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来历和风俗简短

蜻字组词2022-07-30  13

秋分习俗 秋分的由来和风俗

秋俗有吃秋菜、贴鸟嘴、放风筝、送秋牛、秋分祭月、下蛋等。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过后,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增大,气温逐日下降。秋天原本是传统的“祭月节”,中秋节是从秋天祭月的节日演变而来的。

秋分习俗介绍

在岭南地区,客家人有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生苋菜,村民称之为秋蒿。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摘秋菜。制作方法与春汤相同,用鱼片做成秋汤。顺口溜变成“秋汤填脏,洗肝肠”。一家人,老老少少,平安健康。"

这个秋日,客家农民按照习俗放假。家家都要吃汤圆,要做十几二十几三十个不用包的汤圆。它们用细细的竹叉串起来,放在室外的田埂里,以天为名,把鸟的嘴粘住,以免损坏庄稼。

秋天也是客家孩子放风筝的好时节。特别是在秋分那天,甚至成年人也参加。风筝分为王耔风筝、鲢鱼风筝、糜蛾风筝、雷公冲风筝和鱼儿光风筝。最大的风筝有两米高,最小的风筝有两三英尺长。

秋天,人们挨家挨户送秋牛图。送秋牛其实就是把农历的节气印在两张红纸或黄纸上,还有农民的耕田图案,称为“秋牛图”。

秋天曾经是拜月的传统节日。古语有云:“春祭日,秋祭月”。现在中秋节来源于传统的“祭月节”。据考证,最初的“祭月节”定在“秋分”这一天。然而,由于这一天在每年农历的八月,所以不一定会有满月。

秋季前后的民间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圣王的生日:圣王,又名“圣王陈”,是唐朝的勇士,为漳州立下了汗马功劳,死后成为漳州的守护神。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96195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