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的事迹

戚继光的事迹,第1张

戚继光,字元敬,出生于一个武将世家。六世祖戚祥曾随朱元璋的义军南征北讨,战死在云南。从此,戚家就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一职。按照明朝制度,指挥佥事是正四品武官。

戚继光在家庭的熏陶下,自小就读书习武,并在嘉靖二十三年(1544)父亲戚景通去世后袭职,年仅十八岁,可谓少年得志。但是,戚继光并不想躺在先人留下的资本上睡大觉,他要凭借自己真正的实力去实现自己更高的追求。嘉靖三十一年(1552),他参加了山东举行的乡试,中了武举。

能中武举可是了不起的成就,因为当时一般参加武举的人,能通过第一场“马上射”考试的仅十分之七,能通过第二场“步下射”的仅十分之三,再通过“策论”考试的就仅为二十分之—了。嘉靖三十二年(1553),戚继光升任为署都指挥佥事一职,成为正三品的官员。

离京赴任前,戚继光曾赋诗一首,名为《马上作》。诗云:“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戚继光后来的岁月,确如这首诗中所言,一生戎马倥偬。他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等地抵御倭寇,特别是在浙江和福建的抗倭战场上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从嘉靖四十一年到四十三年(1562~1564),戚继光先后在福建独自或者配合总兵俞大猷取得了横屿、牛田、林墩、平海卫、仙游等大捷,又肃清了福建倭患。

在抗倭战争中,戚继光立下赫赫战功,狠狠打击了倭寇的嚣张气焰。也正是在戚继光等人的支撑下,明王朝的东南海防总算是得到了稳定。

扩展资料:

戚继光成就

1、军事上,戚继光撰写了两部重要兵书,即《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这两部书是他练兵打仗的经验总结,也是他训练军队的教本,在军事学上有很高的地位,被收录《四库全书》,占军事著作的十分之一。

2、戚继光在戎马倥偬之际,留下了《止止堂集》等诗文篇章,在当时那个年代就享有“伟负文武才如公者,一时鲜有其俪”的赞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赞戚继光的诗“格律颇壮”、“近燕赵之音”。王士祯将其列为古今名将能诗的十一人之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戚继光

民族英烈的故事:

一、民族英雄邓世昌

邓世昌,广东番禺人。原名永昌,字正卿。1874年毕业马尾船政学堂。1880、1887年两次赴英国接回清廷购买的六艘巡洋舰,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被授予“葛尔萨巴图鲁”勇名。

邓世昌鼓励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有死而已!”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旗舰“吉野”号。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年仅45岁。怒海英魂邓世昌由此成为对日战争中的一座永不沉没的海上丰碑。

二、民族英雄祖逖

祖逖,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字士稚。祖逖自幼胸怀大志,为练就了一身好本领,与好友刘琨“闻鸡而起舞”。辞色壮烈,部众莫不慨叹。这就是著名的“中流击楫”之誓。当时,河南坞主各拥兵自重,相互攻击,他派人招抚,共御石勒。

321年,正当他在虎牢关秣马厉兵,积蓄力量,准备向北推进时,东晋王朝内部矛盾激化,王敦擅政,晋元帝司马睿派戴渊为征西将军,以监督祖逖。祖逖看到北伐难成,忧愤死于雍丘,享年56岁。

三、民族英雄岳飞

在南宋初期,抗击的是入侵宋朝的金兵;文天祥是于南宋末年,反抗的是后来取代南宋的元朝军队;而于谦则是在明朝中期,率兵成功保卫京城,击退了瓦剌大军的入侵。

但是他们的英雄事迹,都同样可歌可泣。都是当国家遭受外寇入侵、人民遭遇灾难之际,能不顾个人安危,发挥自己军事特长,甚至花费私人财产,去资助军资与国家开支。并且,都能身先士卒,奋勇抗击来犯之敌。

当金军攻打江南时,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结果成功收复多处失地,大长岳家军的同时,也大灭了入侵者的威风。

大明嘉靖年间就在皇帝专心修道,大臣们专心斗争的时候,日本正处于极度混乱的战国时期,全国分成三四十个诸侯国互相斗争,但是战败的倭人就逃到中国,而且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但是恶劣的品行并不能否定他们的战斗力。

嘉靖三十四年,四十余名倭寇,从浙江平湖入境,向杭州进逼抢掠之后逃向淳安,但是由于倭寇不知道不识路线,走了半个多月,竟然走到了南直隶一带,在常州苏州附近抢了一把,之后跑到了南京城下,最后在大军围部下,才被歼灭。

