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竹拖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乐趣的怀念。全文围绕“竹拖鞋”展开,讲述了作者童年时编竹简、玩竹简的趣事。“竹拖鞋”出自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本。
竹鞋原文
我们小时候都是自己做玩具,而且只能自己做玩具。只要一个人做出一个新东西,大家都觉得有意思,很快就会风靡全班甚至全校。
有一段时间,我们都迷上了斗竹人。把刷杆锯成一英寸长的碎片。这是一个竹人的头和身体。在上面钻一对小眼,用来装手臂。锯下八个截断的部分,分别做四肢,用一根固定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锯的时候要小心,如果没有一个一个的得到,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
那段时间我妈怪我总是丢毛笔,而学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生意特别好。教室里的桌子都磨损得看不出年代了。桌面上有裂痕,像黄河长江。如果你不小心,铅笔会从裂缝中掉出来。
现在,这些裂缝只是用来玩竹人的。仔细想起来,发明这个竹签人的家伙一定是在这种课桌里长大的。
把有九个竹节的鞋带插进课桌的缝隙里,下面一收紧,站在缝隙上的竹节就会像个壮汉一样站着,双腿交叉,双臂张开,威风凛凛,就像当今健美比赛中那个脖子粗,满脸青春痘的小伙子。松开和拧紧鞋线,竹结人就会手舞足蹈,动起来。两个竹人放在一起,就是在战斗,无脑的战斗,不知疲倦,永不倒下。
有时候一句台词卡住了,“斗士”看起来就像个呆瓜,挺着肚子挨打。当一根冰棍绑在竹竿人手上,他就变成了金箍棒孙武空,被誉为“天之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的刻在一个竹竿人的背上,很气派!在编织机上找到两根废弃的钩针,放到竹节人手中,就成了窦尔顿的虎头双钩。把“金钩王”刻在竹人胸前,好看极了!
用皮革削出一把月牙刃,用一绺红丝线绑上铁丝做成蛇矛,装在竹人身上,再挖空取个更有气势,更吓人,更响亮的名字。那张破桌子看起来就像一个全能的古战场。还有其他同学别出心裁,想高人一等,把刻了头像的橡皮擦贴在竹结人身上,做了一套纸甲。
有机会,我们会骄傲地招呼大家去观察。谁知弄巧成拙,没用,几个回合下来,卡住的脑袋和盔甲被自己手里的大刀打掉了,于是对方高喊胜利。其实竹人的动向根本不受线人控制。只是竹节间紧线和松线的随意搅合,但看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黑虎,秀出你的真心!泰山在顶上!双龙抢珠!咚咚咚。董强!
下课了,教室搭起来了,引来一圈黑头,观战,跺脚,拍手。经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开始上课了,然后鸟兽一哄而散。下课了,兴趣依旧不减,手痒痒的。我把课本放在面前当屏幕,又和同桌在课桌上打起来了。此刻,我的嘴是不便的。
偏偏后面的同学懵懵懂懂,迷迷糊糊的伸长了脖子,恨不得不能靠在我们肩膀上,被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老师大步走过去,生气地刷了一下手。“屏幕”塌了,所有的秘密都暴露了。不用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做成的,两个建功立业、奋力拼搏的竹人被抢走了。
在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中走来走去,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撕碎扔出窗外。蹲下来,瞪着大眼睛,什么都得不到。我怒气冲冲的准备离开,却看到同桌躺在窗户玻璃旁津津有味的看着。我也凑过来,一探头,嘿,你看到什么了?
只见老师在自己的课桌上,摆弄着刚刚收上来的竹人。双手拉着抽屉里的线,喃喃自语,全神贯注,忘乎所以,根本没注意到自己在偷看。他脸上的表情和我们入迷时一样。
于是,我和同桌相视一笑,虽然双手空空,我们心满意足,软软地溜走了。只是那一点点怨恨和挫败感都化为乌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