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志军的抗癌过程

凌志军的抗癌过程,第1张

人民日报记者凌志军:不化疗不吃药,5年抗癌成功

1

2007年,人民日报记者凌志军被确诊为肺癌晚期,通过做CT和x光,发现疑似癌细胞扩散迹象。

当时他和家人都惊呆了。他们总是身体健康。一次普通的头晕之后怎么会变成肺癌呢?更突然的是,医生告诉他,他可能活不过三个月了。

但凌志军不仅坚持不住院,还用后来的经历狠狠“打”了医生一拳:三个月后不仅没死,还把肿瘤“吃掉”了。


凌志军

什么药做不到,一个普通人是怎么做到的?

2

1963年12月24日,凌志军出生于上海。因为父母工作,他们一家一直在北京生活,所以凌志军嘴里说的是北京话。

他的父亲凌建华是他的标榜。从很小的时候,他就立志要像他的父亲一样有知识,有远见,有条理。

1978年,15岁的凌志军因故不得不放弃学业,离开父母,来到一家工厂成为一名电工。

突如其来的变故并没有让他失去信心。不管他工作有多忙,他都会找时间学习和研究。他坚信,只要自己肯努力,肯进步,一定能早日回到父母身边。

一个人只要有坚定明确的目标,动力就会很足。说到底是信仰感。


凌志军

好事多磨。1988年,凌志军加入新华社,成为一名记者,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十年后,他终于可以回家了。但回到家,他傻眼了:他爸妈比他大很多。

这让他觉得又酸又苦,不是个滋味,但他毕竟是个顶天立地的大男人。如果他想给父母一个舒适安逸的晚年,他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1993年,凌志军通过自学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成为一名研究生。毕业后,他会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

人的计算永远不如自然的计算。有时候,即使你再努力,得到的收获也不一定等于一次事故的影响。

当他拿着录取通知书回家时,母亲哭着告诉他,父亲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医生说他已经活不过3个月了。凌志军瞬间感到头晕目眩,眼前一黑。


医院检查

那时,他们对癌症一无所知。他们只知道得了癌症的人经常很痛苦,要化疗,打针,吃很多药,最后痛苦不堪,还是救不了命。

最后,果然,凌志军的父亲在治疗的第二年就去世了。这对他们家是致命的打击。

那天天气很不好,凌志军正在整理父亲的遗物,内心深处的痛苦难以言表。

他看到一个装满自己发表的文章的盒子,在最里面的部分发现了一封信。他一张一张地打开,泪水夺眶而出,他感受到了如山的父爱。

就是在这一刻,他明白了一件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生命短暂,健康第一。

随后的几年,无论多忙,他都要挤出时间请家人一起跑步,健身。这个习惯确实让他们的身体素质比以前更好了。

但就在这个时候,上帝的“玩笑”开大了。

3

2007年,凌志军突然晕倒,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肺癌晚期。他得了和他父亲一样的病,现在他只有3个月可活了。


图片来源网络

凌志军夫妇拿到诊断证明后当场愣住了:好好的人怎么会头晕,最后得了癌症?

他们不相信眼前的数据,于是决定去几家不同的医院检查,结果都一样。

凌志军从来都不是“宿命论者”。他觉得自己的人生远不止于此,未来还有更多精彩的事情需要去发现和参与。他怎么能就这么算了呢?

短暂的失落和痛苦之后,他调整了心态,在妻子的陪伴下,踏上了四处求医的旅程。

他们的第一站是北京的一家三甲医院,有专家号。然而,花了300元,等了几个小时才见到他的肿瘤科医生,却没能给出有价值的信息。

在他们的第二站,选择了一个妹子介绍的比利时癌症专家,得出的结论是,凌志军的肺部肿瘤和脑部肿瘤没有关联,也就是癌细胞没有转移。

这是个极好的消息。只要癌症没有转移,就说明还有治疗的意义。凌志军又看到了希望。


图片来源网络

但跨国远程会诊毕竟比不上面对面会诊的准确性,于是比利时专家根据实际情况向凌志军推荐了一位国内专家。

凌志军夫妇很快与这位专家取得了联系,于是又一轮体检过程开始了。

没关系,只要能明确一个适合他的治疗方案就行。

但他们没想到,专家给出的答案是他们最不想考虑的:化疗加吃药,留院观察。

癌症患者在接受手术、化疗和药物治疗后,短时间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身心问题,如上吐下泻、体重减轻、食欲不振、脱发、身体抵抗力下降等。

如果心态调整不好,很可能会加速病情的恶化,而达不到治疗的目的。

这时,凌志军又想到了父亲。他不想重蹈覆辙。于是,在咨询了多位专家后,他决定手术后回家,坚决拒绝化疗。


图片来源网络

2008年,凌志军肺部肿瘤切除成功,体内其他大小不一的肿瘤没有切除。出院前,他没有买医生开的药。

他很想“赌一把”,试一试。他相信即将到来的不是毁灭,而是重生。

凌志军回到家是怎么过的?这么严重的病就这么不管了可以吗?

