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徽班进京距今多少年

聚客2022-06-06  27

京剧是“安徽四班”进京后逐渐形成的。那么安徽四班是什么时候开始进京的呢?

清代中期,除了昆曲,还有地方民间剧种,如梆子、秦腔、徽调、楚调等。,兴盛于中国剧坛,逐渐形成了花部与雅部争雄的局面。当时戏曲表演的中心是北方的北京,南方的扬州

还有一个特例。自1751年以来,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扬州成为他的居所。扬州地区的高官和富商纷纷向皇帝献媚。他们不惜重金,大兴土木,依山傍水,修建了美丽独特的湖滨园林,形成了扬州北郊著名的二十四景。

扬州富商有养剧团的传统。得知甘龙热爱歌剧,他把组织歌剧表演作为欢迎活动之一。甘还命苏州织造、两淮盐务等官员选拔技艺精湛的艺人入宫为其效力。这些都在客观上促进了戏曲的发展。据史书记载,驾车时节,扬州戏曲表演极为繁荣;就连“唐剧”、“台剧”、“大班”进出城的演出也是频繁。

由于清廷最高统治者喜爱戏曲,每当皇帝和太后过生日,皇室成员高兴时,就举行庆祝活动和表演,这已成为一种习俗。

三清班去北京

1790年秋,为庆祝乾隆八十大寿,扬州盐商蒋鹤亭在安庆组织了一个名为“三清班”的徽剧团。艺人高浪亭带领其到北京参加生日演出。

这个徽班主要唱黄儿调,也唱昆曲、吹调、梆子等。这是一个所有曲调一起演奏的剧团。北京的生日表演很隆重。从西华门到西直门外的高梁桥,每隔几十步就设一个戏台,南调由北调转南调,四方音乐汇聚争奇斗艳。或弦歌吟唱,或摇扇舞衫,前面未歇,后面已开,令人左顾右盼。真的是一场戏聚,诸艺争胜。在这次艺术大赛中,首次进京的三清安徽班脱颖而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成为安徽班进京的开始。

六班合并成四大安徽班

之后,四个Xi、齐秀、倪翠、贺春、春太等安徽班陆续来京。在演出过程中,六班逐渐融合为四大徽班 ,即三清、四喜、春台、和春。当时正是地方戏百花齐放、风雅之时,一些新兴的地方戏,如高腔、秦腔,已经先行流入北京。

融合了各种戏曲的精华

徽班在原有多声腔剧种的基础上,融合了京腔和秦腔,特别是在剧目、曲调和表演上吸收了秦腔的精华,使自身更加丰富。同时,适应北京观众的各种需求,充分发挥各班演员的特长,安徽四班逐渐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表现为:“三庆轴(指三庆班,擅长连演全剧);四喜调(指以唱昆曲出名的四喜班);何春的巴子(指以表演武术取胜);台湾的孩子(指童灵为杰出)”。有“四徽州班擅胜”的情况。

嘉庆、道光年间,汉调艺人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徽班还吸取了楚调的长处,为、西皮、昆曲、秦腔与京剧的融合奠定了基础。因此,“安徽四大班”入京被视为京剧诞生的前奏,在京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清末宣彤二年(1910年),“徽州四班”已陆续散了。安徽四班进京演出,拉开了中国京剧200多年波澜壮阔历史的序幕。

汉剧流行于湖北,其声腔中的黄儿、西皮与徽剧关系密切。徽剧和汉剧在入京之前有过广泛的艺术交融。

继乾隆后期,中国著名戏曲大家米英进京后,道光(1821)年初,中国著名戏曲元老刘莉、王洪贵、余三胜、萧声龙德云先后入京,分别在徽班的春台、春台演唱。米英最早是因为唱关羽的戏出名的,三清班长程长庚所有的红网戏,都是米英先教的。

汉剧演员加入徽剧团后,将曲牌、表演技巧、剧目溶于徽剧中,使徽剧的唱腔日益丰富完善,唱法、白唱腔更具北京话特色,易于北京人接受。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各名班均由老学生担任负责人。回汉合流后,促进了湖北西皮调与安徽黄儿调的交流。徽、秦、汉的合流,为京剧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1840-1860),与徽剧、秦腔、汉调融合,借鉴昆曲、京剧[/s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33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