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苏武李陵被俘后都在匈奴娶妻生子,匈奴为何不杀被俘的汉将

张骞苏武李陵被俘后都在匈奴娶妻生子,匈奴为何不杀被俘的汉将,第1张

张骞苏武李陵被俘后都在匈奴娶妻生子,匈奴为何不杀被俘的汉将

严格来说,匈奴和华夏的战争不是几百年,而是几千年。据史书记载,匈奴是夏后氏淳于的后裔。夏朝灭亡后,一个夏人向北逃到草原上。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形成了匈奴,匈奴一直和居住在中原的华夏人作战。

春秋时期,中原诸侯以尊夷联合的方式抗击外敌。战国时,赵国名将李牧灭匈奴十余万。秦朝时,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军队打败匈奴,把他们赶出了北方。汉初,汉高祖刘邦被40万匈奴人围困在邓白七天七夜。

匈奴和华夏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战争史。因为战争,两边的人都被对方俘虏,两边的人都互相投降。无论是匈奴还是汉朝,被俘投降的人基本不会被杀,反而会受到高度尊重。

塔尔坎

1.两次被俘的张骞。

汉朝历史上有名的人张骞,被匈奴俘虏。张骞是开辟丝绸之路的第一人,两次被匈奴俘虏。第一次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月氏,与月氏结盟,同时对付来自东西两方的匈奴。当时汉朝还没有打通河西走廊,张骞一进河西就被匈奴俘虏了。

匈奴将张骞软禁,长达十余年。这期间匈奴不仅没有杀张骞,还娶了一个匈奴老婆给张骞。但张骞始终不愿意臣服于匈奴,一直保持着汉使的心结。后来趁匈奴不注意,逃到了西域。

张骞从西域回来后,想从羌人控制的地区回到汉朝。结果羌人被匈奴征服,张骞又被匈奴俘虏。即使两次被匈奴俘虏,匈奴还是没有杀张骞,被关押了一年多。直到匈奴内乱,张骞一行才再次逃回汉朝。

张骞出使西域

2.苏武谁也不会投降。

苏武是汉朝派往匈奴的使者团团长。匈奴时期,他的手下卷入了匈奴内部的一场叛乱。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苏武举起宝剑,当场自杀。结果被匈奴救了,匈奴劝苏武投降,苏武不肯投降。

苏武想死,结果匈奴不肯让苏武死。匈奴不断派人来投降。苏武越不投降,匈奴单于越想让苏武投降。匈奴为了让苏武屈服,把苏武关在地窖里,不给苏武吃的喝的。苏武靠着百折不挠的意志,饿了就吞毡毛,渴了就吃雪,活了下来。

苏武的坚强意志感动了匈奴。匈奴没有杀死苏武,而是把他流放到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放牧,并给了苏武一些公羊,说等公羊生下小羊,苏武就回汉朝,显然是说苏武不回去了。

苏武牧羊人

苏武被关押的那一年正好40年,被匈奴流放北海近19年。苏武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作为汉朝的使者活着。直到汉朝和匈奴的关系缓和了,苏才把送回汉朝。从壮年到老年,苏武在匈奴控制区度过了近20年。

苏武流放北海期间,匈奴还要求苏武娶一名匈奴女子为妻,并生下苏武的儿子苏。但他的匈奴妻子一直生活在匈奴,他的儿子苏后来被接纳到汉朝生活。

3.娶了匈奴公主的李陵。

李陵是李广将军的长孙,出身名门,继承了祖父骑射的专长。公元前99年,李陵率领5000名士兵与李广利、赵破奴等人一起抗击匈奴。在荀矶山,李陵遇到了匈奴单于的主力。李陵的五千兵被匈奴单于的三万骑兵包围。

汉步典当

最初,人们认为骑马杀死一个士兵是非常容易的。但是这次战斗,李陵以五千卒的兵力在塔尔坎杀了一万人,匈奴的三万骑兵打不过五千卒,于是匈奴单于把兵力增加到八万,继续围攻李陵。在寡不敌众、弹尽粮绝的双重情况下,李陵及其五千爪牙几乎全军覆没,李陵被迫向匈奴投降。

李陵之战虽然全军覆没,但也在塔尔坎死伤近万人,创造了汉朝步兵对抗骑兵的奇迹。这一仗也让匈奴单于特别佩服李陵。匈奴单于娶了自己的女儿,立李陵为右校王。李陵由此成为匈奴的得力干将,为大将,这是汉将投降匈奴的最高待遇。都没有,李陵最终病死于匈奴,他的后代一直生活在匈奴。

李广利是投降匈奴后唯一被杀的汉人。投降匈奴后,李广利还娶了匈奴单于的女儿,受到匈奴的高度重视。因为这件事,李广利被魏律师事务所嫉妒,然后被魏律师行贿巫师陷害而死。准确的说,李光礼不是被匈奴杀死的,而是死于一场政治斗争。

李玲

张骞、苏武、李陵都被匈奴俘虏了,但是匈奴没有杀他们。为什么?有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匈奴人重视强者(人才)。

匈奴史记:强者吃肥肉,老年人吃剩下的。你强,你贱,你老,你弱。

意思是:(匈奴)强的人吃肥肉,老的人吃剩下的。尊重强者,鄙视老弱。

看清楚这不是尊老爱幼,而是尊强爱强。匈奴是一个天生尊重强者,看不起弱者的民族。弱的人在匈奴被鄙视,强的人会被尊重。

匈奴人的这种特点是由他们恶劣的自然环境造成的。匈奴人生活在草原上,完全靠天吃饭。他们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随时面对各种猛兽和敌人。只有强者才能保护自己和人民。久而久之,强者就会受到尊重。