据说当时被他们杀死砍伤的平民士兵已达三千多人,四十多个人在大明帝国的眼皮子底下转悠了一个多月烧杀抢掠,十几万明军竟束手无策。

这不是简单抢劫,也不是单纯的军事活动,而是向大明王朝的挑战。

这四十多个倭寇其战斗能力相当于现如今的四十多个特种兵,当时大明各地驻守的部队普遍战斗力都不高,这些倭寇不攻城只抢东西,抢完就跑,也就是今天的持械流窜犯,自然是难以围捕,所以出现所谓的打到南京城下的怪事也就不怪了。他们时而集中时而分散,大队倭寇战斗力强不好打,小队倭寇机动灵活没法打。

为了几十个人调集数千大军围捕,实在犯不上,但是倭寇越闹越乱。

面对东南沿海的倭乱,朝廷也不是不管,张经、胡宗宪都先后领兵清剿,也打了不少胜仗,也收拾了汪直、徐海,然而倭寇还是越大越多,知道一个人的出现,所有的局面就彻底有了改变,这个人就是戚继光。

在日本的战史书籍中有一个用来形容战争结局的词语——玉碎。所谓“玉碎”就是只要是死在战场上,无论是战死、病死、饿死统一都称为“玉碎”。

日本是死称为“玉碎”,戚继光则就是“粉碎机”,因为但凡遇上他的日本倭寇玉碎率一般都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嘉靖三十八年至嘉靖四十五年戚继光历十三战,每战横扫敌军几近全歼。最大伤亡仅为六十九人,敌我伤亡平均比例为30:1,空前绝后彪兵史册。戚继光的名字也成为了倭寇最可怕的噩梦。

嘉靖三十四年 年轻的戚继光调任浙江,接任了宁绍台参将的职务,这一年戚继光刚刚二十八岁,正是踌躇满志意气奋发的年纪,时刻盼望着大干一番事业,机会说到就到。

戚继光刚刚上任一个月,倭寇就到了,这一次倭寇抢掠的目标是浙江慈溪,接到消息之后戚继光时分高兴,他决定借此机会与倭寇大战一场。

根据情报倭寇只有上千人,为了确保安全他召集了上万名士兵,准备以多打少,用胜利庆祝开门大吉,然而开门不一定就能见喜。

大队人马开到了浙江慈溪东南的龙山,在这里他们遇到了倭寇的主力,著名的龙山之战就此拉开序幕。这场战争这么有名并非是因为有什么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只是因为这场战争实在莫名其妙,莫名其妙的开始,莫名其妙地结束。

终于是遇上敌人了,戚继光时分兴奋,他立刻观察地形布置谋划安排攻击队形,但是等他忙乎完了,却惊奇地发现没有人执行他的命令,士兵都跑光了。

威风凛凛的明军遇到人数远少于自己远少于自己的倭寇,竟然是一触即溃,别说攻击了,连逃命都顾不。

前军溃败,中军也动容了连戚继光的副将也拉着他的衣袖让他赶紧一起逃,然而惊愕的戚继光很快地恢复了平静,他挣脱副将的拉扯取出了他随身携带的弓箭从容的命部将:此处哪里有高地,带我去!

站在高地的戚继光,审视着眼前滑稽的一幕,人数众多的明军是四散奔逃,几百个倭寇在后面穷追不舍肆无忌惮。看来是败局已定,关键时刻戚继光弯弓搭箭,瞄准带头冲锋的倭寇头领,射出了致命的一箭,连续三箭射杀了三个倭寇头目,这一举动彻底打垮了倭寇的心理防线。

他们放弃了追赶,停了下来,在前面逃跑的明军看到后面倭寇不追了,顿时鼓起勇气振作精神,在奔跑之中完成了难度很大的一百八十度大回转动作,开始追击倭寇,戚继光马上找来部下命令部下,全力追击。

可是让戚继光更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士兵们追出了一段之后,却开始陆续自动返回,戚继光拦住一名士兵问为什么不追了,这位军爷毫不见外地告诉戚继光:这都是老传统,把他们赶远一点就行了,反正他们还要来的,犯不着拼命。

戚继光呆住了,他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半晌回不过神来,龙山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戚继光从此战认识到了很重要的一点,光靠手下的这些人,即使把常遇春再请出来也是无法打胜仗的。

在龙山之战之后的雁门岭之战中这帮人再一次的把戚继光一个人丢下,戚继光拼了命才挣脱倭寇。

戚继光决定上书要求重新练兵,总督胡先宗被戚继光的诚意打动了,拨给了他三千士兵,让他去训练,戚继光之所以能在军事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就是因为他有一项无人可及的专长——练兵。

