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尚马之风流行被称之为什么

聚客2022-06-05  26

在唐代,李白和杜甫的名气最响,地位极高。但是,在他们去世之前,情况真的不一样。杜甫当时并不被重视,他一生的诗歌也并不出众。那时候的李白是全能偶像,就像我们现在的明星一样。倾倒唐朝众生,甚至唐朝玄宗。

李隆基亲自迎接李白,封他为翰林候诏,是李白人生的巅峰。他一生都在争名夺利,恰好有机会接触到顶级贵族集团。然而这也是李白人生的低谷。他只是充当一个科举状元。对唐玄宗来说,李白与梨园弟子没有太大区别。

李白也看到了这一点,要求唐玄宗辞职。他还要求仁仁把金子给了他,放回去。正是这个英明的决定,延续了李白的文学生涯,让这棵唐代最繁茂的大树不会在温室里枯萎,也不会沦落到宋御用文人的地位。

很少有人能看出李白离开长安的重大意义。不仅呈现了中国文化史上更加波澜壮阔的伟大篇章,更展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骄傲。一个绝世天才,不为富贵无忧的生活卑躬屈膝,不随大流,活得像行尸走肉,需要勇气和大智慧才能看透人生。

即离开长安后,李白的性格变得更加狂傲不羁,使他的诗歌产生了更多的活力和激情。这种性格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是不为人知的,但对于处在主角光环下的李白来说,却引来了许多饶有人生趣味的奇闻异事。

传说李白四处游历,或寻灵感,或寻神仙访道教。来到华山,惊动了当地知府。当时的文人李白,一身戎装,骑着毛驴,路过当地县衙,并没有从毛驴上下来。按照唐朝的规矩,只能在县衙门口走。这次大概是因为李白喝多了,忘了这件事,翻了个底朝天。

他不是故意的,但治安官是故意的。他正好看到这一幕,冲着李白大喊:你是什么人,竟敢如此无礼?说完,县令还让约了李白,到屋里,给他纸和笔,要他把前因后果详细写出来。

经过这一折腾,李白醒悟了,但毕竟见过大场面,并不慌张。他拿起纸笔,稍作思考,写下了这样一段令人震惊的语句:

曾龙抹巾吐,御勺,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在天子面前,还是放手吧;在华阴县不允许骑驴。

知府看了,大吃一惊,因为整篇文章都是荒唐的话:以前我喝醉了就用皇帝的手绢擦嘴,皇帝不但没有责怪我,还亲自准备了汤让我醒酒。为了让我写字,贵妃亲自取砚,高力士脱靴。在天子面前,在皇宫大院外,我可以骑马。真是惊喜!在华阴县,没有骑驴!

这个不需要解释。全唐朝的人都知道,只有李白享受过这样的宠爱。知府马上明白了这是谁,马上跪下道歉:不知道是翰林到了,失敬了。李白不想让一个小官吏难堪。他笑着扬长而去。

这个故事被记录在《唐代才子传》中。其实流传着不同的版本。至于是真是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从那以后,骑驴成了中国文人的时尚。

驴的形象不好,最初在中原也不是个东西。更重要的是,无论是脚力还是负重,都无法与马相比,所以被学者所不齿。楚辞九怀赵主:马垂两耳,中座废,驴赶,多日无用。

后来到了汉代,驴进入了宫廷园林,人们开始关注它们,逐渐喜欢上了它们。王残生前爱听驴叫。他死后,与他交好的中国皇帝曹丕为了表达哀思,让官员们到学校里去,在葬礼上叫驴。但是,此时并没有所谓的书生骑驴。直到西晋,阮籍上台不是靠骑马,而是靠骑驴。这与它无关,但它仍然与诗人和诗歌无关。

直到李白骑着驴,这才树立了文士的形象。宋朝的石少潭还专门写了“李白醉酒骑驴”:渴得鲸饮,金銮初离朝。如果你不能喝醉,你会折断老驴的腰。也就是从李白开始,唐朝更多的诗人骑的是驴。杜甫写了三首关于骑驴的诗。贾岛骑着毛驴,掂量着“京赵胤韩愈”二字;虽然他很有才华,但他也需要骑驴找灵感,有所得就会记录下来。

从此,骑驴、诗人甚至文人的形象越来越鲜明。钱钟书先生曾说:“驴是诗人特有的坐骑。”李白的一则轶事,形成了后世文人经久不衰的风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51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