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专业被嫌弃

天坑专业被嫌弃,第1张

我选的热门专业,四年后成了“天坑”

沈然彩镜原创

作者|万琦

编辑|李

今年的高考成绩一出来,周燕的父母就开始不高兴了。周燕的分数只比本科二批高40分,无法复制大儿子的发展路径: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报考了热门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到待遇优厚的国企,拿到了北京户口。

“去第二所大学,选择一个热门专业来补救,”周燕安慰他的家人。但其实他也不知道热门专业是什么。目前能做的就是拿着厚厚的高考志愿填报手册去学习,然后看看网上热门的专业推荐。

为什么大家都瞄准热门专业?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193万人,比去年增加115万人。是恢复高考后报名人数最多的一年。志愿服务也是一种无形的竞争。考生和家长丝毫不敢怠慢。毕竟某种程度上,专业决定行业,行业决定薪酬。

热门专业在就业上确实有优势。根据城市数据集团的数据,2021-2022年所有招聘岗位对某一专业有明确需求时,薪资会处于溢价状态。其中航空空航空航天专业、口腔医学、数学位列前三,薪资溢价均在10%以上。在后十名中,中医、食品科学与工程、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等专业出现“负溢价”,达到15%以上。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的时候青睐热门专业。

为了报考热门专业,也催生了志愿填报的产业链。最近各大社交平台上常见的一个问题是:我家孩子今年高考考了600多分。关于选择什么专业,希望大家给点意见。

但是选了热门专业就意味着以后的求职之路一帆风顺?

一些深入接触的热门毕业生,发现自己的专业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进入大学后陷入痛苦和迷茫。有的去了自己追的热门专业去报考。快就业四年了,他们才发现热门专业已经凉了,成了“天坑”专业,后悔了。有的在父母的压力下填报了热门专业。到了大学,他们只能默默承受,却享受不到上大学的乐趣。

想报考热门专业就像一场赌博。有人赢,但总有输家。

完成标记,开始标记专业。

在高考分数线已成定局的时候,选择热门专业被很多人视为“补救”未来职业发展的第二次机会。

现在,为了填报热门专业,学生和家长不惜花钱请协助填报志愿的机构。据申冉介绍,机构收取的费用从几百到几万不等。10年前,在这类机构大规模兴起之前,考生更多的是通过询问身边的人来选择专业。

2013年,杨小勇报志愿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选专业,父母也不知道,只好在亲戚中打听。有人说土木专业很火,就填了。

这个专业当时真的很火。千禧年后,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带动了高校土木、建筑专业的普及。杨小勇说,2013年,他听说初级技师月薪可以达到1.5万-2万元。

娇娇毕业于上海某211学校工商管理专业,也是“打听”来的。

那是2011年,复读一年后,她终于考了628分,远超一本线。家里很重视选专业,父亲特意打电话给上海的亲戚,请他们指点大城市。最后,基于多方意见,父亲给了她一个被认为适合女生的热门工商管理专业。

这个专业的火爆持续了好几年。根据百度热搜2022高考大数据,2013年、2014年、2015年,工商管理专业均位列前5名专业。

有些人足够幸运,可以上热门专业。

Una来自高考大省山东。她2011年参加高考,考了近600分。填专业的时候,家里不了解,老师也照顾不到每一个学生。她只能凭感觉填,以为经济类专业跟钱打交道,未来就业应该不会差。所以填的专业都是金融行业相关的,她最后考上了金融专业。

程马上就要毕业了,修的是现在的二年级。他还记得自己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和家人谈过自己想学管理的愿望,希望将来成为一名管理人员。但是真正填志愿的时候,还是觉得这个想法不现实,所以不敢写上去。

看志愿手册,他报考了当时工科比较热门的机械自动化、电子通信、数字车床专业,最后考上了第三志愿后面的测绘专业。“当时,我印象非常深刻。军训开始一周后,全院开会,院长上台讲话,说我们专业全国排名第二。”他说,入学后,知道自己的专业看起来不错,就安心了。

读热门专业不容易。

学生在高考后短时间内做出的这个决定,可能会影响到自己接下来的道路。

有些学过热门专业的,在苦读的时候会后悔。

进入大学后,尤娜说,虽然商业上的数字三比数字二和数字一简单得多,但他的数学并不好,学习微积分很吃力。她发现,每次期末考试,数学基础好的学生,不努力学习也能通过,但要提前两个月准备才能通过。

程程程程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他说,“从大一上学期到大二,一周的每一天都排满了课,一周可能只有一两节课空空闲。相对来说,测绘是一门交叉学科,上面的课相当复杂。你要学数学、物理、力学、计算机,知识点还是很难懂。”有时候他上课跟不上老师讲的内容,晚上还要花时间消化和做作业。

有些人去了热门专业,但内心并不喜欢。大学很痛苦。

当时,娇娇听从了父母的话,选择了工商管理专业。她说,上了大学,才知道整天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有多麻烦。工商管理属于商科,对她这个理科生来说不难,但是她不喜欢企业经营管理。

她喜欢看韩剧。从初中开始,她经常为剧中的女主角设计漂亮的衣服。但她很清楚,自己没有任何美术基础,报考与设计相关的专业是不切实际的,很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任性而浪费自己来之不易的高分。所以,父亲给她工商管理报告的时候,她没有反对。

