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硕士毕业后,我选择回县城进入体制

【口述】硕士毕业后,我选择回县城进入体制,第1张

口述】985硕士毕业后,我选择回县城进入体制

数据记者|程大发
编辑|赵萌

毕业季临近,一些名校硕士、博士竞聘制基层岗位的新闻引发社会讨论。从2022年多地公布的基层岗位候选人名单来看,名校毕业生扎堆进县城似乎是一种新的就业趋势。

源地图

江苏省滨海县2022年拟录取的170多名高校毕业生中,有的来自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高校,有的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伯明翰大学等海外高校;浙江遂昌县24个基础岗位入围者均来自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其中博士4人。

对此,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邓志团分析,一方面,今年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城市的工作岗位有限,人才势必自上而下流向二三线城市和小县城。”另一方面,为了引进人才,一些县也加大了财政投入,出台更多政策吸引高学历人才。

如江苏省遂昌县对首次新引进遂昌的人才给予政策奖励,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奖励45万元,博士研究生奖励75万元;除了提供财政补贴,江苏省滨海县还将为人才提供租房、购房、配偶就业、子女上学等配套服务。

新闻界面联系了四个2022年毕业的研究生。都是在985或者211大学读的,毕业后决定回县城进入体制内。大部分都提到了疫情因素,改变了就业环境和就业选择。这是他们的故事。

齐林,女,中国科学院硕士

我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2020级的硕士研究生。我是学土壤学的,今年毕业。去年申请了上海附近某县的人才引进项目。笔试面试已过,今年1月已完成后续考察流程。我早就应该签署三方协议了,但是因为疫情迟迟没有公布到现在。快毕业了,有点着急,还在面试其他县的人才引进计划。

我对职业选择的看法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变,第一次是在我考上研究生之后。我从小就喜欢自然科学,一直坚信本科期间要走科研之路,所以一直在努力学习。后来我被研究所录取了,我在国科大找到了我喜欢的导师。一切都很顺利。但直到考上才知道,自己喜欢的老师被其他学校高薪挖走了。

后来我的导师很强势。第二年的研究,他给了我一个和第一年完全不同的研究方向。那一年,我很努力,花了很多时间学习,但进度还是落后于其他课题组。很长一段时间,科研让我觉得很痛苦,很想逃避。于是我把就业计划转向了互联网公司。

下学期我得到了一些互联网公司的网上实习机会,主要做科普相关的工作。比如说到新媒体账号“科普中国”写视频文案;要在生物医药微信官方账号运营。这些实习经历给了我愉快的经历,我也收到了实习公司的工作邀请。但我都拒绝了。

源地图

因为疫情,我实习的小互联网公司很难生存,可以说是生存的挣扎,而大的互联网公司情况并不好。在我自己看来,作为应届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稳定很重要。我不能去一个生活艰苦的公司,所以我决定进入体制内。

每次做重大选择的时候,我都会列一个清单,做一个权重分析。在我决定进入体制后,我也做了分析。首先,我想去新一线城市。因为一线城市太卷帙浩繁,希望自己的生活质量能高一点。但从实际了解来看,新一线城市周边的县似乎更容易被录取,所以我主要投资一些县市的人才引进计划。

县不是随便选的。首先需要相对发达,所以我报名的县大多在珠三角地区,比如无锡。离上海杭州不远,交通便利,经济发展好。我已经检查过了,如果我想在未来定居,我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二是薪资。相对于公务员考试和事业考试,通过人才引进计划进入体制内,基本工资、房屋租赁、假期等福利待遇会更好。而且我看到大部分县都提到引进的人才可以享受编制内的待遇。

我感觉进入体制内似乎给了我更多的安全感。我在河南新乡长大,是个“小城作家”。大学之前,我是靠自己的学习能力建立起对生活的信心。但是在我读研究生的第二年,学业受挫,然后应聘了一些互联网公司,并不顺利。我深深地怀疑自己。

公务员考试、事业编制考试、人才引进计划考试第一步是笔试。我觉得考试对于我这样一个从河南打拼过来的人来说并不是很难,所以我决定回到我更擅长的领域。后来几次笔试的结果也证明我的判断是对的。

杨涛,男,中国科学院硕士

找工作的时候,我首先排除了北上广。因为这些城市的房价太高,生活成本太高,我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根本买不了房,根本扎不下根。

我从去年十月开始找工作。招聘市场上和我专业相关的工作很少,互联网的工作几乎没有。我申请了很多工作,但是我收到的面试通知很少。我的反应大多是一些二线城市的私企或者街道和创业公司。

有一次,我在郑州采访了一家农业RD公司。我看到他的招聘启事上写着月薪15000元,但面试后他说最多只能给我10000元,而且拿全薪有很多限制。我相当生气。在我所有的回答中,那已经是一个相对可靠的企业了。于是我把目光投向离家更近的县城。

我家在安徽。首先看到的是江苏盐城的“黄海明珠”人才引进计划。其实盐城是一个发展很好的城市。我查了一下,单看GDP的话,盐城在全国能排30多。我读研期间,去过一次盐城。公交、铁路等公共交通完善发达,城市绿化也很好。整体环境非常适宜居住。

