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数字藏品:日流水过亿,支付机构日赚百万

疯狂数字藏品:日流水过亿,支付机构日赚百万,第1张

疯狂数字藏品:iBox日流水过亿,支付机构日赚百万

作者|顾彦


去年,NFT爆炸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富豪神话。

Twitter创始人NFT的第一条推文卖了290万美元;艺术家毕普(Beeple)的NFT作品以6900万的天价成交;截止到今年5月,周杰伦同样的“无聊猿”系列NFT已经从0.08 ETH增长到147 ETH,一年增长了1837倍。

在中国,NFT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数字馆藏”(以下简称“数字馆藏”)。由于监管原因,二级市场投机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比如猎鲸等交易平台需要持有半年以上才能再捐赠,而JD.COM灵犀等还没有开始再捐赠。

但是,这依然阻挡不了资本和玩家的热情。在监管的夹缝中,国内的“数字典藏”低调却迅速崛起:支付宝鲸探前期推出的敦煌天妃系列数字典藏,发行价“9.9元+10个支付宝积分”,现已卖到15000多元,膨胀了754倍;39元的杭州2022年亚运会原创数码火炬,在拍卖平台标价314.9万;“山水徽”上的知音数是1.88元。目前市场价已经超过4000元。

鞭牛师了解到,如今的数字存储市场,年轻玩家蜂拥而至,创业者跟风,接队。货币黄牛继续在另一个领域交易,而第三方支付公司已经日进百万。

狂欢之下,可能又是一场割韭菜的盛宴。

创造财富的神话

“我们班长赚了20万,全部套现了。”大一新生张洽告诉鞭牛师,他“入坑”数钱的原因。致富的诱惑就在身边,谁也拒绝不了。

张洽在接触书藏之前是炒鞋的,现在很难“炒”鞋了。“以前随便能出七八百溢价的鞋子,现在只能赚三四十块钱。”

张洽等一批“炒鞋”玩家开始转战西藏市场。炒鞋和炒鞋的逻辑差不多,年轻人很快上手。

张洽把从鞋子投机中赚来的数万美元投资到了几家商店,但他没有班长那么幸运。“(丢了)现在还剩一半”。

与张洽不同的是,大学生梁博已经投入了三四千美元的奖学金,目前已经赚了两万美元。但梁博告诉鞭牛师,他已经准备收手了:“说白了,我也不太相信自己的运气。”

但真正“停下来”的人还是少数。国内的数字收藏玩家大多是90后、00后,很多都是大学生。“我身边的人都在玩。”大学生形象地说,他们甚至可以在学校直接和同学进行二级市场交易。

NFT在国外的采购流程比较复杂,需要一定的金钱圈基础。而在国内,无门槛的丰富数据采集平台已经可以满足张洽这样的大学生的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数字藏品交易平台数量已经超过300家:阿里鲸探、腾讯魔芯、JD.COM灵犀、小红书R-space、网易星球、哔哩哔哩“数字藏品”、Hi宇宙、斑马中国、Unique Art、Metavision、东一元、iBox、HOTDOG、Artpro……...

据统计,目前数字收藏市场规模约为180亿美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820亿美元,约合5490亿人民币。

千亿级市场吸引了大量创业团队。目前国内数字收藏平台琳琅满目的背后,有互联网大公司,有传统收藏平台,有国有资本,甚至有币圈团队跑进市场。

数据收集平台

“iBox”,国内最火的平台之一。

今年4月开始破圈的IBox,创造了无数激进的暴富神话。比如起拍价为99元的《西游金箍棒系列》藏品,在二级市场已经被炒到了2万多元;“天坛系列”数字藏品“玉帝”在二级市场的价格早已高达48410元,甚至一度逼近10万元。

6月15日,iBox新品“Nonoku头像”售价499元,目前二级市场价格在26600元左右;99元销售的“颐和瑞寿”系列盲盒目前在二级市场的价格高于4000元,“麒麟”搭配“SSR”盲盒目前在二级市场的价格不低于5万元。

