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废除分别是在哪个朝代

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废除分别是在哪个朝代,第1张

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揭科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与废除

古代高考:揭露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与废除

科举制度,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因采用分科选士的方法,故称科举。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古代的高考。众所周知,今天的考试制度沿袭了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让我们来看看吧。

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

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的问题,从记载中得知是隋朝。熟悉中国古代史的人都知道,在秦朝以前,国家是用世袭制度选拔人才的,但它的缺点是只能选拔有才能有抱负的平民。汉代是检察制度和征兵制,通过推荐招募优秀的民间人才。

科举制度图片

魏晋九品郑智制度前期,国家广纳贤才,后期却被贵族封杀。这时的人才选拔制度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然而此时,科举制度已经初露端倪。魏晋之乱后,隋文帝隋文帝统一全国,建立隋朝。国家建立了,要想能够运行,除了最高统帅之外,还需要很多人才为国家出谋划策,这样国家才能稳定。但鉴于九品中正制给国家带来的危害,隋文帝决定用全新的制度选拔人才。

于是,科举制度诞生了。科举制度是国家组织大规模的考试来招募人才。科举制度虽然面对的是全国的老百姓,但是分为严格的省考、省考和宫考,优胜劣汰。选拔出来的人才极大地促进了隋朝的稳定和繁荣,改变了 上品无蜗居,下品无士绅 现象。

科举制度虽然始于隋朝,但完善于唐代。在唐代,增加了明静和进士科目,而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增加了武术考试。此后,文武双全,人才辈出。科举制度萌芽于魏晋,产生于隋,定型于唐。从此,沿用了1300多年的人才选拔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

科举制度占据了中国封建社会1300多年的历史舞台,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那么,科举制度是什么时候废除的呢?

熟悉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科举制度废除于1905年,这是历史可以明朗化的时间。那么,20世纪初科举制度为什么会被废除呢?因为科举制度为国家建设招募了很多人才,存在了1300多年,在这个时期被废除了。横向看世界历史,20世纪初科举制度被废除,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学生们争相参加考试

放眼全球,17、18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再加上资本主义启蒙运动的传播,许多西方国家进行暴力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或资本主义共和国,先进的统治阶级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在改良蒸汽机的催化下,许多国家或多或少、或早或晚地进行了工业革命。这些国家相继成为世界霸主。

但纵观此时的中国,由于明末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南沿海横行霸道,极大地影响了明朝的稳定,间接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清政府在建立初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长期的闭关锁国导致中国严重落后于世界文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重农抑商的政策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八股文为官的科举制度,缺乏思考和创新,都严重阻碍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种种原因导致19世纪40年代国门被强行打开,清政府腐败无能,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加剧了民族危机。这一时期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救国救民,必须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所以此时的科举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终于在1905年废除了在历史舞台上存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

谁废除了科举制度

不难问是谁废除了科举制度。历史记录: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以一道圣旨下令废除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 。1905年是光绪三十一年,但在光绪年间,清政府的国事由慈禧太后主导,慈禧太后以幕听朝政,影响了朝廷决策的方向。所以间接可以说,科举制度是慈禧太后废除的。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固执的老太太发出这个指令呢?

慈禧太后图片

晚清时期,八股为官的科举制度弊端日益显现。这一时期,由于国家被迫开放,外国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的现代思想冲击着人民的思想。一些有识之士考察了外国的国家机构、政府制度、学术习俗,得出结论:要使中国富强,不仅要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而且要从根本上摆脱中国人落后迂腐的思想,这就意味着建立现代教育已经提上日程。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根本,尤其是现代教育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培养新时代的人才。因此,在戊戌变法中,康有为提出废除科举,废除官职八股,建立新式学堂和学堂,得到了光绪皇帝的大力支持。可惜光绪皇帝没有实权,改革仅仅过了一百零三天就失败了,改革措施化为乌有。