更何况盐城的人才引进计划给的钱也不少。钱,租房,买房等等都有补贴。而且我问了去年通过盐城市人才引进计划进入体制内的师兄,他告诉我钱是可以实实在在发的,挺靠谱的。

这几年受疫情影响,在网上看了很多裁员和企业倒闭的新闻,这也是我想进体制内的原因之一。

源地图

刘鑫,女,中国矿业大学硕士

我的情况有点特殊。我本科专业叫采矿工程。我们学校以前不招这个专业的女生,但是今年学校第一次招女生。后来我考上了中国矿业大学硕士,正好是这个专业硕士第一次招女生。

从实习开始,一直有人问我:你为什么报考这个专业?为什么这个专业会有女生?这一切我都习惯了。作为第一次入学的女生,找工作时,性别限制太大。

我们专业最常见的两个就业方向是:一个是和专业强相关,就是去矿山企业或者矿山设计院;二是做一些和专业弱相关的工作,比如做产品经理,机械销售,和矿山相关的软件运营。我从去年9月份开始找工作,主要是矿山企业的岗位,因为我一上研究生就知道设计院不招女生。但没想到,矿企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不允许女生下井。

在我们专业,挖矿是做研究的前提。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导师曾经接了一个矿企的科研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我可以参与一些实验室的研究,但不能去现场。导师会带男同学下矿除了我,因为公司不让女生下矿。

我实习的时候,有机会看到矿下的工作。这真是又累又危险。但我愿意转入地下。首先,我知道只要企业管理好,地上和地下没什么区别,危险性也没那么大。其次,不怕累,喜欢在矿下做研究。

但是当我开始找工作的时候,我才知道,虽然学校开始招女生了,但是企业还没有招到,他们其实并不认可女生在这个岗位上的能力。

第一条路行不通。我也找过销售和运营方面的工作。找了几个月,发现这类工作主要集中在北方。我是江西人,在北方读了6年。而且由于气候和风俗习惯的差异,我在很多快乐热闹的时候往往无法和别人同频共振,让我觉得自己永远是个陌生人。所以我在找工作之前就明确了,我最多只能去陕西北部,不会再去了。

人生中第一次开始考虑进体制内。我从小就知道公务员这个制度,对公务员工作的认识是,一进去就能一眼看到人生的尽头,每天的工作就是处理一些零零碎碎的杂事,所以整个学生生涯都没有考虑这条路。

从去年10月底开始,我了解了体制内的工作,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也咨询了很多进入体制内的人,询问他们的生活节奏,工作内容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确认机构工作并不是我之前所了解的那样。体制内的人生活稳定,工作后有时间过自己的生活。相对于采矿和销售,这对我来说其实是一份体面的工作。

所以后来申请了江苏某县的人才引进计划,笔试顺利通过,现在在等面试结果。

朱竹,女,湖南师范大学硕士

我本科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后来被保送到湖南师范大学读研究生,但是没有读师范专业,因为一直不想进体制内。

像公务员一样,其实我是有点反对工作环境的。从小听亲戚朋友的描述,感觉公务员的工作环境好像要求你更圆滑,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对单位领导有很大的发言权,没有下属的反驳...所以从来没想过考公务员或者考事业编制。

纵观我的学习生涯,我一直被归类为“别人家的孩子”。我不是特别拔尖,但也是班上的尖子,所以从小就有一种莫名的自信,觉得在大城市一定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大二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会成为一名“都市白领”——无论选择什么专业(我都能做到)。

我本科专业很冷门,大二的时候觉得很迷茫。我成为“都市女白领”的信心开始动摇,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是什么。那时,我碰巧遇到一位教授博物馆研究的老师。她告诉我博物馆学是就业比较好的专业。首先是比较冷门,报名的人不多,但是有人才需求;其次,它的就业方向会很明确,就是进入博物馆或者考古所等单位。所以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跨专业申请了历史,也争取到了一些博物馆的实习机会。

其实所有的博物馆工作都需要职业准备,但是我在博物馆的实习经历非常愉快,完全改变了我对体制的态度。我做过的博物馆工作很有意思,比如文物登记鉴定;我还和老师一起做了一些野外工作。作为一个对历史感兴趣的人,我的作品内容很吸引人。而且实际体验之后,其实博物馆的工作环境还是比较轻松的,朝九晚五,偶尔加班,工作压力也不是很大,人际关系也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复杂。

另一方面,长大后我逐渐意识到,企业也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只要有职场,就要面对职场的压力和竞争;只要有人,就需要处理和维护人际关系。所以我小时候最在意的工作环境不再是我选择体制的障碍。

在体制内选择工作会有一个问题,就是工资不是特别高,尤其是博物馆。我的导师曾经推荐我去博物馆工作,因为他认为那个单位前途光明。他看到招聘,就推荐我去应聘。和在那家博物馆工作的哥哥了解了工资待遇,然后因为工资太低放弃了考试。虽然有兴趣,但毕竟不是有钱人,工资还是要考虑的。

于是我选择了报考人才引进项目,最后考上了家乡附近一个地级市的博物馆。我咨询了在那里工作的同学,一年能拿到10万左右的工资,还有一些其他的补贴。不需要租房子。人才引进计划说,公租房将免费提供。这样的待遇我已经很满意了,所以今年一月份收到这个offer后就没再找其他工作了。

(应采访对象要求,齐林、刘鑫、杨涛、朱珠均为化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58113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11
下一篇 2022-09-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