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简介 朝花夕拾原名
《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回忆散文集。本来叫《追忆似水年华》,后来从鲁迅改成了《晨花夕拾》。一直以来都是好评如潮。“朝”是早年的意思,“Xi”是老年的意思。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花,晚上捡。这里指的是鲁迅先生晚年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人和事。据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凭记忆抄来的“回忆录”。这本书是鲁迅在1926年写的十篇散文集。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作为一部“回忆编年史”,这部选集从多方面反映了作者鲁迅少年时期的生活,生动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兴趣的形成。前七章反映了他在绍兴家塾私塾的童年生活,后三章叙述了他从家乡到南京,留学日本,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种种丑恶和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志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的茫茫黑暗中寻找光明的艰难历程,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朋友、亲人和老师的怀念之情。
内容介绍
全书共12部,包括《小银、狗、猫、鼠》、《阿昌与山海经》、《二十四孝》、《五舟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潭印月》、《父亲的病》、《札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和《后记》。《采花夕拾》这本书,让更多的青少年分享到了鲁迅的“温暖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创建背景
《清晨采花》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前五篇在北京写,后五篇在厦门写,发表在双月刊《莽原》上,总标题是《旧事重提》。1927年5月编的时候改名为《傍晚采花》,做了“一点介绍”。7月还写了《后记》,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