让她觉得有点幸运的是,学校的王牌专业是纺织专业,她也喜欢和这些专业的人交朋友。在大学里,她没有勇气转专业,更没有勇气向父母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那时候,我希望我的大学四年能快点结束,我可以直接工作,”她说。

还有的,读了大学才发现专业和就业都不乐观。

比如土木建筑这个专业就曾经很热门。一位虎扑网友提到,他2002年入学时,全国只有40所学校有建筑学专业。到他2007年毕业时,中国已经有100所学校开设了建筑学专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毕业生人数逐渐增加。

直到我在杨小勇土木工程专业读大三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个专业未来的就业需要去建筑工地,而工作的起薪可能只有几千美元。他说只有几个师兄还留在设计院或者去国企,大部分同学都转行了或者考研了。他必须为自己找到出路。

后来他才知道,他们老家位于华中农村,信息比较落后。2013年他报志愿的前后,土木建筑专业其实已经走下坡路了,只是家人获取信息有限,没有能力做出判断。他们仍在接收几年前的信息,并将其作为志愿服务的参考。

毕业前夕,他连专业实习都没去,决定直接考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以此来改变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

十年热门专业变化,谁赶上了潮流?

志愿填报时选择热门专业。如果你毕业的时候市场依然火爆,你在就业上确实会有一定的优势。

毕业后,尤娜选择了一份与本专业金融相关的工作。她来了北京,直接去了一家私募公司实习,然后转正。她回忆说,为了迎合公司的战略,她接触过很多岗位,做过直销、营销策划、营销支持等。,大部分都是被动安排的。

好在回报还不错。薪资方面,她入行的时候,起薪是1万-1.5万。现在工作了四五年,收入更高了,一个月能拿五六万。主要收入来源是绩效薪酬。她说,这和行业的发展阶段有关。市场好,行情好的时候,会有一些溢价。

虽然读的是热门专业,但是很多人还是选择了转行。

毕业后,娇娇离开了工商管理专业,直接去了一家快消服装品牌做品牌顾问。但转型之路并不平坦。

这时候她才发现,这份看似接近梦想的工作,其实和她对服装设计的理解大相径庭。她来自一个小城市,她喜欢戏弄人。虽然她在上海生活了四年,但她对“时尚”一点都不了解。她学生时代画的时装设计只是为了好玩。当她真正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发现自己连基本的色彩知识和时尚风格都不知道。

工作一年后,她彻底转行,去了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做销售。“我现在不喜欢谈论梦想,但每个月能拿到多少钱是实际的,”她说。

事实上,许多学生和家长对他们的专业和就业规划缺乏了解。“初高中把学习当做一切,唯一的目标就是考个好大学。考完试,再想学什么专业都晚了,”杨小勇感叹道。

随着时代的变迁,考生和家长很难有直接的感知,非专业人士也很难准确预测热门专业的未来发展。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根据百度热搜2022年高考大数据,高考热门专业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起,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法律等人文社科类专业。热门多年的,不再列在TOP5,取而代之的是人工智能、通信工程、大数据技术等。2022年高考热门专业TOP5为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临床医学。

个人随波逐流并不是一件坏事。

从土木工程到计算机专业,杨小勇随着就业需求的变化而改变专业,这也使职业道路更加顺畅。毕业后,他瞄准了互联网行业。虽然2020年已经接近互联网行业红利的尾声,但他知道本科阶段已经落后了,研究生期间也很努力,更加注重比赛和实习。毕业时,他成功拿到了大厂近50万的高薪offer。

“这比公立学校的学生高出三倍多,”杨小勇说。在给他把脉的时候,他也发现,和同龄人相比,他的工资在大厂是高的。

但是有些专业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很热,但是四年后已经是另一番景象了,这就需要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拉长时间线。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这个专业的就业方向与自己的兴趣和性格不匹配,即使读了热门专业,职业生涯也不一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多问问自己适合什么,喜欢什么。

“教师人才志愿申请”创始人约翰·杨(John young)告诉申然,在给考生建议时,他们会支持你申请热门专业,而不是热门的“大类”专业。”现在火热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代表着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但是大家都去报了,开会严重卷。“他说,如果考生想报考这些热门专业,他甚至建议在热门专业中选择具体的辅修专业,比如大数据专业,这是由之前的统计学专业和计算机技术整合而成的新专业,也有发展空间空。

“热门专业”的迷信还在继续。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有博主提问:儿子今年高考考了608分,希望给个意见,选什么专业?在帖子的底部,很多人解释了哪些是“天坑”专业,得出了理科专业盲目选择计算机专业的结论。

程程程程说,很多师兄师姐去互联网公司做开发,抢着赚钱。他读研究生的时候也想去互联网行业,先积累点财富。但今年毕业后,他发现现在互联网公司都在讲“降本增效”,连互联网实习都很难找。“我也发现我真的不喜欢996的工作。我每天晚上都熬夜,坐不住。我不适合这种工作环境”。

他现在找工作的想法变了:要靠体制,真不行就去国企;他不再瞄准北上广,而是打算定居武汉。

时代变迁下,选专业是新的起点,但还是要走自己的路。

*文中的说明文字和插图来自unsplash。应采访对象要求,尤娜、周燕、娇娇、杨小勇、程程为化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30567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3
下一篇 2022-08-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