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我昨天哭了两场

俞敏洪我昨天哭了两场,第1张

这一刻,人人都爱俞敏洪

来源@视觉中国

文|降噪|陶丘、孙静

60岁的教父余有些“挨骂的体质”。

刚刚转型不久的新东方直播,得到了经济日报的认可:“作为校外教育培训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新东方的转型具有风向标意义。从一个赚快钱的行业跳到另一个行业恐怕不是最好的示范。」

除了“赚快钱”的庸俗商人,他似乎还经常因其迂腐的“直男”言论而受到责骂。

比如在一次演讲中谈到女性的重要性时,本意是女性寻找男性的标准往往会决定男性在整个社会的努力方向。于是,一句“现在是因为中国女人的堕落,整个国家都沦陷了”点燃了怒火。此前,他还表示,没有孩子,女人的生命是不完整的。“我甚至觉得生四五个孩子会更好。”

但是最近这些诅咒逐渐消失了。

部分是因为时间的过滤,更多的是因为他的《东方精选》和《新东方直播间》。这种艰难的转型在本周终于有了新的面貌:以讲段子著称的新东方老师,将讲课与商品融为一体,成为直播行业中最独特的存在,这个行业始终弥漫着“Buy in buy”的激情呐喊。

赞美的声音飘回到余的耳朵里。在某种程度上,他也成为了一个符号,一个当下被广泛讨论的问题的参考答案:在困境中,我们应该躺下还是战斗?

01 难转红

余的回答永远是后者。

于是,2021年12月底“东方精选”直播间开业的时候,他一马当先,冲到了最前面。但是,就像他平时在公开演讲和采访中的那种“单纯”,学者和教育家的痕迹在他身上太深了,他比那些精通交通法规和传递技巧的主播毫无优势。

他会在直播间展示自己博学的一面,比如用艾青的诗来解释他为什么带农产品,“为什么我的眼里总有泪水,因为我深爱着这片土地”。

但是直播间的用户却不愿意为余老师的感情买单。“价格太贵”是评论区最常见的内容。首秀460万韩元的成交额,在单笔成交额过亿的直播界并不突出,之后便一落千丈。

数据显示,今年3-5月,于14场直播的平均销量仅为13.2万。相比Tik Tok头部主播动辄过亿的单场成交额,真的不上台面。

于直播生涯的“转机”是因为老剧本的回归。

6月以来,《东方精选》双语直播在社交平台上被广泛转发。于退了,段子手老师往前走,把人们曾经熟悉的新东方课堂搬到了直播间。

在这个“一切皆可分段”的时代,这显然击中了流量的爆发点。6月10日晚,主播是董,一位在八年时间里教过50万学生的英语老师。他会提醒用户,“请记得买东西,好吗?然后小心翼翼的搬出黑板,教大家“原切”的正确说法是“原切”。

在被广泛转发的短视频中,主播说“北极会到达极昼,太阳不会落下,很有天赋的说出地理知识后。就像你对家人的爱,对朋友的爱,都是自然而优雅的。右下角1号链接,太阳下500个桃子。」

热心网友也给予了好评,“这真是直播行业的天花板”“学英语就是直播的终点”。就连当晚作为嘉宾出现在直播间的于,也在上线没多久就被网友催促离开。

这样的“驱逐”显然是余乐于见到的。当晚,“东方精选”直播间的峰值人数为10.8万人,上架商品125件,总销售额1534.3万——接近于首映之夜的3倍。

原来,老板余的存在,才是新东方直播工作室“崛起”的最大障碍。

这对于新东方的直播外卖业务来说,无疑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新开始。经过半年的摸索,它终于等来了姗姗来迟的车流加入我们。然而,这个“天花板”并不是另一个“天花板”。说到交易量,“东方精选”远远落后于“交个朋友”直播工作室,与彩虹夫妇、粤东夫妇等头部主播也相差甚远。

以彩虹夫妇为例。彩虹之前只是一名保险推销员,在Tik Tok做了三年多的直播后,她以4000万元买下了一栋豪宅。6月11日,她生下了三个宝宝。在她进产房的前一个月,她的直播间销售额近2亿,其中仅搬单间销售额就超过1.25亿。

年轻网民为余的崛起而兴奋,而分布在更大下沉市场的短视频用户,却在老牌网络名人的这些直播间里沉默。他们不需要在直播过程中学习任何新的东西。“全网最低价”是这个虚拟世界里最值钱的货币。

02 “现在不是承认懦弱的时候”

