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湟鱼洄游原因

青海湖湟鱼洄游原因,第1张

新华全媒+直击青海湖湟鱼洄游高峰

新华社7月1日电(记者范、)盛夏时节,青海湖特有物种(学名“裸鲤”)迎来洄游产卵高峰。迁移的道路充满了艰难险阻。从产卵到孵化,黄花鱼卵的出苗率往往不到百分之一。

沿着青海湖北岸,来到了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的泉基河。河水势平缓,两岸聚集了大量的黄鱼。一条小鱼摇着黄色的背鳍,挣扎着向上游。眨眼间,它潜入水底,消失在视线之外。

6月30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全吉河,一条黄花鱼跃起,向上迁徙。新华社记者范摄

在河岸上,青海湖裸鲤救助中心的高级工程师张虹打开废墟,一个白色的鱼卵映入眼帘。“这是由于河水下降而搁浅的鱼卵,已经停止发育了。”

张虹介绍,在洄游过程中,除了鱼道上的层层考验,黄鱼还会面临断流、搁浅、被候鸟捕食、天气变化等生存风险。

6月30日,泉基河一群黄鱼在逆流而上。新华社记者范摄

在迁徙期间,一条半斤重的雌鱼可以产下数千个卵,但很少能发育成成虫。张虹说,黄花鱼生长缓慢,平均只有一两年。“通过人工方式繁殖鱼苗,养殖到一定规模后再放归青海湖,可以有效保护黄花鱼种群。”

6月29日,在泉基河河道内,工作人员捕捉亲鱼(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范摄

狭窄的河口是黄育通往淡水河上游的唯一通道。6月,青海湖裸鲤救助中心的打捞队会来到泉基河等主航道等待。渔网,抓鱼,收集鸡蛋...捕鱼队分工明确,平均每天就地完成几十万个鱼卵的人工授精。

在青海湖裸鲤沙流河全积河增殖实验站的养殖车间里,当天采集的受精卵将在工作人员的耐心看护下度过关键的一周。破膜时,鱼卵会被转移到圆形破膜缸中,缸中的装置会不断喷水推动孵化箱,从而模拟田间水流条件。

大约两周后,鱼苗开始主动投喂,工作人员要按时给鱼苗喂蛋黄、豆粉等营养液。张虹说:“这些‘鱼宝宝’一个月后会被运到条件较好的西宁市养殖,一岁后再放生到青海湖。”

据介绍,在黄育洄游季节,青海湖裸鲤救助中心每年要采集约3000万枚受精卵,以实现增殖放流2000万尾鱼苗的目标。

6月29日,在青海湖裸鲤沙流河全积河增殖实验站养殖车间,工作人员将采集的鱼卵放入孵化器。新华社记者范摄

6月份以来,刚察县农牧综合行政执法大队13名队员在主要迁徙路线安营扎寨,日夜蹲守,对重点湖区、路段、河道开展执法检查。

“河道断流、鱿鱼搁浅后,我们会立即配合当地群众实施救援,采用提桶、提盆的方式将搁浅的亲鱼运送到主河道。”刚察县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葛日坚措说。

通过迁徙路上的一次“接力换生命”,更多的黄鱼可以顺利产卵。截至2021年底,一度濒危的黄育资源量达到10.85万吨,是保护初期的近42倍。“黄鱼数量的增加是青海湖生态改善的一个缩影。保护黄鱼就是保护青海湖的生态平衡。”张虹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46698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3
下一篇 2022-09-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