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发布后,各大机构火速行动!相关产品熄火,最大亏损近%

新规发布后,各大机构火速行动!相关产品熄火,最大亏损近%,第1张

新规发布后,各大机构火速行动!相关产品熄火,最大亏损近20%

中国基金报记者曹文静

记者注意到,继上周五可转债新规发布后,各大券商加班加点部署系统升级,更新相关服务功能。目前,包括海通证券、兴业证券、国泰君安、光大证券、郭进证券在内的多家券商已首次开通可转债新权限。符合准入条件的投资者可随时前往券商APP或营业部办理。

新规发布后,多家券商迅速推出可转债权利开通服务

6月17日,沪深交易所发布《关于可转换公司债券适当性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新增“2年交易经验+10万元资产”等参与可转债的新投资者准入要求。

记者了解到,各大券商积极响应可转债新规,加班加点部署系统升级。目前兴业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郭进证券、光大证券、中信建投、太平洋证券、中山证券等都推出了这个功能。据悉,新规前已开通可转债交易权的投资者不受影响,而根据此前的认购数据,可转债投资者数量已超过1200万。

6月21日,光大证券正式发布可转债开通指引,其中提到,符合相关准投资者最新要求的个人投资者,可以到营业部办理开通服务。

6月20日,兴业证券子公司Unimart APP可转债适当性新规下的交易权限开通。

6月19日,郭进证券已推出新规下的可转债权限开通服务,支持投资者全天候7x24小时登录郭进证监会金宝APP申请开通可转债投资权限。

6月19日,国泰君安洪钧APP也首次推出可转债新权限开通功能。符合准入条件的投资者可以7 * 24小时到洪钧App。同时,基于本次可转债开放权限的调整,国泰君安也在积极开展信息专题解读、教育宣传服务等工作。洪钧APP在线可转债交易规则详细讲解最热门话题,帮助用户了解可转债新规。

海通证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6月17日晚间,沪深交易所发布了《关于可转换公司债券适当性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公司立即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从业务和技术角度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零售与网络金融部连夜写好了系统需求、测试方案、员工培训内容、投资者教育文案。技术部门通宵工作,开发技术,配置环境,为线上和线下渠道准备系统。各部门有条不紊,齐头并进,共同推进可转债的适当性。升级于周六完成,投资者已经可以在周日在线办理业务。

据郭进证券介绍,6月17日晚间,郭进证券也根据沪深交易所最新交易规则部署了相关系统升级和更新可转债相关服务功能,并于6月19日凌晨完成全部服务升级。从6月19日开始,有兴趣的投资者可以通过郭进证监会金宝APP申请可转债开户权。符合申请条件的投资者,可在申请获批后的交易日参与可转债交易;新规实施前,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可转债交易权限已开通,未销户的个人投资者无需重新开户,可继续参与可转债的申购和交易。

“公司升级了可转债权限开放流程,通过客户终端、5小时投资教育基地、公司自媒体等渠道,第一时间向投资者解释新规,让投资者及时了解新规的变化及对自身的影响。”中信建投相关负责人表示,可转债投资业务风险评级较高,投资者需要具备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并掌握业务相关知识。开展以普及可转债知识、树立理性投资理念、宣传防范风险为核心内容的投资者教育,是券商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公司“客户至上”服务理念的落实。

近年来,可转换债券逐渐成为上市公司重要的融资工具。因其“T+0”交易制度,购买门槛低,交易成本低,成为个人投资者的新选择。

沪深交易所表示,相关通知安排自2022年6月18日起执行。有关成员单位要认真落实通知要求,尽快完成相关技术改造。在技术改造完成前,应以合理的方式开放可转债权限,确保投资者权益不受影响。

新规有助于防止过度投机,促进市场平稳运行

近年来,随着a股再融资市场结构的不断优化,可转债备受关注。目前沪深两市可转债存量已超过7600亿元。然而,可转债过度炒作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现了较多的转股溢价率超过1000%、首日涨幅超过270%的可转债。在此背景下,可转债的监管升级可谓是一场“及时雨”,将进一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