于并不在乎暂时的“落后”。

6月2日是于在《东方精选》的一场直播,最终达到近200万的收视。在他看来,这一成就是“一次胜利”。

情境可以改变一个人对“成功”的判断标准。双降政策前,新东方2021财年(截至2021年5月31日)营收为42亿美元,净利润为2.3亿美元。没有,差距不大。

在2021年的余,如果回头看看2019年自己写的新东方创业传记《我当时在崩溃的边缘》,大概会有更多的感触和素材。

2021年7月,“双降”政策生效,K12在线教育几乎全军覆没。当时仅新东方就有12万员工。

北大企业家俱乐部的20多名校友带着余去喝了一杯,让自己冷静下来。按照诗人、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的说法,余正在遭受的那种打击,“就像一个人在吃火锅唱歌,高兴的时候,锅被打翻,火被扑灭。””事后,他还写信劝余“认怂”,因为大势已去。

于是乎,半醉的余唱起了《鸿雁》。后来他每空回复校友:还没到承认懦弱的时候。

那段时间没有好消息。新东方股价下跌超过90%,员工从12万人减少到近5万人。余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该退给家长和学生的钱都退了,员工离职时该给的“N+1”也给了。1000多个教学点大部分已经和平解决,额外的桌椅和教学设备也已捐赠。

在沉重的打击下,他还是希望尽可能地维护知识分子的尊严。于是,新东方的《善后处理办法》几次上热搜。

然而,余自己却没有时间为自己感到难过或被自己感动。还有5万员工在迷茫中等着他带路。“如果我不努力,新东方只会死。」

他没有过多分享个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失序时,如何重建心中的秩序。偶尔相关的句子都是以前的“股票”。比如有人问他,遇到困难怎么保持韧性?于:要获得韧性,首先要学会忍耐。“伟大是熬出来的。任何结婚五年以上的人都知道什么是烹饪。」

直播间的“转红”是一种吃苦。有社区创业者表示,直播从入门到找到真正的感觉需要时间。在此之前,你要面对一系列的困境,比如无所适从,在直播间被冷落。就像这两天在新东方直播间走红的董说的,“我们屏住呼吸”。

余在早年的奋斗中对这种感觉并不陌生。三次高考进北大,连续三次出国申请被拒。为了省学费,我偷偷在北大42号楼的活动室开了一个托福班。结果我被学校行政通报批评一个月。

“与其在北大过得不好,不如体面地离开。”于是就有了新东方背后的故事。

新东方作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教育企业,一度处于孤独的境地。但在“双降”之前,已经突然到了崩溃的边缘。那是2015年左右,总营收每年只增长10%以上,而利润每年下降10%以上。而竞争对手前途光明,正以百分之十几的增长率健康成长发展。

于发现,为了向资本市场解释,内部考核机制变成了收入和利润。大家想尽办法开了一个校区,老师没培训就去上课了。新东方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基础——教学质量,被放到了一边。然后业绩下滑,股价震荡,高管团队失去信心。

他提出整顿新东方,修改考核指标,回归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轨道。教学质量够硬。在他眼里,不仅是核心竞争力,更是作为教育企业“受人尊敬”的源泉。

对于从北大学习出来的余来说,办教育不仅是一种商业行为,更具有社会价值。也是这种思维的羁绊。2018年在线教育掀起烧钱补贴大战的时候,最早的在线教育公司新东方在线(成立于2000年)在一群小弟中反应迟钝。

从心底里,余并不认同在线资本对教育行业的改造,或者说是大跃进。在《十三邀》与许知远对话时,他不经意间提到,资本进来后,在线教育领域各种靠谱不靠谱的商业模式都出现了。

虽然在这场线上市场竞争中,老大哥新东方已经落后,不得不在摇摆中开始追赶。

直到双降政策落地,大家又回到原点。直播间成为展示教育质量的新舞台。随着《东方精选》直播间的火爆,一些MSN机构开始从新东方挖主播,二级市场有投资人建议新东方主播转行去抖音赚外地人的钱。

03 "角色"

在接受《十三邀》采访时,余曾被问到一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在历史上的角色?

