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让中国

印度让中国,第1张

印度嗅到了遏制中国的“天赐良机

导读:炒作“中国债务陷阱”论,拉拢南亚中小国家,密切与日澳欧的经济合作...最近,印度在国际地缘政治舞台上相当活跃。在挖掘自身发展机遇的同时,其遏制中国的野心也逐渐暴露。应该如何审视印度目前的对华战略?就相关问题,观察者网采访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刘。

观察者网:5月11日,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李继明会见孟加拉国外长穆明。双方再次确认孟加拉国不存在所谓的“中国债务陷阱”。近期斯里兰卡、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出现政治经济波动,而印度一直在炒作“中国债务陷阱”论。这种老一套的宣传在南亚还存在吗?

刘:这种叙事在印度很流行,是印度和西方世界针对中国的舆论信息战的一部分。在这个问题上,印度甚至起到了很不好的引导作用,因为“债务帝国主义”这个词是印度学者布拉马·切拉尼发明的。他的文章出来后,在西方广为传播,进而引领了以“债务陷阱”抹黑“一带一路”的西方舆论潮流。

在斯里兰卡、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这套话语也有一定市场。因为他们国家的一些知识分子长期受西方影响,往往不认可西方的舆论,或者他们国家的一些人在用美国和西方的钱搞破坏中国和他们国家的关系。

尼泊尔的情况非常明显。尼泊尔的大媒体基本都是西方买的。据说索罗斯基金会花了很多钱在尼泊尔运作。所以前段时间在尼泊尔是否批准千年挑战计划(MCC)的问题上,尼泊尔的媒体要么不发声,要么转向美国。

实际上,这种舆论在孟加拉国也存在,但与斯里兰卡和其他国家完全不同,它现在不存在债务危机的问题。孟加拉国的外债现在约占GDP的13%-14%,而斯里兰卡这个债务缠身的国家2021年的外债将占GDP的119%。在斯里兰卡的外债中,中国只占9%左右,比日本还少。

而且孟加拉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是南亚国家中最好的。去年,其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超过了印度。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孟加拉找到了自己的优势产业,即服装制造业。

而且孟加拉国政局相对稳定,国内两大政党在经济开放问题上立场一致。无论哪个政党上台,政策都不遗余力地推动对外开放,一致性很强。这也不同于其他南亚国家,比如巴基斯坦,执政权力更迭后政策会有很大变化。此外,孟加拉国的宗教极端主义问题并不严重。他们一直坚持世俗化的趋势,这也是发展优势。

在新冠肺炎疫情、美国加息和俄乌冲突的叠加下,孟加拉国的比较优势已经显现,因此不像其他南亚国家那样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

5月9日,欧洲现代外交(EU)网站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对实现孟加拉国全电力覆盖的贡献》的文章

观察者网:斯里兰卡总理拉尼尔·维克勒马辛哈(Lanier Wickremasinghe日在电视讲话中说:“今天,对财政部来说,找到一百万美元是一个挑战。”为什么斯里兰卡面临如此严重的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

刘:对于南亚国家来说,债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生产性债务,一种是消费性债务。两者完全不同。孟加拉国的债务基本上是生产性的,可以形成良性循环,也就是说它的债务可以用来发展基础设施,促进当地产业的发展,通过出口创汇,这样就会有比较充裕的资金来偿还债务,然后就会有盈余,不断积累。

斯里兰卡目前的情况是一个极端的例子。自马欣达-拉贾帕克萨政府以来,斯里兰卡的债务主要用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这无疑促进了经济发展。所以拉贾帕克萨执政期间,斯里兰卡的经济发展也相当不错。然而,近两年来,其国内金融出现了严重问题。虽然斯里兰卡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它也是一个福利国家。在教育和医疗方面,人们不需要为此付费。它的财政常年入不敷出,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对它的财政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在疫情、美国加息和俄乌冲突的影响下,其支柱产业旅游业受到严重打击,海外劳务汇款严重缩水,货币贬值,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另外,中国也出现过一些政策失误,比如减税,还有一个农业政策失误,要求所有农民都要采用有机肥。因此,茶叶和大米的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农业产量下降。多重因素作用下,形成恶性循环,集中爆发。

观察者网:除了信息和舆论战,自莫迪执政以来,在周边优先的外交政策下,印度频频向周边国家抛出经济“橄榄枝”。最近在美国的加持下,印度拉拢南亚中小国家,加强与中国竞争的姿态更加明确。莫迪最近对尼泊尔的访问也强调了加强两国互联互通的必要性。给外界的印象是,印度想进一步反制“一带一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理念的做法。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刘:站在中国的立场,无论哪个国家推动区域互联互通,我们都是欢迎的。尤其是硬件的互联互通,这对于南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些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

作为尼泊尔这样的纯内陆国家,尤其需要公路、铁路、电网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大量生产生活物资需要进口,印度是其主要进口方向。尼泊尔对印度的经济依存度超过65%,尼泊尔与第三国贸易的进出口货物约98%经过印度。尼泊尔几乎100%依赖印度供应燃料等一些关键商品。但印度一直将这种经济依赖作为控制尼泊尔的手段。这就是问题所在。

过去,印度在与尼泊尔的互联互通方面做得非常差。所以,如果印度真的能采取一些措施,推动印度和尼泊尔之间的公路和铁路建设,让尼泊尔进出口更加便利,中国是非常欢迎的。因为我们也在和尼泊尔搞互联互通,我们也希望印度和尼泊尔的互联互通设施能够升级,这将推动未来“中尼印”经济走廊的建设。