尊重匈奴人和强者

匈奴人尊重强者的习惯,不仅在自己民族如此,在面对俘虏和汉族时也是如此。而且他们越强大,越容易获得匈奴人的尊重。例如,张骞是汉朝出使西域的使者。张骞带着100多人的队伍穿越河西走廊出使西域,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在匈奴人看来,张骞是一个强壮的人。

匈奴俘获张骞后,张骞始终不投降,坚守汉节,这也让匈奴佩服不已。匈奴把张骞软禁了十年之后,张骞依然没有投降,坚持自己汉人使臣的身份,何况是匈奴。即使是汉族人也会钦佩这种坚持。张骞对自己民族的忠诚、信仰和执着,都是打动匈奴人的因素。

再说苏武,苏武也是汉朝的使者。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苏武为了守节自杀了。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会怕什么。仅此一点就让匈奴单于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然后匈奴把苏武关在地窖里几天几夜。苏武凭着顽强的意志活了下来。人不吃不喝活不了几天,苏武却挺过来了,让匈奴。

苏武已经犯了19年的死罪。

苏武19年绝不投降。这种顽强的意志和精神是古往今来少有的,尤其是他在北海19年的艰苦生活。这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事,连匈奴都做不到,但苏武做到了。那种东西,不带任何情欲,只黏在他心里的汉使情节,让任何一个当代人都为之深深感动。

苏武的存在,是忠诚与坚持的精神支柱。无论放在哪里,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匈奴人还没来得及祭拜怎么就被杀了?

李玲是一个另类的“强人”。李陵以五千兵对抗匈奴八万骑兵,战斗到最后一刻,大量杀伤塔尔坎,直到弹药耗尽。因为汉奸的背叛,李陵被迫投降匈奴。对于匈奴人来说,战场上强大的敌人也是他们崇拜的对象。

李陵虽然是汉人,但无论是个人武功还是兵法,绝对在匈奴人中鹤立鸡群。李陵是李广的长孙,李广有飞将军的称号。对于匈奴人来说,他的孙子李陵自然不差。李陵的骑射技术不亚于一般匈奴人。

你越强,匈奴越喜欢。

匈奴缺的是兵法和战法,这是李陵的强项,也是匈奴人比较感兴趣的地方。这种军事才能对于匈奴来说是大神的存在,李陵对匈奴的作用也很大。匈奴人不仅没有杀他,还把公主嫁给他,立他为王。这是对强者最高的尊重和敬意。

李广利第一次投降匈奴也是如此。李广利是汉武帝后期反匈奴战争的领袖,在汉朝地位很高。这样的将军向匈奴投降,对匈奴来说,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此外,李光礼还两次远征大湾,这是汉朝最远的一次远征。李广利做到了。

李广利最后被杀,是因为他被人羡慕嫉妒恨。他不是因为向匈奴投降而被杀的。匈奴历来重视强者,强者不仅身体强壮,而且精神强壮,如张骞、苏武,军事上也是如此,如李陵、李广利。

第二,匈奴人口少,不杀俘虏也是为了人口增长。

如果你仔细观察匈奴对待俘虏的方式,你会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的女人嫁给俘虏,让他们生育,从而增加人口,这也是匈奴增加人口的一种方式。

匈奴人口少。

匈奴作为游牧民族,总是与自然和猛兽斗争,人口损失远大于农耕民族。匈奴人也很清楚,要想强大,人口必须不断增加。

匈奴史记:父死,妻为后母;当一个兄弟死了,他带着他的妻子。

匈奴人有个生活习惯就是父亲死了,儿子可以娶没有血缘关系的后妈,弟弟死了,剩下的兄弟可以娶妻。这是为了什么?就是尽可能的增加人口。人口是第一生产力。

在对待俘虏的问题上,匈奴人沿袭了他们的传统,让俘虏娶本民族的女子为妻,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女子大多是丧夫的寡妇,为了成家生子,从而增加人口。看看张骞、苏武、李陵等人,无一例外都是娶匈奴女子来增加匈奴人口。

汉秦时期

第三,匈奴四面落后于汉朝,不杀俘虏也是增强自己的弱点。

《汉书·福昌干政陈端传》:唐越:夫胡兵为第五兵,而当韩冰为第一,是哪个?钝刃做不好弓。时至今日,气味还算灵动,但仍是三合一。

西汉末年名将陈汤说:一个汉兵抵得上五个匈奴兵。原因是匈奴武器落后,弓箭不锋利。现在匈奴学了汉朝的技术,汉军还是可以以一敌三的。

这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匈奴完全落后于汉朝。第二,匈奴正在学习汉朝的科技,试图缩短双方的差距。那么匈奴人如何学习汉朝的科技呢?就是要善待犯人学习。

自汉朝建立以来,汉人不断向匈奴投降,如刘邦时期的和万。汉文帝时期的中国银行说,汉武帝时期的塞外校尉徐莉,跟中国银行学了很多跟匈奴人讲汉朝的软肋和政治上的软肋。徐莉教匈奴练兵,更有不知名的俘虏教匈奴汉朝的技能和技术。

匈奴人可以学习科技、军事、兵法、武器制造技术等。汉朝的俘虏。为什么要杀俘虏?没有人会被杀。缩短与汉朝的差距,才是匈奴更应该做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5873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