“没有作用,我在历史上有什么作用。”他几乎脱口而出。

他谈到了自己的“角色”,他需要至少有一项成就:要么像战争中的英雄、伟人一样,做了一些改变历史走向的事情;要么像释迦牟尼、耶稣一样改变人们的信仰;要么是卢梭和伏尔泰创造了一定的思想体系,带来了一定阶段的思想变革。

那次采访是在“双降”政策生效前两个月左右进行的。作为行业领军人物,应该已经嗅到了足够强烈的信号。面试的时候,迷茫和失望的阴影总是会出现。“如果当时留在北大读书,我现在的生活会更简单,更平静。”“我确实有一些教育理想,但是被现实、生活、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

他曾经想成为斯坦福那样的人,把自己一生赚的钱投资进去,办一所一流的名牌大学。“现在我没有这个想法。我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样的环境。」

两个月后,“双减”政策生效,于用近30年时间打造的新东方帝国在历史的车轮中被碾成了异形。教育时代结束,几千万员工被推入了历史的洪流。于捐桌椅,成了最侠义最悲壮的行动之一。

当然,从后来的故事来看,也为后来《东方精选》的成功奠定了群众基础。6月10日直播结束后,很多网友开始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表达对余和新东方老师的敬佩之情。

“强者会尽快站起来。”余老师和跟随他的老师都是不向命运低头的斗士。」

“老师看直播都是很有准备的,都是按照备课的标准来的。果然优秀的人学习能力强。」

“余老师是一位将事业与感情完美结合的老师。虽然现在颜的价值没有了,但是这种格局、勇气、智慧、成功的精神,不仅影响了当年在新东方学单词的我,也影响了现在在职场打拼的我。」

在“躺烂”和“躺平”大流行的时代,余成为一股逆流,证明了“努力”的意义和价值。他曾经和董明珠讨论过“年轻人平躺”的问题,两位企业家达成共识,要唤起年轻人的奋斗精神,而不是鼓励打游戏和借钱,要为中国创造财富。

“现在年轻人躺平了,太佛了,国家的未来谁来做?」

对于那些处于困境和困惑中的人来说,余的《变红》或许也是穿透黑暗的光。它给人信心和希望,给人爬起来再战的勇气。毕竟,勇气总是处于许多稀缺的人类品质的最前沿。正如丘吉尔所说,“勇气可视为人类的第一美德,因为它保持了所有其他美德”。

当然,到目前为止,这个故事的剧本并不完美。它的底色依然是悲伤的。“这么好的老师为什么不能讲课?很多人在网上表达了类似的尴尬。

但是痛苦并不全是坏事。

于曾在《洞察》与的对话中提到“感受痛苦的能力其实是人类的一种重要能力。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我从未试图摆脱痛苦、苦恼、烦恼和绝望。我只是想知道如何将其转化为能量。」

当前,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压力落到了很多人身上,并转化为不同持续时间和程度的痛苦,在文化上是一种怀旧的疫情。人们开始用滤镜重新审视过去鄙视的人和事。被美国名校录取的凤姐,曾经被诟病演技不佳的刘亦菲,曾经被全网嘲笑的芙蓉姐姐,都获得了不错的口碑,甚至好评。

当太多的权威和名人已经陨落,人们蓦然回首,发现曾经是美好的。

在某种程度上,余也享受到了这种社会情绪的红利。潜意识里,人们希望这位经验丰富的企业家能够坚持到底。这些人中,有在新东方上过课的学生,有买了新东方教材的普通学生,也有在千千遇到困难的普通人。

当然,也很期待于的直播。

它需要第二个罗永浩。彩虹夫妇和广东夫妇的成绩是漂亮的,但他们就像阿图罗里的辛巴一样快,他们不得不依靠和防范。而且因为产品选择等问题,他们的故事也不那么配得上表。余就不同了。他和罗永浩的共同点是,从一个悲情的创业者做起,拿着逆袭的剧本,想在直播间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这是最受欢迎的戏剧套路。

而他们的努力不仅仅关系到赚钱,还关系到更大的视野。对于罗永浩来说,是一个自由人,是重新进入科技圈的通行证。对于余来说,这是改变农村现状,探索新的教育产业。这也是成为历史上一个“角色”的机会。与历经一帆风顺的成功者相比,历经千难万险的逆袭者更有力量照亮历史。

余在北大读书的时候,正是诗歌和文学风靡一时的年代。他也对自己的创作充满热情。在《十三邀》中,他展示了自己当年写的诗。

生命在无望的悲伤中死去,

自由的百合灿烂绽放。

别做梦了,别做梦了

会做梦的人永远不会真实。

当你咽下孤独的眼泪

爱情跌入了不可战胜的深渊。

当年那个梦想出国深造的年轻人,为了省学费,创办了新东方。因为不能太快放弃赚钱,他误成了“商人”。20多年来,他吃了时代的红利,成了“风头正劲的猪”,却始终穿梭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就像美国小说家卡弗的一句话:“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不是一场冒险,而是一股无法战胜的洪流。」

但是,对洪流的不同态度,最终会让不同的人到达不同的距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54059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8
下一篇 2022-09-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