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陵派代表作家

竟陵派代表作家,第1张

公安派的锋芒褪去,“竟陵派”应运而生。竟陵派文学主张,钟惺、谭为纠正公安派词穷、产品粗制滥造、庸俗肤浅等弊端,创立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幽僻派,即“孤思”派和“感伤派”。他们认为自己只能在空里孤独寂寞,静静的发着自己的思念。同时主张写诗要以古人为基础,向古人学习,力求深刻,在精神上达到古人的境界。

竟陵派对过去的研究乃至对过去的还原,不得不在字与句之间周旋,将诗歌创作引入一个狭小的世界。他们只关注一个字的得失,这是微不足道的。

他们自己的作品,力求晦涩含蓄,在怪词险韵中翻花样,与公安派的通俗诗大相径庭。因此,竟陵派的文学理论反映了封建文人因处于末世而苦闷的文学倾向。

概念介绍

晚明文学流派。钟惺、谭,竟陵(今湖北天门市政府驻地)人,为头人,故名,亦称竟陵式或钟谭式。代表人物有钟惺(1574 ~ 1642)和谭(1586 ~ 1637)。

竟陵派认为“公安”的作品庸俗肤浅,所以提倡一种“深沉孤独”的风格来拯救它,主张文学创作要表现“精神”,反对仿古之风。

但是他们宣扬的和公安学校不一样。所谓“精气神”,是指学习古诗的精神。这种“古灵精怪”无非是“暗恋”和“默默走自己的路”。所提倡的“幽深孤绝”式,是指文笔独特,刻意追求深意,从而形成竟陵派创作的特点:刻意雕琢文字,求新求异,语言弯曲,形成艰深晦涩的风格。

竟陵派和公安派一样,在晚明古文的反仿中起到了进步的作用,为晚明及以后散文的大量产生做出了贡献。但他们的作品题材狭窄,语言艰涩,制约了创作的发展。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竟陵派的出现是为了纠正公安派的粗鄙和庸俗,所以很容易让人误解竟陵派和公安派的对立。

其实竟陵和公安的相似之处还是占多数的。荆轲和公安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对抗前七子和后七子的路径不同,出发点和目的是一样的。

金陵学派的追随者包括蔡、张泽、等。这些人大都发展了粗鄙的竟陵派的弊端,经常用一些助词自称“空精神”,使得竟陵派的文风走向极端。

当时受竟陵派影响的刘东比较成功,他的《帝都风光》成为竟陵派的代表作品之一。

重要性

竟陵派的文学理论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实际上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新的社会思潮在文学领域的直接反映。李贽反对用儒家经典来规范现实社会和生活,袁宏道等人反对前代文学模式来限制当代文学创作,主张一种具有时代性、个性和真实性的文学,能够表达内心的情感和生命欲望,这在不同程度上意味着对旧的精神传统的破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tour/29531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6
下一篇 2022-06-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