4

首先,他辞职了,彻底远离了加班熬夜的不规律生活。然后在郊区租了一个小院,一家人住在里面,过着“神仙般”的田园生活。

那里空空气清新,环境很好。他不管是磨咖啡,冲泡品尝,还是各种蔬菜。他们吃的是绿色无污染的食物,所以他们放弃了腌制、油炸、高糖、高热量的食物。

远离城市的喧嚣,每天都可以专心致志,在院子里沐浴最好的阳光。凌志军终于有充裕的时间去感受和理解生活了。

他还开通了微博来分享生活的乐趣。许多网友为他献上祝福,还有人表示受到鼓舞,决心调整生活方式,科学养生。

过了一段时间,凌志军觉得自己的痛苦似乎减轻了。他不确定是不是心理问题,就去医院做了检查。他最终得到的数据也震惊了医生:


数据映射

他体内的肿瘤比以前小了很多,身体指标也在慢慢恢复,没有进一步恶化的迹象。于是,凌志军坚定了自己当初的选择。

他回去后,继续晒太阳,坚持锻炼,保持好心情,每天开开心心的。他的饮食主要是清淡的。他多吃粗粮、新鲜蔬果,多喝水,早睡早起。

时间长了,凌志军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直到2012年,49岁那年,他做了一次全面的体检。

体检结果让大家喜出望外:凌志军已经恢复了健康,他已经不是癌症患者了。

这场“战斗”真的很美,他也因此获得了“抗癌第一人”的称号,为其他癌症患者树立了信心,带来了希望。

凌志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明白了一个道理:癌症不等于死亡。许多癌症患者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他们的心态。

有认识的朋友不妨回忆一下,很多癌症患者在去世前并没有消耗完所有的脂肪。

也就是说,如果他们心态稍微好一点,至少可以活到“皮包骨”,至少活几个月,出院后不会很快死去。


图片来源网络

凌志军康复后,为了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癌症患者,特意写了一本名为《重生笔记》的书。

这本书不是“心灵鸡汤”,也不是拼凑的科普知识,更不是一堆空的文字。里面全是硬道理,值得一读。

他与读者分享了自己从接受化疗到决定出院,再到后期休养期间的身体变化。

刚开始,起来走两趟都困难,更别说走路了。即便如此,他也不放弃锻炼,因为他认为越不运动,病情就会越严重。

后来,他可以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行走几十米或几百米,越走越远,中间休息的次数也在减少。

但是,单靠运动并不能取得“抗癌”的胜利,心态的调整起着更大的作用。

患者心情不好时,容易出现食欲不振、失眠等问题。这个时候,家属需要足够的耐心去理解和帮助患者,给予更多的陪伴和支持,让患者尽快走出不良情绪,积极面对疾病。


图片来源网络

凌志军在书中解读了“康复九策”的理念,包括不要太迷信传统治疗,调整过去的生活习惯,如何安排饮食,如何坚持锻炼等等。

这本书一经出版,就获得了良好的反响。许多读者说他们也生了重病。看完这本书,他们重拾信心,决定挑战命运。

也有很多人称赞他为社会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愿他的善行得到回报。

时至今日,凌志军的病情依然没有复发,真的很好。他经常和家人一起旅行,拍很多照片,把美好的瞬间定格。

面对癌症,没有人能轻松,就连凌志军也不行。

可能不同的患者病情不同,他的经历并不适合所有癌症患者,但心态问题是核心,适合所有人,包括健康人。

健康的人如果天天抑郁消极,容易导致疾病。

对于癌症的治疗,医学手段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而不是最后的“救命稻草”。关键在于患者本身。

想活下去,就得给自己信心,勇敢面对疾病,才有机会战胜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32933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5
下一篇 2022-08-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