几百倍的溢价让无数进入者红了眼。

创业者陈思哲告诉鞭牛石,他和几个技术人员讨论了一个晚上,决定转型做“数据采集”平台。“技术一点都不难,大家都很兴奋”。

据中新经纬了解,搭建数字收藏平台几乎没有技术门槛。“20天就能完成系统开发和测试,基础版用的时间更少”。

在公链上搭建数字收藏平台更容易。因为公链代码是开源的,团队可以直接使用,相当于直接跳过了开发部分。

在国内,有可以直接提供底层技术的公有链,如知心链、蚂蚁链、Conflux等。

Conflux告诉鞭牛士,在完成一系列备案和资质审查后,项目方成立了自己的商场。“可以根据我们发布的标准文件,将授权的数码产品注入到Conflux树链中,然后上架销售”。

一批区块链团队开始进入数字存储领域。当然,入市的不仅仅是币圈创业团队,还有当年币圈的疯狂玩法。

谁在赚钱?

“币圈很多黄牛都在搞收钱,MLM师傅带单。”币友齐瑶告诉鞭牛石,他在之前的炒币群里看到过不同币的宣传。

“上一个项目亏了,再开一个项目,我第一时间告诉你,让你血本无归。”这是当年“盘拳”的口号。

那么,蜂拥而至的年轻玩家赚钱了吗?

“不赔钱。”我告诉鞭牛士,“我比较谨慎。等我赚了一两百块钱我就卖了,手上也不会留太久。”

梁博的游戏也很安全。赚一点就卖一点。“放在包里很安全”。然而,他也错过了许多致富的机会。梁博曾经拿900元收了《魏徵斩龙王》,涨到1100就卖了。由此,《魏徵斩龙王》的报价已经高达数万元。

“一开始玩iBox是有利可图的,尤其是之前的新活动。很多新人进入市场,藏品价格也水涨船高。”告诉张洽鞭牛师,6月初,iBox将年龄限制调整为21-60岁,张洽开始寻找其他平台交易。目前,张洽拥有中国唯一的艺术和数字收藏。

但是在各类社交平台上,数字存储赔钱的声音还是占了比较大的比例。有网友觉得“真不是学生玩的”“半个月亏了一万”“5月12日以来亏了一大半”“1w8买的8000”。

谁在赚钱?

“支付公司一天赚几百万。”业内人士张文新告诉鞭牛石,一些数字存储平台已经开放了二级市场,可以连接中小型第三方支付公司。

玩家接入支付公司后,只要完成实名认证,就可以在数字存储平台的二级市场进行交易。

第三方支付公司是怎么赚钱的?我们可以从iBox和yeepay之前的声明中学习。

一部分是账户管理费。

作为iBox平台支付终端唯一指定官方合作伙伴,yeepay将按照10元/身份证/30天收取管理费。

根据iBox的最新公告,现在已经有上百万的用户。此前有媒体估计,yeepay每月来自管理费的收入至少达到了1000万元。

但实际上,支付公司会赚得更多。

除了管理费,支付公司还会收取交易费。张文新透露,在与数字存储平台的合作中,支付公司每笔交易收费超过1500元,上不封顶。

对接存储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盈利能力如何?没有透露具体数字,但他委婉地解释道:“通道费比当年接P2P的时候高,收益可以和当年的P2P媲美。”

据此可以反推平台交易量:日流水轻松破亿。

数字收藏=庞氏骗局?

去年10月23日,“NFT”三个字在阿里鲸发现和腾讯魔芯内页全部消失,改为“数字收藏”。

目前NFT在国内已经改名为数字收藏,大部分分布在基础联盟链,交易只能用人民币。

虽然起源于钱圈,但一些热衷于NFT的“钱圈玩家”对数字收藏的反应平平,两个圈子几乎完全割裂。

“数字收藏不符合区块链精神,不能算是真正的NFT。”货币玩家一般拒绝参与数字收藏交易。“数字收藏平台和生态相对封闭,无法自由转让和交易,不符合开放、去中心化的理念。”

