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与家、家与国的关系,在儒家看来是如此之相似

国与家、家与国的关系,在儒家看来是如此之相似,第1张

只要能处理好整个家族之间的关系,就能处理好国家政务,这也太简单了吧?

但是,《大学》第十章:释“齐家治国”一篇中,确实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认为的。

其基础理论是这样的:就是“治国必须先齐其家”,因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几层关系,始终是贯穿于家庭治理和国家统治之中的。

在协调家族及家庭内部关系的过程中,会用到“孝、悌、慈”,而这些道德标准也能运用到国家治理中。

比如,在处理家庭关系中,子女要对长辈孝顺,而在国家管理中,臣子要对国君忠诚,这即所谓的“事君”;

在处理家庭关系中,各个叔伯兄弟之间要讲“悌道”,要相敬如宾,而在国家管理中,各官吏之间,也应该相互团结,共同为国家的富强而努力工作,这即是所谓的“事长”;

在处理家庭关系中,还要讲“慈爱”,就是大人对孩子要慈爱,而在国家管理中,当官的要对广大民众慈爱,才能教化民众,民众才愿意服从你管,这即是所谓的“使众”。

你看,这就是儒家创始者们的天真想法。纵观中国历史,宫廷内部,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兄弟父子之间的相残;皇宫之外,因为争夺权力,所进行的官吏之间的杀戮,早把儒家的这一思想,抛到了九霄云外。

现在重新审视儒家的这一想法,可以说,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比如,如果执政者在自己的家庭中推行仁让之风,那么,这种仁让之风才能在整个国家内盛行。

在中国的远古时代,尧舜禹就是仁让之风的化身,而桀纣就是典型的暴虐君主的再现。

在这一章中,有几个生字,我不认识,所以予以整理。

1、“桀”(jie), 同“节”音。这个字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凶暴;第二个是,古代同“杰”(杰);第三个是,古人名,夏朝末代的君主,相传是暴君。在这里,朱子指的就是这个暴君“桀”的意思。

2、“戾”(li),同“丽”音。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罪过,另一个是,乖戾,乖张。朱子在这里,用的是第二个意思,“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就是一个国君贪婪暴虐,一国就会大乱。

3、“蓁”(zhen),同“针”音。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叠)草木茂盛:如其叶蓁蓁;另外一个是,同“榛”:如深蓁(荆棘丛)。《诗经》中用的就是第一个意思:“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4、“忒”(te),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个同“特”音,是指差错,比如,差忒;第二个读音,同“推”音,意思是(方言)“太”的意思,比如:风忒大。《诗经》中用的是差错的意思:“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这章有几句话需要记忆:

1、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2、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3、故君子有储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国与家的经典佳句:

1、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自:唐代·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释义: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2、诗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出自:宋代·陆游《病起书怀》

释义: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即使事情已经商定,也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完全下结论。

3、诗句: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出自:唐代·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释义: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4、诗句: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出自:清代·徐锡麟《出塞》

释义: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为国捐躯,哪会想将来战死后尸体以马革包裹而还。

5、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出自:唐代·杜甫《春望》

释义:国都遭侵但山河依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茂盛地疯长。

        “家”字是会意兼形声字,上下结构,上边是宝盖儿,下边是“豕”即猪的意思。在古代,家里有猪,表明家里富有。

      国:一口玉中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当看到早晨五星红旗随着太阳一起升起时,那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那种使命感的召唤使我们觉得自己所处时代的幸运与幸福。

      当看到非洲有饥荒时,当伊拉克、阿富汗战争频仍时,您是否觉得国与家是多么密不可分啊。

     

     

以上就是关于国与家、家与国的关系,在儒家看来是如此之相似全部的内容,包括:国与家、家与国的关系,在儒家看来是如此之相似、国与家的经典佳句、“家”与“国”字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7840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