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修铁路的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阎锡山修铁路的事告诉我们的道理,第1张

阎锡山是如何治理山西的?阎锡山为什么修窄轨铁路

在民国所有武将中,阎锡山出人意料地对工业建设、货币政策、财税制度乃至整个经济运行规律有着深入而实际的把握。作为山西的 lsquo模型主管 rsquo阎锡山其实是在一个独立的王国里。虽然当时山西西南部还缺粮,但阎锡山给1100万人带来了富裕,他们是中国最富的人,所以他脱颖而出。

阎锡山如何治理山西

阎锡山统治山西38年,主要是因为他自身的利益。他以乡村建设为中心,从基层教育入手,促进了乡村教育、科技、文化、工业和农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民,本固邦宁。即使严在军阀混战中有着稳固的后方,也为后来的抗日斗争打下了基础。

阎锡山对山西的统治有一点他看得很清楚,那就是无论时局如何混乱,他都离不开家乡山西。他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想在乱中有所失,就必须把山西治理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提高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只有这样,山西人民才会真心拥护他,服从他的指示,阎老的腰才能硬,他的话才能自信。

这些都是阎老在西部统治山西的基础,他在山西立足以来,真正全力以赴在山西各地搞乡村建设。我们也是从普及农村教育开始的。经历了几十年,可以称之为持之以恒。

1915年,山西义务教育实施程序颁布。

1918年,《山西省实施义务教育条例》颁布。阎锡山开始在整个山西普及义务教育。阎锡山的《告人民书》说: 山西所有的人,不论贫富,七岁到十三岁的孩子,在这七年里需要上四年学,这叫国民教育——不管多穷,送孩子上学是父母的义务,也叫义务教育;法律规定,人不上学就要受罚,要上学,也叫义务教育。

阎锡山要求:从省财政厅、民政厅、教育厅,下到县长或县长,劝导所或教育局,县检校、区长,乃至基层的街道副职、村副职、学校主任,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义务教育筹集资金,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互动筹资网络,并把他们的筹资情况作为考核政绩的主要依据之一。

阎锡山主政山西期间,对教育的投入极高,这也是事实。为了合理使用教育经费,阎锡山设立了专项 山西的学校。义务教育基金托管委员会 和健全的预算审查机制。此外,还实行财务公开,收支状况必须按期在各校公示。根据1933年教育部督学视察山西教育情况的报告,1932年教育经费占当年各县行政总支出的比例,新县为122021元,占61%;定襄县64543元,占比50%;大同县为91789元,占比57%。1912年,山西建校数量为5566所,到1918年,猛增至14189所。

1928年,山西《小学暂行条例》颁布: 小学以不收学费为原则,但可因地制宜征收,每学期最多不超过1元。

1929年,山西省共有学校26489所。

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三次赴山西视察义务教育实施情况。他指出: 到目前为止,山西省资助小学的制度是最完善的。他们的解决方案是:在城镇按照商铺和房屋所在区域的等级征税,补贴城市小学;农村按土地质量征税,农村小学有补助 , 目前,该省72%以上的适龄儿童入学。此外,要求25岁以下的成年文盲参加成人业余补习学校,学习常用汉字、算术和公民知识。

陶行知还说:中国除山西省外,没有义务教育。

严统治山西,始于基层教育,但从不仅仅重视教育,而是将基层教育与推行良政紧密联系起来。

在一次公开演讲中,阎锡山对义务教育和优秀政治的关系解释如下:

国民教育是义务的,也是浅薄的,所以对社会来说是无偿的。这个受过教育的人,也是,没有发展起来,不被社会重视,所以是有原因的。然而,今天是一个各国并肩站在一起的世界。当这个人群遇到另一个人群,靠的是大多数人的智慧,而不是少数优秀人才。今天中国有4亿人,比其他国家少2000万人,因为大部分人没有知识,一个人经不起另一个人。还是对外人讲的问题。说到内政,共和国的主体在于人民,所以必须开发人民的智慧和知识,然后才能用好政治。否则,其政权就会从大多数人手中转移到少数人手中。如果一个少数人被感动了,这个少数人使用的政治一定是以少数人的利益为基础的。

山西严氏一贯主张 村民自治 。早在1921年,他就在一首《向人民歌唱十年春》中写道 国民教育要普及,梳理乡村模式尤为迫切。跟村里人说自动做,俗三年就能搞定。 这首诗很粗俗,但很实用。没有空字,是写给普通人看的,连文盲都能看懂。

