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体是近体诗

永明体是近体诗,第1张

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称号,“永明体”也称“新体诗”。这种诗风要求严格的四声八病理论,强调押韵和格律。这种诗风的出现,对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歌的语言,使创作转趋清新流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对“现代诗”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引言

永明体是中国南方齐武帝雍元年兴起的一种诗体。也被称为新诗。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青发现并创立了“平入声”的四声理论。沈约等人根据四声、二声的重叠,研究了诗歌的声、韵、调的协调,提出了八病(扁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牛、胖牛)须忌的理论。千古体的特点是讲究四声,避八病,重韵格律。

谢朓、沈约、王戎、萧炎、陈骁、范蠡、任芳、艺鹭(合称竟陵八友),南朝齐陵王小梁紫手下的八位作家,都是永明体诗的作者。其代表人物一直是谢朓、沈约和王戎。从齐永明到梁晨的100多年间,吴军、何逊、殷铿、徐凌、于欣等90多人。,对新体诗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从而为唐代格律诗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生成背景

南齐永明年间(483-493年),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相对繁荣,为作家潜心写作,研究韵律和诗歌创作规律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自幼跟随父亲齐··讨伐西域,担任地方郡县总督,有着丰富的执政经验。他即位后,特别注意调节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以及与北魏政权的矛盾,也注意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所以在他执政的11年间,社会相对稳定,生产发展良好,知识分子富裕。

《南齐书·善政传·序》说:“永明之世,十余年,民无鸡鸣犬吠之警报,城繁华,名媛阔逸,歌舞节,化汉妆,桃花绿水,秋月春风下,盖百人。”作者萧子贤是南齐皇室。他虽然赞不绝口,却多少反映了当时的现实。其次,统治阶级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团体的活动,极大地促进了诗歌创作的繁荣和写作技巧的提高。

自南朝刘宋以来,文学的独立性大大加强。元嘉十六年(440),宋文帝在儒、玄、史三馆之外,设立了文学馆。后来宋明帝对明朝做了一个总览,分为儒道文史阴阳五个部分。从此,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经典和历史中分离出来。几十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文学终于从封建统治的附庸地位中解放出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南齐永明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的重视,文士往往被统治集团的高层人物招募,集中在其门下。他们除担任一定的工作外,还集体创作文学,学习技巧,共同探索文学的内在发展规律,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据史书记载,明后年至少会有四个比较大的文学集团,依次是:魏军将军王建、竟陵王小梁紫、王、后主萧子龙。其中,萧集团存在时间最长,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影响最大。“永明体”诗人绝大多数来自这一群体。

主要特点

首先我们讲求节奏和押韵,相当优雅。主要表现在,连押韵的人很多,押韵很严格。至于韵脚,很多都是接近唐人的。

其次,诗的篇幅大大缩短,句式逐渐定型,以五言四句和五言八句为主,也有五言十句的。

第三,写作技巧,强调对仗和对偶。韵脚大量出现,一些典故自然融入诗歌。

第四,摆脱了刘宋时期元嘉诗歌的倾向,追求通俗易懂,与写景、抒情有机结合的圆润优美的诗风。

第五,强调诗的开头和结尾的整体性,强调构思的巧妙,追求诗的意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tour/28908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5
下一篇 2022-06-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