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的历史功绩

李光弼的历史功绩,第1张

李光弼怎么死的?唐朝名将李光弼墓在哪?

李光弼是谁?

李光弼(708 -764),唐朝颍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契丹族。唐天宝十五年(756)李光弼初,被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参与镇压袁超领导的浙东农民军。程、于朝恩等宦官与李光弼不和,李光弼晚年被宦官冤枉。徐州病逝,享年57岁。基斯空,太保,本名武穆。

李光弼是中唐时期杰出的统帅和军事家。他和郭子仪先后担任我们时代的北方统帅、世界军事力量的副元帅、平息安史之乱的总指挥。加他为丞相,封为临淮王, ;与郭子仪同名,被称为世界 lsquo李郭酒店;并且战功晋升为中兴第一。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八,《列传》六十一)虽不如有名,但军事才能却不逊于郭。历史学家的评论,“自难,唯光弼进兵治戎,有策,将军为先。 (《袁贵之书》卷393《将军部》)与李光弼相比,孙武、吴起、韩信、白起等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将军, 还是犯了德 。

李光弼是怎么死的?

唐朝名臣李光弼的墓在哪里

李光弼(公元708-764),唐朝柳城(辽宁凌源县)人,唐朝将军。他的父亲李,是契丹的酋长。武则天入朝,当腻了左玉麟将军。李光弼宜颜有一个大致的想法,打仗前争取有计划,能够以少打多。曾任河西节副使节、朔方节副使节。宗肃拜河东节度使时,与郭子仪攻冀,收复十余郡,和平造反于鲁山。并在太原击败史思明。元二年(公元759年),升天下兵马副元帅,率军进逼安清绪,被史思明击败,退守河阳(河南省孟县西),不久攻克淮州,因功被封为临淮郡王。被太监牵制后,洛阳附近:北莽山大败。宝元元年(公元762年),出徐州,立临淮王,出兵镇压浙东袁超起义。广德二年(公元764年)七月病逝于徐州,享年五十七岁。同年十一月下葬,献于司空(旧唐书献于太保),死于武穆。

李光弼墓位于富平县米子乡别家村西北1公里处的一个古灌区,被埋在地下。

墓前是唐光德二年(公元764年)十一月竖立的李光弼原墓碑,高3.92米,宽1.25米,厚0.4米。印章字符: 唐朝大臣林怀之穆献太保李公墓碑 20字,4行,每行5字,大小18cm,颜真卿执笔,张绍体执笔。另外,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元命富平县设吴刘骜,而且是隶书 大唐太尉李公广弼墓 。墓的西边是他兄弟李光金的墓。1956年8月6日,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study/135051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6
下一篇 2022-08-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