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天花了 33 亿,小米能靠自动驾驶取胜吗?

500 天花了 33 亿,小米能靠自动驾驶取胜吗?,第1张

500 天花了 33 亿,小米能靠自动驾驶取胜吗?

作者|郎玉峰

2021年是新生力量涌入汽车行业的第一年。其中不乏知名品牌,都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在这样的前提下,他们为什么还要踏入汽车行业?

原因很简单。在汽车电气化改造的时候,虽然风险高,但是机会很多。而未来的出行方式很可能在电转型的时候有更大的变化。这也是目前汽车行业,互联网汽车品牌能混起来的主要原因。

2021年3月,作为在多个领域拥有极高知名度的小米品牌,在新品发布会之际,雷总经理亲自开启了自己的“温暖”时刻。温情与感性的背后,是雷总经理正式宣布小米步入智能电动车行列。

一个

500天你做了什么?

8月11日晚,小米再次发布新品。在这次年度演讲中,雷总公开曝光了小米汽车的最新进展。要知道,这是小米汽车官方公布以来,雷军和小米汽车首次在公开场合正式公布汽车项目进展。在这份《报告》中,小米汽车在过去的500天里做了哪些努力?

在报告的同时,雷总经理也公开发表了对智能汽车未来发展方向的看法。雷总经理认为“自动驾驶是智能电动汽车制胜的关键”。因此,对于具有丰富互联网基因和软件开发能力的小米品牌来说,需要在自动驾驶领域深耕。

500天RD的关键是自动驾驶技术的积累。当然,雷总经理也为粉丝和用户带来了小米自动驾驶的进步。一段8分45秒的自动驾驶路测视频,让用户看到了小米汽车的进步。

目前小米汽车还没有透露任何进展,自己的小米汽车项目刚刚立项。因此,小米汽车的自动驾驶功能采用第三方车辆,搭载小米汽车未来可能搭载的雷达、探测器、摄像头等硬件传感器,考验小米自动驾驶技术的算法能力。在这个视频中,它表现出了怎样的能力?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先看看这个视频。看完之后,相信你对小米的自驾车能力有不同的看法。看了这个视频,我觉得500天的RD周期能达到视频中的自驾能力,真的很了不起。不过从细节上看,还是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天不一点一点的分析整个视频,只是简单的表达一下我看完视频后的看法和想法。

从视频的测试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段视频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从A点到b点设定路线后的自动驾驶,虽然视频中有司机,但整个过程中司机都离开了方向盘,没有接管车辆。所以严格来说,这是一个自动驾驶能力的路测视频。

视频中,小米的自动驾驶车辆演示了多种路况下的操作,包括行人过马路减速避让、自动绕行路线、无保护场景下自动右转、调头车辆避让等。要知道城市路段的自动驾驶更加复杂,所以在复杂的情况下,小米的自动驾驶车辆表现也可以用稳定来形容。

从A点和B点的行驶过程可以看出,路况非常复杂,甚至有一段是事故车辆。小米的自动驾驶车辆可以明确绕开事故车辆继续行驶。从稳定性和完备性来看,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在测试中可以看到很多细节需要优化,尤其是前方车辆停车等红灯的时候。小米的自动驾驶测试车都是长距离停一次,很突兀,然后再启动,慢慢靠近前面的车辆。跟停时会与前方车辆保持太远,与日常人类驾驶保持太远。

其次,根据高架桥路段的视频分析,所有路边车辆的速度都比视频测试车辆快,说明自动驾驶系统过于保守,行驶速度较慢,以保护自动驾驶系统的稳定性。

所以笔者认为500天的“答卷”可以给小米打70分,自动驾驶能力目前已经可以和行业内很多一线品牌比肩,但是研发时间还短,还有很多空需要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对于小米此前透露的2024年量产交付汽车的时间,只有一年半的时间。目前只展示了自动驾驶路测的视频。小米汽车目前还没有透露任何细节,所以留给小米汽车的时间非常紧迫,也需要雷总和小米汽车加快步伐。否则,2024年更加成熟的智能电动车市场将保证产品和市场竞争力。

2

2024年的小米,有竞争力吗?

原本笔者认为2023年甚至2024年电动车市场会出现一场“神仙打架”。让笔者没想到的是,这样的线索在2022年就已经出现了,其中不仅有上面多次提到的造车新势力的品牌,也有很多传统品牌加入到这样的战场,用20-30万元的电动车来分析。比亚迪海豹、长安深蓝SL03、哪吒S、零跑C01等的亮相和发布。都表明各品牌已经为新时代的电动市场做好了“充分准备”。正是因为各品牌步伐的加快,像小米这样的汽车市场在备战两年后压力更大。所以雷总和小米现在肯定比粉丝更渴望。

在这里,我想说一个题外话。2021年,我宣布要造车。2022年,我将拥有这样的自动驾驶能力。2024年,我将量产交付车辆。对于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来说,这个速度已经可以用“飞得快”来形容了。对于小米汽车来说,它是怎么做到的?

了解雷军的小伙伴们,相信雷总的能力不仅仅表现在小米手机上。作为知名的天使投资人,雷总的投资能力在业内也是备受推崇的,他对很多品牌的投资,虽然与汽车无关,但在某些细分领域也能与汽车相关。

小米生态链很了解属于小米品牌的用户,旗下的很多品牌可能真的会在细分领域帮助雷的造车大业,比如,虽然大家永远是充电宝,但换个角度,我们不妨尝试做动力电池;追逐目前活跃在清洁领域,但在此之前,它在电机领域也有很深的研究。再说小米本身在手机和AIoT领域也有很深的造诣。或许正是因为雷很早就布局好了生态链的基础,他才能在比其他品牌更短的时间内,帮助小米汽车打造出一款让小米品牌和粉丝满意的汽车产品。

即使在小米进入汽车行列之后,雷总经理依然没有“闲着”,投资收购了很多与汽车相关的品牌,包括自动驾驶领域的大咖,所以雷总经理的步伐依然很坚定,很任性。

500天过去了。虽然雷总经理对造车大业发表了很短的“答卷”,但足以给关注小米汽车的用户和粉丝们打一剂定心剂。留给小米汽车的时间不多了,让用户和粉丝静观其变才是对小米汽车最好的态度。

写在最后

如前所述,笔者自己也没想到2022年电动车的普及,能看到越来越多让用户眼前一亮的产品,更能看到智能在未来汽车行业的重要性。无论什么品牌,想要在未来站稳脚跟,不仅要有强大的技术基础,还要有全面的汽车产品战略,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不出“蹩脚”的产品。只有这样,智能电动车才能在未来有更大的生存机会。

虽然小米这个品牌本身的流量和声波都很高,但是手机和汽车完全不一样。手机作为一个消费品,一个人甚至一两年就可以更换。但作为家庭“大件”消费品,用户在购买前需要更多的准备。作为一款需要慎重考虑的产品,小米之前的营销手段肯定不行。如果你想在未来的市场上有更好的表现,你必须趁热打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8366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5
下一篇 2022-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