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的学习重在掌握间接知识和经验: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前人积累的各种科学知识,即间接知识和经验,他们在短时间内接受人类的认知成果。学生不需要也不可能从零开始练习一切。当然,为了更好地理解、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学生有时会通过实践获得一些直接的经验,但学生的实践是受制于一定的学习目的的。它不同于科学家探索未被发现的客观真理的实践活动。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系统的指导和教学,教师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中走很多弯路,在短时间内达到更有效的学习效果。
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也是一个学习过程,是在掌握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来实现的。
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课堂上进行的。班级这个特殊群体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人的学习和学生的学习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学生的学习与人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又有自己的特殊性。
5.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因此不同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人类的认知是从实践开始的,但学生的学习却不一定如此。他们可以从学习已有的经验、理论、结论入手,辅以感性经验。虽然学生的学习也需要个人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但学生的实践活动与成人不同,主要是目的不同。一般来说,间接经验是学习的主要形式,学生的学习不能从直接经验开始。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上,特别要求教师将学校学习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原有的经验联系起来。
6.学生的学习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的。学生的学习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符合社会的要求,所以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由于教师不仅掌握了所教授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且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因此可以保证能够运用特殊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在短时间内完成掌握前人经验、构建自己认知结构的学习过程。
7.学生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动的。学生的学习和人类的学习一样,应该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但是,他们的学习不是为了适应现在的环境,而是为了适应未来的环境。当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目前的学习和未来的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时,他们就不愿意为学习而努力。因此,教师要注意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8.总之,学生的学习既有人类认知过程的一般特征,又有其特殊性。不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就可能把学生的学习成人化,要求事事直接体验,或者放弃指导,强调生活就是教育;或者只是注重灌输,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被动的学习者。这些做法阻碍了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