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也被称为五月节,是一个受欢迎的民间节日。传说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江自尽,端午节沾染了爱国主义色彩,加以纪念。那么,你知道端午节的习俗吗?
1。包粽子吃
粽子也叫 玉米小米 、 通宗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字和不同的风格,但吃粽子的时间几千年来一直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说人们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但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关于粽子的记载,将小米用茭白叶(茭白叶)包裹成喇叭状,称为 玉米小米 ;将大米装入竹筒,密封并烘烤,然后称重。通宗 。东汉末年,将小米浸泡在草木灰水中,因水中含碱,用茭白叶包裹成四边形,煮熟后成为广东碱水饺子。
2。烧烤龙舟
钓龙船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相传,起源于古代楚国的人们,不愿让他们的贤臣屈原投河自尽,许多人划船赶去救他们。他们赶到洞庭湖,但没有它的踪迹。此后,人们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纪念他。划龙舟驱散河里的鱼,以免吃了屈原的尸体。比赛过河的习惯盛行于吴越和楚国。其实, 龙舟比赛 早在屈原之前就存在了。闻一多《端午考》说,在屈子投江前一千多年,吴越水乡就有划龙舟的习俗。目的是祭祀图腾 mdash mdash龙,为了祈祷避免常见的水旱灾害。
3。喝蒲酒,雄黄,朱砂酒
明代冯应景,广义月令: 五日朱砂酒辟邪解毒,额、胸、手、足、心皆沾酒,对蛇(古书中一种毒蛇)无害。给墙壁、门窗洒水,避免毒虫。 这种风俗广为流传。
4。艾蒿和菖蒲
人们说: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草 。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手握艾奇邀百福,门吊朴剑斩千恶 。端午节门口挂艾草、菖蒲,就像贴了一个符咒,可以趋利避害。端午节后,一般将艾草扎成一束后插在过梁上,或在过梁两端各插一根艾草。艾草代表百福,插在门口代表百福,可以让主人身体健康。
5。香包
戴香包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香袋里有朱砂、雄黄、香药,香气四溢。它们用丝绸包裹,再用五色丝线串成一条绳子,不成形,精致无比。具有芳香、驱虫、防瘟、防病的作用。端午节孩子佩戴香囊,不仅有避邪驱疫之意,还有头部点缀的风格。
6。躲端午节
躲端午节,端午节的旧习俗,指的是把新婚或出嫁的女儿接回家过年。藏端午节简称 下午躲起来 ,也称为 避免结尾五 。五月和五月五日被认为是邪恶的月份和邪恶的日子,一切都需要避免。因为端午节有带女人回家躲的习俗,这种习俗似乎在宋代就已经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