。

6、中阴身的“趣向差别”:要堕地狱的中阴身,堕时足朝上头朝下,直趣地狱;至地狱中受报之时,形如人立。中阴上生天道时,如箭射孔。中阴投生余道则倚行(用行走的方式)。

7、中阴身的“相见不同”:一般说来,是上能见下,下不能见上。如地狱中阴,相互但见地狱中阴,不见余者;畜生中阴,能见畜生、地狱中阴,不见余者;乃至天道中阴,能见下五道一切中阴。

8、中阴身的“所食不同”:欲界中阴,具足四食(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此中段食但食人间食物的香气。天道中阴,无此段食,但有识触、意思食等。

9、中阴身的“衣服有无”:诸天中阴,一向有衣。人道中阴,则不一定;有福德者、有惭愧者中阴有衣,余者则无衣。

10、中阴身存在的“时分”长短:教中人有三种说法。一说:极短一念,极长七日,若过七日不得生处,则前中阴灭已更受一中阴。二说:中阴极长七七四十九天,必得投生处所。三说:中阴身寿命长短不定,乃至下一生处的父母未和合来,常在不灭。《大乘义章》的着者净影寺慧远法师认为,此三说中,第三说(长短不定)为善。

11、中阴身的“阴质”:中阴身形,色极精微,无有余缘,能坏其根。即是说,中阴身是人间人类看不见的极其精微的色质,即俗所谓的神识生命,所以是不可摧坏的(世人被他杀或自杀,不过是肉体被摧坏而已,神识生命则是永在的)。如是中阴身具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并且非常猛利敏感,其程度超过诸天;一切世界,应受生处,见闻无碍,具有求生的快速自在之力。

12、中阴身的“染净、圣凡”:中阴身有染有净;染污者投生六道之中,清净者则超凡入圣。(《大正藏》第44卷618、619页)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中阴身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中阴身、中阴身是什么,是鬼吗,禅宗,禅宗思想、中阴身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8737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