多位券商人士表示,新规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过度投机,促进市场平稳运行,进一步加强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促进可转债市场未来发展。

国泰君安黄金投资人汪海告诉记者,近年来,可转债逐渐成为上市公司尤其是中小民营上市公司的重要融资工具,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制度规则与产品属性不匹配、日内波动较大、投资者管理不当等。《实施细则》将有助于防止过度投机,促进市场平稳运行。虽然提高了可转债的准入门槛,但《通知》实施前已开通权利且未销户的个人投资者不受影响。这种新老制度安排既加强了对投资者的保护,又保证了现有投资者的继续参与不会受到影响。

国家证券财富委员会相关负责人指出,沪深交易所可转换公司债券交易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基本一致,有以下变化:一是明确了涨跌停板。上交所上市首日采用57.3%、-43.3%的涨跌幅限制机制,次日起引入20%的涨跌幅限制;次日起深交所可转债价格有20%的涨跌幅限制。二是界定异常波动的标准。结合涨跌幅调整,增加了可转债异常波动和严重异常波动的标准,明确了异常波动和严重异常波动情况下上市公司的核查和信息披露义务。第三,增加了“2年交易经验+10万元资产”的投资者准入要求,但设置了新老截止安排,明确已经通过权限的现有投资者继续参与不受影响。四是加特殊标识。在可转债最后交易日的证券简称前加“Z”标志,充分提示投资者风险,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第五,根据债券交易规则调整相关条款,如将“竞价交易”改为“撮合交易”。六是深交所做好与债券交易规则的衔接,将可转债超过涨跌幅限制的申报和处理方式由“临时交易主机”调整为“无效申报”,与其他债券一致,并调整了部分文字表述。

相关基金最差亏损近20%。强监管之后,可转债市场会怎么走?

上周五公布的加强可转债交易监管的新规,给可转债市场增添了诸多变数。6月20日,上述规定出台后,可转债市场一开盘就迎来了大跌。东方转债、蓝盾转债等多只产品跌幅一度超过10%。

截至6月20日,中证转债指数年内累计下跌5.61%。由此,今年可转债基金的业绩也遭遇“寒流”。

W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市场上70余只可转债基金(不同份额分开统计)的平均收益率为-9.19%,已跑输利率债和信用债,但与股票型基金相比,仍有相对收益。其中,只有邓东管理的宝盈融元可转债等少数产品年内业绩为正。不过,南方基金旗下的南方西苑转债和南方长园转债A今年以来的净值跌幅分别为-19.66%和-19.17%,领跌转债基金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轮下跌中,可转债一度陷入超跌的股市,导致不少可转债基金大幅回撤。20多年来最大回撤超过20%,最高甚至超过30%。

东方基金副总经理、固定收益投资总监、东方转债基金经理杨贵斌认为,今年以来部分转债基金撤退明显,主要是产品持有的高价转债较多,股票仓位较高,直接受到年初至今a股市场震荡的影响。

不过,记者注意到,自4月27日a股市场反弹以来,可转债基金净值也出现了像样的回血。据Wind统计,可转债基金平均反弹幅度超过6%,上述带有“可转债”、“可转债”字样的基金期间平均收益率为8.89%,有超过10只基金反弹幅度超过10%。

对于新规出台后的可转债市场机会,上海一位可转债基金经理表示,目前很难从估值上判断市场是明显高估还是低估,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的信号,可以寻求一些结构性的机会。长期来看,可转债市场和权益市场的走势高度相关。要看到可转债的大幅反转,就要看到a股的系统性企稳和上涨。

对于后市,杨贵斌认为,今年可转债市场的主要风险可能来自于部分高价可转债和部分高估值但溢价率仍然较高的可转债,而机会则隐藏在信用风险低、绝对价格低的可转债以及基本面好、溢价率低的可转债中。建议投资者投资信用风险低、绝对价格低、盘子小、基本面稳定的可转债,充分发挥可转债的“进退”功能。

编辑:小莫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享有本平台发布的原创内容的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42212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31
下一篇 2022-08-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