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译文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译文,第1张

“采桑子恨君不似河楼月”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是一个表达与月亮离别之情的词。在最后一部片子里,只有天上的明月才能陪你写下告别相思。在接下来的影片中,月亮的“一时的盈缺”被用来比喻人的暂时分离。

全词纯白描,有一种民歌风味,感情真挚,质朴自然。结构采取重复章节的形式,是循环起伏、三叹之美。上下两部电影的主体是一样的,只是略有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独特的独创性。

作品原文

恨你不像江底的月亮,东西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彼此。

我讨厌你,但这就像是在月亮上建的一条河。又满又短,又短。要多久才能聚到一起?

注释翻译

句子注释

采桑籽:词牌名。又名“丑奴尔令”、“罗府”和“罗”等。

君:这是指作词人的妻子。说这个词是为了妻子思念丈夫。楼:河边的亭子。

暂盈暂亏:表示月亮经过短暂的完善后会出现亏。满,这是指满月;亏,这是指缺月。

白话翻译

我恨你不像挂在河面上的明月。无论人们在东西南北四处游荡,明月都与人们在一起。

我恨你,就像高悬河面的明月。只是完美了然后就没了。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明月又圆了。

作品欣赏

这个词是关于离别的。片子上写的是他仕途跌宕起伏,行踪不定,人生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漂泊,常常在月下思念你(指妻子),只有月亮会陪伴他。“恨你”这个词表面上是在想你。表面上,只有月亮与我们不分离,但实际上,我们经常与你分离。下一部电影借一个月的临时全返损失,比喻他与君的暂时重逢和永别。

这个词的特点是民谣。是民歌中感情的自然流露,没有典故,是小品。这首词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也是白描。民谣往往采取反复唱的形式,这个词也是。

不仅因为“采桑子”有“南北东西”等特点,还重复了“一会儿亏一会儿还”这两句话;甚至上下片都是重复的。比如“恨你不像河底的月亮”和“恨你像河底的月亮”只有一字之差,就像民谣里的重叠。还有,民谣经常用比喻,第一首《江楼月》就是一个比喻。

中“河底月”的比喻很有意境。钱树曾说过“隐喻的第二把手”和“隐喻的多边性”。钱树所谓两柄:“有了这个东西,援助就是比喻,或褒,或贬,或显喜,或显恶,用词大相径庭;文字的学习要指导。”第一个词是水中月亮的比喻。一个表示钦佩,一个表示不满,但感受不同。它被称为隐喻的两个把手。用月亮来比喻,可以更圆更亮。这是一个多边隐喻。

此词比喻“河底月”。上一部,诗人赞“河底月”,东西南北,唯有彼此。说的是人虽四处漂泊,明月永不分离,这是赞美。接下来的片子,我们也用《江楼月》来类比。“月圆的时候要多久才能相聚?”月圆人稀,团圆难得,这是个恨字。

同样,用《江楼月》作比较。一个赞一个恨。就是在一篇文章中用同一个东西做比喻,表达不同的感受,这样就有了两个把手。还有,前作中的“江月”是对“只相伴不离别”的隐喻;下一部《河底月》比喻“要多久才能相聚”。

总之,用的是同一个比喻,只是比较不同,构成多边。像这样,同一个比喻,一句话,有两个把手,多个面,不好找。

所以这个词所用的比喻在修辞上是非常突出的。而且这样的比喻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不是有意的创造,被诗人用得非常贴切,是这首词更可贵的特点。

作者简介

吕本中(1084—1145),字举人,寿州(今安徽寿县)人。绍兴六年(1136),进士出身。官历中,书赐人,右直学士院。因为秦桧被解雇了。诗词属于江西派。南渡之后,也有时政悲情之作。有《东莱集》、《魏紫诗集》、《江西诗社剖面图》、《魏紫词》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tour/29433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6
下一篇 2022-06-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