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天天学】孔繁森的一个搪瓷缸

【党史天天学】孔繁森的一个搪瓷缸,第1张

党史天天学】孔繁森的一个搪瓷

孔繁森的一个搪瓷缸。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的陈列柜里有一个搪瓷罐。这个搪瓷罐是孔繁森夫人王庆之家的纪念馆收藏的。王庆之总是说,“这种搪瓷罐在孔繁森很受欢迎。”退伍的时候,他几乎把所有的生活用品都给了战友,却一直带着这个搪瓷缸。搪瓷缸底部锈迹斑斑,他舍不得扔掉,可见他对这个搪瓷缸的喜爱。

1961年,孔繁森17岁。当时正赶上部队在学校征兵。学校领导推荐孔繁森参军,是因为他连续多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并担任过表现优异的学生干部。

突如其来的“参军”消息让孔繁森既惊喜又兴奋。保家卫国的人民解放军,董存瑞、黄继光等早已刻骨铭心的英雄,让他对神圣的军营生活产生了崇敬和向往。通过体检和政审后,孔繁森脱下打了补丁的衣服,穿上了崭新的绿色军装。一辆满载着胸前挂着大红花的山东聊城孩子的卡车开进了省会济南。孔繁森被分配到济南军区总医院警用通信班,成为一名后勤兵。

入伍的第一天晚上,孔繁森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当我走进军营时,我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这里,无论局长让我做什么,我都要尽力而为。我做不了董存瑞、黄继光那样的英雄,也是真正的好兵!”这个搪瓷缸也是济南军区政治部刚入伍时给新兵的。在部队,他表现很好,第二年就加入了共青团。

就在那时,孔繁森遇到了对他未来成长至关重要的三位良师益友:程序、马和张耀翰三位老革命家。程序是济南军区总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在延安时,她被称为“军中一刀”。在手术台上,她经常为伤病员献血,还抚养家庭困难、无人照顾的孩子。后来,随着她的爱人马奎调到济南军区总医院,孔繁森一直担任她的公务员。两位老革命家的所作所为,在孔繁森湿身之初,就对她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程序还教给他基本的医学知识和常见病的治疗方法,为他在援藏期间为藏族同胞治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程序把他去西藏农村时必须带的小药箱送给了孔繁森。

1964年8月,孔繁森和全班战友根据上级命令,被调到济南军区警卫营。他担任四连一班五班的副班长。作为班上年龄最大的老大哥,孔繁森给了战友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温暖。记住班上每个同志的生日;每天早上,我偷偷把战友的脸盆、牙缸装满水;累了,他会在晚上给战友洗脚;为了替别人站岗,他谎称自己没有手表,不知道时间到了。

孔繁森被评为“济南军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1964年10月赴京参加国庆典礼。服役期间,孔繁森参加了济南军区司令部先进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连续六年被评为“五好士兵”,荣获“特级射手”称号一次。

这个搪瓷罐承载了孔繁森的军旅生涯,记录了他的青葱岁月。从部队回来后,很多人也送他杯子,但他总是舍不得换。这个搪瓷罐不仅表现了孔繁森简朴节俭的品行,也表现了他对军旅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最近概述

审核:李桐华

值班编辑:刘

来源:学习强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8729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6
下一篇 2022-09-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