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何不渡江而选择自刎

项羽为何不渡江而选择自刎,第1张

项羽当年为什么选择了自刎项羽根本没有渡江的机会

霸王的选择:就算自杀也不渡乌江。

子楚乌江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项羽的传说,其中以他在乌江自杀最为慷慨悲壮。那么项羽为什么选择自杀而不是过河呢?

说法一:无脸见江东父老时自杀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在楚汉战争中被刘邦击败后,项羽率800大军出征乌江。这时,乌江阁主任劝项羽尽快渡江,以便东山再起,报仇雪恨。项羽却笑着说:“天亡了,我能怎么办?”带着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西进,如今无一健在。我怎么能看到它?如果他什么都不说,那就对得起他的心了!于是他拔剑自杀了。

这句话是太史公司马迁写的,离项羽死的时间很近。很慷慨激昂,所以流传最广。后世关于项羽自杀的传说大多源于此。

于吉的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这个声明中,于吉之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据《史记》记载,项羽被汉军围困,夜间四面楚歌,十分惊讶,于是起身饮酒。这时候有个美女临危不乱,他总是幸运的跟着,而且他的战马很有名,经常骑。所以王祥乃悲歌慷慨,他写了一首诗:“拔山难,求生难。”不死能做什么?如果你担心,你能做什么?少了几首,一个美女和他们和谐。

据汉初陆贾《楚秋》记载,当时的突然拔剑起舞,唱道:“汉兵已微于地,处处楚歌。”当国王的精神耗尽时,一个廉价的妃子是无法谋生的。宋拔剑自杀。

项羽是一个好胜且骄傲的人。他最宠爱的妃子被逼自杀,心里难过绝望,但又非常羞愧,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再加上当时楚军伤亡惨重,虞姬战死,儿女四散。所以当项羽带着残兵败将逃到乌江的时候,她觉得很羞耻,没有脸见江东的长辈,所以她选择了死。

选择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结束战争

声明2:选择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结束战争

据《史记》记载,刘邦和项羽在楚汉战争中相持不下,于是项羽告诉刘邦,他想通过两人决斗来一决雌雄,这样天下人就不会和他一起受苦了。项羽率领残兵败将到乌江时,想到渡江后卷土重来,进行新的楚汉战争,给人民带来更大的灾难,于是选择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结束连年不断的杀戮,让天下太平。

但这种说法包含了太多的猜测,也与项羽好战残暴的性格不符。

项羽曾经杀光二十万赤军,火烧阿房宫三个月。他是一个非常专制的人,他不太可能为了减轻人民的痛苦而自杀。他之所以要求刘邦单挑,一战到底,很可能是出了一招,因为以项羽的个人能力,打败刘邦是小菜一碟。

声明:根本没有过河的机会。

中国著名学者冯其庸在《项羽非死于乌江》一文中,详细论证了《史记》、《汉书》、《楚汉春秋》中对项羽之死的描述,并指出《史记》中所有关于项羽之死的文字,除了项羽要东渡乌江,乌江阁有长舟等两处涉及乌江之外,其余都没有写项羽在乌江自尽。反而明确提到项羽死在东城,骑手会填娃追项羽东城。

他还通过《扩志志》、《江表传》等篇章对地理位置进行了考察。经实地调查考证,项羽确死于东城,即今安徽定远县,距乌江120公里。

项羽没有机会过河,也没有自杀。

关于《项羽本纪》中对乌江的两次记述,冯先生认为是司马迁叙述上的失误,导致了日后虚假信息的流传。

项羽当时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过乌江,但是逃到东城的时候就被汉军包围了。混战中被关英杀死,乌江距离东城120公里,项羽没有机会渡江,也没有自杀。

然而,这种说法充满了猜测和猜想,遭到许多学者的反对。

据《太平玉环》等资料记载,汉代的东城县是一个大县,管辖范围很广,介于长江和淮河之间。从定远东南部的池河中游,穿越江淮分水岭,包括楚县西南部、肥东东部、全椒西南部,直至献县乌江沿岸地区。太康六年,在东城县界设立单独的吴江县。

也就是说,楚汉战争时期,东城是一个范围很广的行政区,吴江被划入东城郡。所以司马迁说东城身死与吴江自杀并不矛盾,而是一种避免同义反复的描述方法。

就这样,项羽确实死在了乌江。司马迁距离楚汉战争只有70年左右,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而且他治学严谨,不应该去揣测项羽之死这么大的问题。项羽拒绝渡河而选择自杀的原因,真的是性格悲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study/140726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30
下一篇 2022-08-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