“算藏币的逻辑和炒土狗币的逻辑一样,还是传销。”齐瑶认为。

目前国内的数字收藏平台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猎鲸等国内大公司推出的平台,对二次交易和再赠送有严格限制,相对注重合规性;另一种是中小创业公司推出的平台,交易限制少,所以炒作和庞氏基因比较多。

同时,后一种数字收藏平台往往会采取激进的营销策略,如“空投资”、“合成”等噱头,吸引新用户加入,并促使用户不断做出新的改变。

此外,一些平台甚至充当“裁判员”和“运动员”,一边发行藏品,一边在二级市场利用资本“抬高”本平台藏品的价格。

“这就是‘圈子’的玩法。”齐耀说,“不会公开宣传,只会在社区口口相传。”

和之前的币圈一样,收藏中也有各种乱象。

关于iBox背后的团队,业内有很多猜想。据天眼查平台消息,iBox链盒运营主体为海南链盒科技有限公司,与Xi安桂芝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纸贵科技”团队曾经在币圈推出墨链,现在代币墨基本为零。

不过,链盒科技近日在回应媒体时表示,两家公司是独立的公司,运营并无直接关联。

5月17日晚间,TT数字西藏公司发布公告称:“由于近期市场波动,我们老板经不住诱惑,挪用100W平台启动资金投资iBox。目前职位缩水到10W,平台无法继续运营,技术团队被辞退。写完这个公告我要撤了。我们说再见就走!”。

在此之前,iBox因为平台上的数字存储价格减半,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前10。

此外,数字收藏还存在版权纠纷。

5月29日,徐悲鸿美术馆在社交平台发布版权声明,指出部分数字平台以徐悲鸿先生的名义销售相关数字藏品作为噱头。这些数字馆藏的原作有的是赝品,有的无法提供完整的溯源证据,有的作品与徐悲鸿先生完全无关。

徐悲鸿美术馆也在评论区指出,其并未授权魔核发行徐悲鸿先生的数字藏品。

近日,一款名为链玩APP的应用在宣传中表达了“与某影帝成功牵手”、“与某影帝强强联合”、“与某影帝合作”等字眼,并使用了古天乐的照片。

6月16日晚,古天乐经纪公司发布声明,称古天乐从未与某应用合作,也未参与该项目的任何活动、产品或服务推广,从未授权其使用古天乐的肖像或姓名。

“如果你想做,我有完整的链接。”齐耀说,虽然可以很快拉一个团队,但不会选择在这个领域创业,监管的风险太大。

去年10月,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联盟、中国艺术研究院、浙江省杭州市网络公证处、蚂蚁集团联合发布《数字文化创意产业自律公约》,坚决抵制数字文化创意产品恶意炒作行为。

近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也发出倡议,呼吁会员单位坚决遏制NFT金融证券化倾向,严密防范非法金融活动。

“从不缺席”

“感觉玩不了多久了。”齐耀认为,“被监管是迟早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玩家都很清楚数字存储的疯狂和泡沫。大多数数字收藏只是一个传递包裹的游戏,但每个玩家都相信自己能在镰刀摆动之前逃脱,成为这个零和游戏的赢家。

“数字收藏的概念在中国刚刚兴起,不断有新人进来。我绝对不是最后一个。”生动地表达。

“能挣钱,那不是最实际的吗?”梁博认为,但他也承认数字存储的风险很大。“国内数字存储行业刚刚发展起来,缺乏准入标准。市面上有很多藏平台,谁也不知道这些平台有没有资质,有没有割一波韭菜跑路的想法。”

“不能当饭吃,主业还是学习。”梁博要退出计数圈了。

“我不会再投资(数字收藏)了。”张洽还说,这些平台一直在打折,“图片”越来越多,没有那么多钱接手。到头来,这些图一文不值。

然而,在网络上,在社区里,在关于藏书内容的讨论下,“乞带”“乞团”的声音从未停止。

“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就会践踏世界上的一切。”从P2P,币圈到今天的数字收藏,钱不眠不休,发家致富的传奇从来不缺追随者。

(应采访对象要求,本文名字为化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52540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7
下一篇 2022-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