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

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第1张

戊戌变法背景 戊戌变法背景是什么

戊戌变法背景: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中国被划分为各种势力的“势力范围”。《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再次遭受土地割让和赔款,大量主权进一步丧失。甲午战争的惨败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形势下,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被迫寻找救国救民的方法。

戊戌变法又称戊戌变法、维新变法、维新变法,是清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通过光绪皇帝倡导向西方学习、崇尚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

戊戌变法于1898年6月11日实施。其主要内容包括: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改革者;鼓励私营企业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学校吸引人才,翻译西文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的陆军和海军;科举废除了八股文,废除了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戊戌变法是一场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是一次启蒙思潮。这场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力量太弱,即资产阶级的软弱;顽固派手握实权,势力强大。戊戌变法作为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具有进步意义,为13年后爆发的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study/99936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2
下一篇 2022-08-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