他提出要实行孙中山主张的 民治民享 ,我们必须把政治放在人民之中: 什么是民间?不是外省民间,也不是县城民间,而是乡村民间。所以,无论省县什么机关,都是由官员或士绅管理的,永远不是由人民管理的。换句话说,治理是人民的愿望,乡村治理必须实施。

在动荡的年代,山西暂时出现了社会相对稳定,生产发达的局面。河南、山东、河北等周边省份的灾民涌入山西,寻求安居乐业的地方。山西赢了 模范省份 的标题

阎锡山充分利用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依靠自力更生。几年之内,他创办了西北工业公司,包括采矿、冶金、采煤、发电、机械、化工、兵器、水泥、皮革、毛纺、造纸、香烟、火柴等轻重工业厂矿,修建了长达860多公里的同蒲铁路,建立了山西商业公社,改组了山西银行,新建了铁路和火柴。4号银行 建立实物储备,抗战前夕,山西形成庞大的官僚资本体系,资产达两亿银元。

阎锡山对山西军火工业的发展不遗余力。他一手创办的太原兵工厂、山西炸药厂,一度与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汉阳兵工厂、沈阳兵工厂并列。生产出来的弹药既能满足自己军队的需要,又能成为他拉拢、胁迫其他军阀的重要工具。也是他创立了 抗日危机。山西救亡牺牲联盟 (锡盟会)的物质基础。

这些不能说都是从农村教育普及开始的,但确实有很多事实联系。所谓民为国之本,这是民族之本。从乡村到城镇,道理都是一样的。这是阎锡山能够统治山西38年的根本原因。

阎锡山为什么要修建窄轨铁路

阎锡山自辛亥革命以来统治山西38年。虽然在这38年间,他曾隶属于各个中央委员会,但没有那个中央委员会,阎锡山还有一条好路。尤其是到了蒋介石手里,中央的命令对阎锡山来说只是个信号,只要触及山西的利益,阎锡山绝对不接受。他是一个真正的地主。

红军跑到陕北时,蒋介石曾多次计划派中央军进入晋西包围陕北的中央红军,但均被阎锡山拒绝。因为阎锡山知道, 请让上帝送走他变得容易 、 养虎是一种危险 一旦中央军进入山西,能否继续守住山西,确实是个问题。为此,阎锡山还在黄河沿岸大力修筑碉堡,起初向蒋介石表明态度,说自己也是反对红军的。二是防止陕北红军东渡黄河,夺取他的地盘。

红军东征时,山西沿河几乎每个村子都有河防团。各种制高点都有碉堡。陕北根据地的开拓者刘志丹在讨伐中牺牲。比起阻止中央军进入山西,阎锡山做了一件超级有趣的事,那就是他在山西修建了一条窄轨铁路。当时山西的郑泰和同蒲两条铁路干线采用的是法式1米窄轨。当时阎锡山想修铁路,中央政府不给钱。中央不给钱,就得自己掏钱。阎锡山想了很久,才最终决定花掉。

于是,不久之后,中央铁道部接到了山西修铁路的申请。看到铁道部的窄轨铁路计划后,我立刻理解了阎锡山的小九九。报告上报铁道部后,铁道部认为标准轨距铁路应该修,所以迟迟没有批复。因此,阎锡山与铁道部争论,山西缺乏资金,只能修建窄轨铁路。如果真的想让山西修一条标准的铁路,中央必须拨款给我。当时中央没有钱拨给山西修铁路。况且其他省份也没拨款。如果这个洞被打开,那将是一个无底洞。在铁道部进退两难的时候,阎锡山向铁道部保证,将来一定把窄轨去掉,由铁道部更换标准轨。经过阎锡山的多次努力,铁道部终于勉强同意了。

为什么阎锡山如此顽固地坚持修窄轨铁路?缺乏资金是一个原因。另一个是帮助阎锡山统治山西。一旦铁路建成标准轨,外省的军车可以直接进入山西,不利于他的割据统治。如果建成狭窄的轨道,如果遇到战争,可以及时派兵进攻。一旦战局薄弱,就会迅速撤退。对方不可能铁路追。此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早年,阎锡山利用其叔父阎康舒在法国银行存款700万元。由于严的早逝,法国银行拒绝提取这笔钱。后来几经交涉,法国银行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用的小机车有一部分没用,这笔钱可以用小机车抵消。从某种意义上说,最后一条是阎锡山修建窄轨铁路的最初动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study/132338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4
下一篇 2022-08-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