清政府继续使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但废除科举的呼声更为迫切。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激化了清政府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此时慈禧太后被迫实施清末新政。但新政只是慈禧太后缓解阶级矛盾的幌子,并没有真正运行。因此矛盾激化更加激烈,废除科举、暂停八股、兴办新学校的呼声不断高涨。于是,1905年9月初,在朝廷官员的联名上书下,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了废除科举的法令,宣告了中国科举制度的终结。

所以关于谁废除了科举制度的问题,答案是慈禧太后。

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皇帝为选拔官员而设置的一种人才选拔方式。最早设置于隋朝,隋文帝设立科举部。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制度一直在不断发展。科举制度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起源阶段,第二阶段是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衰落阶段。

科举图片

科举制度的发展过程如下:科举制度建立于隋朝。为了加强皇权的统治,统治者用科举制度取代了原有的政治制度,并设置了研究生课程,以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但是,当时的制度并不完善。到了唐代,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分为常科和统制科两大类。武则天时期也有军事演习。到了宋代,改革了科举制度,明确了考试时间,建立了防止徇私的制度。考试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明代科举制度进入全盛时期,明代科举分为地方考试、会试、殿试三个等级。取得考试后,每三年举行一次。考试在取得考试资格后的第二年举行。第一名的名字叫汇源。这个阶段的监考人一般都是忠臣。通过考试后,龚氏将参加宫廷考试,这也是最高级别的考试。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考不考的区别,只有排名。当科举制度发展到清代,其弊端越来越突出。八股文考试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僵化。最后,科举制度被统治者废除。

科举制度有哪些等级?

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很多政治选拔制度,其中人们知道的最多的也会给后世留下最深刻的影响,甚至还有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分为哪些等级,想名利双收的人如何达到目的,这个问题很难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

科举制度等级示意图

因为科举制的改革发展速度和进程是随着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所以很难准确说出科举制分为哪些等级。但不同时期科举制度中的等级是不一样的。很难列出科举制度到底是哪个朝代的,和前朝相比增加了什么或者减少了什么。但简单来说,科举制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刚出现的时候,当时的科举制度只有两个等级,就是非常简单的乡试和乡试。过了一段时间,科举制度开始有了新的发展,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殿试。从此,科举制度可以说是基本定型了,也就是说,在开始的时候,它是由三个等级组成的,即省考和宫考。最后的发展基本上是一年一变。比如有些考试逐渐不是一年一次了,所以科举考试的等级大体上可以分为这三个等级,即取得乡试和宫考后的乡试。

所以科举制度划分到哪个等级,其实在不同朝代是不一样的。

科举制度的完善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独创的考试制度,因为它一直被采用 分科选士 这种方法招募人才,所以这个系统也叫 科举 。中国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雨才逐渐完善,所以科举制度的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从隋朝开始,科举制度经历了六朝,其中唐朝、宋朝、明朝和清朝对科举制度的完善贡献最大。这四个朝代在不同方面完善了科举考试。

科举制度中的进士卷

其中,唐代侧重于科举制度的内容。唐代是历代科举考试科目最多、最完善的朝代。率先举行考试实行科举制度,开创了武举和宫考,为后来科举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注重科举制度内容的创新和形式的确定。宋朝明确规定了科举考试的举行时间 mdash mdash每三年举行一次,宋朝对考试内容进行了改革,更加贴近现实。同时,宋朝还首创了复制粘贴人名的制度。

明朝注重科举制度的等级创新,防止徇私舞弊。明朝对徇私舞弊的防范特别严格,在历代王朝中最重视公平。在科举制度层面上,明朝明确规定科举分为三级。清朝注重科举制度的革新,在明朝发展的基础上将科举制度分为四等。科举制度的完善主要经历了唐朝、宋朝、明朝和清朝四个朝代。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完善的主要方面在于它的内容、形式、等级和管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study/141656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31
下一篇 2022-08-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