三千名新兵怀揣着混饭吃的梦想来到了军营,但是他们做梦也没想到,等着他们的将是地狱般的生活,在戚继光几近惨无人道的训练方法下,新兵蛋子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每天都是遍体鳞伤,然而正是在这个残酷的环境下,把他们打造成了一支铁军——戚家军。

军队训练成型,戚继光决定带他们出去见见世面,而他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台州,不幸的是就在台州附近的椒江,他们就遇上了敌人。这是一件让戚继光始料未及的事,毕竟都是新兵,指望新兵一开始就打胜仗不太现实,然而事情的发展远远的超出了戚继光的预料。

由于戚继光长期以来的高度训练新兵饱受摧残,累积了这么长时间的怒火,心态几近失控,当敌人出现在面前的时候,他们突然意识到,发泄心中怒火的时机来了。

三千新兵像野兽一样,瞬间就击溃了眼前的倭寇,并且是穷极猛打,一直追出百里之外,最终把倭寇赶下了海才算完。在此战之后这支新军是一发不可收拾,一路上高歌猛进,与台州、温岭等地连续四次遭遇倭寇,四战四捷。

戚继光心满意足了,在他看来,自己的目标已经是达到了,他已经拥有了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然而事实证明他错了。

嘉靖三十七年,戚继光的美梦被无情地打破了,岑港之战,面对缺兵少粮的一千多倭寇,戚继光带着三千新军与卢镗、俞大猷一同发动了猛攻,结果上万名明军竟然毫无办法,多次受挫而返,伤亡惨重。

之前威风无限的新军在这群有组织的敌人面前,也全然没有了打散兵游勇的威风,残酷的现实震醒戚继光。

戚继光求见胡宗宪说:若准我在义乌征兵四千,倭寇之乱必平。胡宗宪略加思索就同意了他的提议,对于义乌人的战斗精神戚继光已经有了充分的信心,但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决定提高标准条件,只有最为精锐,最为勇敢的义务人才能成为这支强大军队的一员。

事实证明义乌确实是人才辈出,虽然招兵的要求如此之高,但经过海选依然有四多人光荣入选,可见当地老百姓除了极具商业潜质之外还有相当高的政治觉悟。

经过严格训练义乌军已经具备了极强的战斗力,然而在几次与倭寇的遭遇战后戚继光无奈的发现,虽说每次都能击败敌人,但总是杀人一千自损八百,伤亡比例差不多。戚继光苦思冥想最终想出来一种新的独门绝技。

嘉靖四十年四月,两万余名倭寇集结完毕向浙江进发,这些倭寇的目标是台州,著名的台州大战就此拉开序幕。戚继光非常兴奋,他试一试新的战法,所以他放弃了通常的防守策略带领主力军主动出击。

种种迹象表明倭寇第一个进军的目标将是宁海,戚继光立刻带兵日夜兼程赶去迎敌,当戚继光赶到宁海的时候已经有上千名的倭寇登录。

看见明军赶到之后,他们并不感觉惊慌,因为明军最为畏惧的就是倭寇的近身搏斗,只要靠近他们,击溃前军,他们就会争相逃窜。

倭寇们发起了冲锋,事情的顺利似乎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他们刚刚冲到明军的面前,还没动手,对方的队形竟然自信崩溃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倭寇们十分高兴,但神奇的是那些看似慌乱的明军却都有相同的人数——11个人,之后所有人就听到了,一声响亮的号令“列阵”。

就此鸳鸯阵出现在了 历史 上,也是鸳鸯阵的第一次亮相,这是个毫无弱点的阵型十一个人互相掩护构成一个完美的杀阵。

倭寇不知此阵,依旧冲锋,可惜的是在明军合理的配合下倭寇死伤大半,宁海前哨战就这样结束了。倭寇死伤二百余人,戚家军除一人受伤,还是因为脚扭了,毫无其他损失,首战告捷。

然而宁海一战只是倭寇的一个圈套,就在戚家军抵达宁海的同时,倭寇的数千主力正向新河方向急行挺进,意图偷袭新河城。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因为新河城十分空虚,里面主要驻扎着明军将领与士兵的家属且以妇孺居多,如果落入倭寇手里,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戚继光镇定笑着的对部下说:请诸位放心,在援兵到来之前那座城池不会失陷的。戚继光如此自信是因为城里有一个戚继光一生中最怕的人,只要她在倭寇就绝对进不了城,她就是戚继光的夫人王氏。