但我觉得印度的一些项目可能更倾向于收买尼泊尔的人心,而不是给尼泊尔人民带来多少好处。印度所谓的“互联互通”,可能更强调人与人的互联互通,更多的是通过项目吸引尼泊尔亲印人士,直接给这些人分配利益,让他们增加对印度的认同。

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几年印度推动的一些互联互通项目,包括与日本推动的亚非增长走廊,都把重点放在了做人的工作上。相对而言,他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培养亲印人士。

当地时间5月16日,印度总理莫迪抵达蓝毗尼,尼泊尔总理德乌帕前往迎接来源:德乌帕推特

观察者网:除了期待周边国家在中印之间选边站,印度还积极与日本和欧洲进行对话。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印度一度想动摇中国在世界供应链和产业链中的地位。目前印度似乎也有类似动作,同时与日本形成了更紧密的合作。当然,在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下,印度确实获得了一些政治和经济利益。例如,据外媒统计,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印度成为俄罗斯石油的最大国际买家,同时增加了对欧洲的石油出口。在印度也在宣传,现在是印度的经济和战略机遇期。如何看待这个判决?目前的形势对印度来说是“积极的形势”吗?

刘:日印两国一直非常重视产业合作。日本也在印度进行了大量投资。很多年前,日本帮助印度建设了从德里到孟买的黄金走廊,基础设施和工业带,因为日本希望把印度变成中国那样的另一个市场,促进印度的经济增长,然后遏制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他们也在讨论如何通过使用QUAD+平台,建立一个更灵活的可以替代中国的供应链。

日本政府针对国内企业提出了“中国+1”方案,至少要选择中国以外的一个国家来构建供应链。万一中国出事,日本的供应链和产业链不会被切断。

在中美贸易战开始的时候,印度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游说在华的美国和西方跨国公司将产业链从中国转移到印度。现在印度认为,美国和日本已经意识到他们过于依赖中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所以他们应该尽力改变现状。

印度之所以积极参与美国的印太战略,实际上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印太战略,即大国崛起战略。在这个过程中,它需要美国和日本的合作和帮助,在遏制中国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大国崛起和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从中国向印度的转移。

中国武汉爆发新冠肺炎疫情时,印度认为是“天赐良机”,于是在加洛万冲突后,借机推动经济“去中国化”。但印度推行这一战略已经两年多了,毫无效果,至少到今年为止。而中国目前的疫情让印度觉得自己又一次获得了承接产业转移的良机,因为印度声称已经走出了新冠肺炎疫情,而中国却受到了疫情的极大影响。印度觉得未来十年是印度的经济机遇期。他们在国内和世界各地大肆宣传。

当地时间3月19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会谈。图来自NHK

俄乌冲突带来了另一个机会。因为西方认为中国提前知道普京对乌克兰发动军事行动的计划,中俄站在一起。他们也在积极引导世界舆论,说服全世界人民。

这让印度嗅到了机会。当然,俄乌冲突爆发时,印度非常担心。他们担心这场冲突会削弱美国对印太战略的关注,将在印太地区的投资转向欧洲,进而让印度和中国单独对抗。印度战略界认为,这对印度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印度积极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进行双边和多边合作,牵制美国。一些印度战略家一直试图说服美国不要因为俄乌冲突而减少对中国的关注,提醒美国人中国是你最大的敌人。因此,印度现在加强了与日本和澳大利亚的经贸合作,增强了它们的经济连通性和供应链弹性。同时牵制住美国,防止其将主要精力转移到欧洲。

此外,印度还积极与欧洲国家协调。一方面,欧洲国家希望印度改变在俄乌冲突上的立场,停止拼命购买俄罗斯石油。另一方面,他们希望与印度合作,在所谓的“印度-太平洋”地区发挥作用,因此许多欧洲领导人访问了印度。随后莫迪也积极访问欧洲,双方在短时间内进行了密集互动。

一方面,莫迪要向欧洲国家解释,为什么印度要在俄乌问题上采取相对中立的立场,因为他们在武器上严重依赖俄罗斯,也因为“中国威胁”的存在。另一方面,他也想借此机会说服德国等国将其在印太地区的投资和技术从中国转移到印度,帮助印度成为取代中国的新的世界制造业中心。

我们可以看到,莫迪最近访问了德国、法国、北欧国家,很多协议都是围绕这些国家的先进技术,比如氢能、太阳能、可再生能源等。,然后还有一些国防军备方面的先进技术。这是为了加大力度,逐步减少对俄罗斯武器进口的依赖。

印度是与中国有历史和领土争端的邻国。它在地理上处于扼制印度洋航道的关键位置。它是一个新兴经济体,作为发展中国家仅次于中国。印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在现行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使其成为各方争夺的对象。

都说猪能在风口上飞。不知道风口上的大象会不会飞?目前,印度在中印边境仍处于咄咄逼人的态势,仍希望通过在中印边境对抗这些问题来挑起国际舆论。一方面会减少对俄乌冲突的压力,同时会让西方相信在牵制和遏制中国方面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印度也想利用即将在中国举行的金砖峰会向中国施压,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本文为Observer.com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天阅读有趣的文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58113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11
下一篇 2022-09-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