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陆机养的狗“黄耳”,堪称中国最早的“快递员”

西晋陆机养的狗“黄耳”,堪称中国最早的“快递员”,第1张

西晋陆机养的狗“黄耳”,堪称中国最早的“快递员”

原文

陆机年轻的时候很擅长打猎,他的客人给了他一只跑得很快的狗,名叫黄儿。

当我乘飞机去首都旅行时,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无家可归。因为这个笑话,狗说:“我家没有字母。可以写书获取新闻吗?”一只狗摇着尾巴,静静地回应。把机器当书试试,用竹筒托着,绑在狗脖子上。这只狗走出了邮路,找到了向南的路,然后到达了机场。

狗拿着桶安静地展示,机器打开桶拿书。看完之后,狗狗再跟人说话,如果有什么想要的。他家的答题卡,内胎,系在狗脖子上。狗回答了,还是会回来。如果一个人的行程是50天,那么一条狗就要剪半个月。

狗死后,被送回吉村,村民称之为黄儿墓。

——摘自南朝方《说文解字》。

给…作注解

1.冀(jρ)旅:生活在异乡。留下来。

2.史静:洛阳,西晋的首都。

3.原因:所以。

4.绝对地:绝对地,完全地。用在否定词前。

5.(jρ):携带并保持。

6.驿道:驿道,古代陆路交通的主要通道。

7.搜索:跟着,跟着。

8.走:跑。

9.隋:最后,最后。表示最终结果。

10.十天:十天。

1.切:同“天赋”。

翻译

陆机年轻的时候,喜欢去打猎。一个看门人送给他一只叫“黄耳朵”的快狗。

陆机住在都城洛阳,很久没有收到家里的信了,就开玩笑地对狗说:“我家里根本没有信。你能拿着我的信跑回去打听消息吗?”狗高兴地摇着尾巴,汪汪地表示同意。陆机试着写了一封信,用竹筒包好,系在狗脖子上。狗出了驿道,沿着大路往南跑,终于到了陆机的家。

狗把竹筒叼在嘴里,发出声音。陆机的家人打开竹筒,取出了信。看完信,狗又对着家人吠叫,好像在要求他们回复。鲁家人写了回信,放在竹筒里,拴在狗脖子上。得到回复后,狗飞回了洛阳。按照一个人的路程,来回需要50天,而一条狗来回只需要半个月。

后来,狗死了,陆机把它运回村子埋葬,村子里的人把它叫做“黄耳墩”。

文化常识:狗的别称

在中国,养狗历史悠久。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狗的化石,说明我们的祖先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驯养狗了。

春秋战国时期,狗也被列为六畜之一。

《黄儿传书》的故事在许多古籍中都有记载。后来,人们用“黄儿传书”比喻传递家信,也称为“黄泉传书”、“黄泉传书”。

陆机的家乡在吴军,即现在的江苏省苏州市,离洛阳大约1000公里。“黄耳朵”来回跑了才半个月。真的很快,被称为最早的“快递员”。

在古代,狗除了“黄耳朵”还有其他绰号。比如:

Máng指的是多毛的狗。比如《诗赵南野死怪才》:“无使者吠。”

黄茹指的是一条好狗。如《吕氏春简》:“王似黄之犬,宛鲁之犬,困于云梦。”

卢汉指的是一条好狗。比如辛弃疾的《满江红·范县雪》:“忆青春,骏马走在汉路,托起东郭。”

豺叔,俗称狗。比如《二丫史燚兽二》:“代代相传的豺叔,豺遇狗,下跪如拜。”

故事:洛阳纸贵与陆机落笔

陆机,字,吴郡(今江苏苏州)吴县人。他的父亲是,三国时著名的吴人,他的祖父是吴国的宰相鲁迅。

陆机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曹彰作品“平复帖”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被评为镇国九宝之一。

这里有一个关于陆机的故事。

洛阳纸贵与陆机的落笔

左思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出身贫寒。左思长大后,他的才华逐渐显现。他花了十年时间写了著名的三都赋。

文章写好后,左思交给当时的作家张华品评论。张越看越喜欢,拿给当时的书生皇甫谧看。皇甫谧看后大加赞赏,并亲笔为文章作序。

三都赋很快就传遍了洛阳,人们争相流传、复制。当时洛阳纸张供不应求,价格飞涨。

陆机刚到洛阳的时候,也在写三都赋。他一听说是左思写的,就不同意了。他曾嘲笑左思:“真有人敢写三都赋。我想看看他能写些什么。如果他写不好,我就用它来封酒坛。”

但陆机亲自阅读左思的《三都赋》时,印象非常深刻。他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写,都无法超越左思,于是把自己的《三都赋》手稿烧掉,作为退笔的标志。

这就是“洛阳纸贵”和“陆机戒笔”的历史。

文言文知识

说“搜”:“搜”的本义是“古代长度单位,一般八尺为搜”。

“荀”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定义。

1.意思是“沿着,沿着”。上面文章提到的“找条路南下”。又如琵琶邢:“我们顺着旋律引向何处,问演奏者姓名?声音中断了...然后她不情愿地回答说

2.意思是“寻找,寻找”。如《桃花源记》:“谋其志,必失其志,不可寻其道”。

3.指的是“询问,研究”。比如《王维画吴道子》:“一一可寻其源”。再比如“耐人寻味”。

4.意思是“很快,马上”。如《桃花源记》:“失败了,就找到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5858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