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由来的故事 端午节由来
最受欢迎的故事是纪念屈原的故事。传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于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也把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后来,每年五月初五,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就形成了,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一、纪念屈原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相传公元前340年,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五月初五,他义愤填膺地投入汨罗江。老百姓不把屈原的尸体捞上来,怕河里的鱼吃了他的尸体,就回家去取饭团扔到河里,防止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端午节吃粽子并把粽子扔到水里成了一种习俗。
二:纪念伍子胥
这个传说在江浙一带广为流传。伍子胥也是楚国人,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是被楚王杀死的。后来投奔吴国,立下战功,却遭到谗言陷害,自杀身亡。五月初五,五福茶的尸体被装在皮革里,放入河中。人们也把端午节称为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三:纪念曹娥
曹娥,东汉上虞人。她父亲在河里淹死了,她好几天没见到她的尸体。那时,孝顺的女儿曹娥只有十四岁,日夜在河边哭泣。过了十七天,五月五日投河自尽。没想到的是,曹娥取出父亲的尸体,五天后浮出水面,让世人大吃一惊。之后,曹娥居住的村庄改名为曹娥镇,顺江改为曹娥河,曹娥庙建在被抛入河中的地方,著名的“曹娥碑”作为佐证。五月初五,成为纪念曹娥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