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端午节吃粽子怎么来的
根据民间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据史书记载,屈原是楚国的一位大臣,被诬陷贬谪。流放期间,屈原得知楚国被秦国攻破,伤心欲绝,把一块巨石扔进了汨罗江。屈原死后,楚国的老百姓悲痛欲绝,为的是不让屈原的身体被鱼虾侵蚀。人们自发地往河里扔饭团,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粽子,或称“宗当”,俗称粽子。它的主要材料是糯米和馅料,并用摩梭叶(或柊叶)包裹。它有各种形状,如尖角和四边形。粽子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是用来祭奠祖先和神灵的。小米(北方产的小米)传入北方后,作为汤圆,称为“玉米小米”。由于各地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味道上来说,粽子可以分为咸粽子和甜粽子。
粽子的传统形态是三角形,一般以内瓤命名。粽子的种类从味道上可以分为咸粽子和甜粽子。从粽子的馅料来看,咸粽子有肉粽、咸蛋黄粽子、香菇粽子、鲍鱼粽子、莲子粽子等。汤圆包括水果汤圆、豆沙汤圆、红枣汤圆、芋头汤圆等。除了这些,有些地区的人喜欢吃碱性粽子和白色粽子。北方的粽子多是简单的白米、红豆、红枣蘸白糖。南方粽子风味丰富,有鲜肉、鲜肉、火腿、蚌壳、蛋黄、豆沙、排骨、蜜枣、莲蓉等。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已经流行了几千年,成为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并流传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国家。