很多人认为怕老婆的行为其实是爱护老婆,但是戚将军是真的怕他的夫人,因为他的这位夫人确实是个了不起的女人。

十八岁的时候刚上任的戚继光娶了一位姓王的姑娘过门,也就是上面说的王氏,当时戚继光已经是四品的指挥,但是他夫人的家世更为厉害,岳父最高曾经任职总兵,是明军的高级将领。将门出虎女,王氏脾气倔强而且自幼习武善于刀剑,据说发起火来连戚将军都不是对手。

论家室比不过,论功夫也未必打得过,所以通常俩人有矛盾的时候大多都是戚继光让步。

再说回倭寇,当倭寇到达新河城下的时候,城中的百姓极为恐慌,毕竟城中的士兵都已经出征了,仅剩下普通百姓和妇孺毫无反抗之力。

于是王氏出现了,她召集仅有的上百名亲兵,命令他们立刻贴出告示稳定人心,憨厚去军械库分发武器给大家,忙完之后,王氏回家穿上自己家传的盔甲,登上城头准备指挥作战。她将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勇气和英武并不是男人的专属。

正当倭寇们满怀着抢掠的梦想跑步来到新河城下的时候,他们惊奇的发现城头上竟然插满了旗帜,并且杀声震天,站的是水泄不通是不是还从城内射来弓箭和火枪。

城内凡是能动的人,不管是老是少,只要能动就被戚夫人拉上了城头,虽说是没有什么战斗力,但是管不住人多吓唬人。

倭寇们是不敢轻举妄动,准备第二天动手,然而第二天戚继光的援兵就到了,于是苦苦等待的倭寇们是完蛋了,援军发动了猛攻。戚夫人自然也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率领亲军由城内杀出。两头夹击之下,击毙敌寇上百人,剩下的实在是受不了了,只好分头逃跑。

嘉靖四十年四月二十六日,新河战斗结束,倭寇死伤二百八十余人戚家军仅仅阵亡三人,作为一次遭遇战新河战斗是十分成功的,然而经过交锋明军发现这群金帆新河的倭寇,仅仅千人而已,显然这并不是敌军主力。

根据情报显示敌军主力已经抵达台州,准备拂晓发动进攻,而明军距离台州还有一百多公里,嘉靖四十年四月二十七日经过一晚上的奔袭戚继光率军挺近一百一十里,终于在黎明十分抵达台州。

此时敌军距离台州只有两里,时间刚刚好,在离城两里的花街自以为得计的倭寇,终于是遇上了正在休息的戚家军,吃惊之余他们惊恐地发现,这群敌人的表情是十分凶恶,似乎是恨不得吃了自己。

如同之前的战斗一样,戚继光再一次摆出了鸳鸯阵,倭寇们则排出了一字阵迎战,由于地势狭窄鸳鸯阵突然变阵,队长身后的两列纵队各自分开,以五人为单位进行布阵,开始独立战斗,这是戚家军第一次变阵。

倭寇们挥舞长刀面对五行阵,既不能攻也不能守,只要被狼筅挂住,顷刻之间就会被长矛刺穿,虽然许多人是持刀狂呼死战不退,但是结果就是死亡。倭寇们只能逃跑,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戚继光再次下达指示。

阵型就此开始第二次变化,在命令下达的那一刻,狼筅兵迅速上前,站在队伍的最前面,长枪手紧跟在他的后面,盾牌手和短刀手分别在长枪手的侧方保护他们的侧翼,阵型在狼筅兵的带领下开始发动追击,这一次戚家军的变阵是鸳鸯阵的第二种变化,名字叫做三才阵。

三才阵主要用于冲锋进攻或者是敌军败退时的追击,当然对于倭寇来说变阵已经无所谓了,不管是五行阵还是三才阵都是要人命的,赶紧逃跑才是最佳选择。戚家军追击残敌再次大获全胜。

嘉靖四十年四月二十七日,花街战斗结束,倭寇伤亡一千余人全军败溃救出被虏百姓五千多人,戚家军伤亡合计三人,在新河之战与花街之战以后,倭寇大势已去,戚继光继续发动攻击,并在上峰岭和长沙之战中大量歼灭敌人。

同年五月末,进犯倭寇全线败退,倭寇们乘兴而来,被人追着屁股打了一个月,没有抢到什么东西,反而还赔了本,只好是败退而归。

这是一次光辉的战役,是一次以戚家军彻底胜利,日本倭寇彻底失败而告终的战役。自嘉靖四十年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二十七日,戚继光率其所部四千明军对阵两万敌军,在没有其他军队配合的情况下五战五胜,攻击歼敌五千五百多人,累积伤亡不到二十人,史称台州大捷。

以上就是关于戚继光的事迹全部的内容,包括:戚继光的事迹、有关民族英雄的事迹、明朝那些事儿——抗倭名将戚继光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6508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